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頤人漢簡題漢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頤人漢簡題漢畫

來自 豆瓣讀書網 的圖片

《吳頤人漢簡題漢畫》講述了:畫像石畫像磚漢代美術史上最為重要的作品,不僅是珍貴的藝術品,也是重要的史料。吳頤人先生多年來在各地收得漢畫像石拓片數百種,精選其中百餘件,並以其獨擅勝場的漢簡書法題跋,成為精妙的畫、書合璧的藝術組合,結為本集,美不勝收。 漢代的藝術,承繼先秦以來的民族傳統,以朴茂宏深冠絕古今。漢畫像石,異彩紛呈,美不勝收,題材博涉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生活、倫理諸方面,其深厚的文化積澱被譽為中國歷史的百科全書;而在書法藝術上,與法度森嚴的廟堂碑版相對應的是戰國至秦以來一脈相承的簡牘書跡。兩漢簡牘,以高古質樸、自然天趣成為書壇的奇葩,流風餘韻,直至當代。 著名書法篆刻家吳頤人先生,精選一百五十件漢畫像石代表作,以其獨步當今書壇的漢簡書體落筆題句,漢書漢畫,珠聯璧合,朱拓墨韻,相映成輝。他全新的創意,當使讀者在豐厚的藝術意蘊中浮想聯翩。

圖書信息

書 名: 吳頤人漢簡題漢畫

作 者:吳頤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7-1

ISBN: 9787208086449

開本:16開

定價: 70.00元

內容簡介

漢代的藝術,承繼先秦以來的民族傳統,以朴茂宏深冠絕古今。 漢畫像石, 異彩紛呈,美不勝收,題材博涉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生活、倫理諸方面,其深厚的文化積澱被譽為中國歷史的百科全書:而在 書法藝術上,與 法度森嚴的廟堂 碑版相對應的是戰國至秦以來一脈相承的 簡牘書跡。兩漢簡牘,以高古質樸、自然天趣成為書壇的奇葩, 流風餘韻,直至當代。

著名書法篆刻家吳頤人先生,精選一百五十件漢畫像石代表作,以其獨步當今書壇的漢簡 書體落筆題句,漢書漢畫, 珠聯璧合, 朱拓 墨韻,相映成輝。他全新的創意,當使讀者在豐厚的藝術意蘊中 浮想聯翩。

作者簡介

吳頤人,原名吳一仁,1942年, 上海人。別署司馬由韁、寧鄔 醉漢、西兩天曬網齋、三難堂、白驢禪屋、千萬蓮花院、行地天 馬廄、後補愚叟居、拜嬰樓、嘶雲閣、嘶雲山民等。 西泠印社社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會理事。師從 錢君陶、 錢瘦鐵、 羅福頤等前輩大師,研究書、畫、篆刻五十餘年。曾於1991年秋假座 上海美術館,舉辦個人書、畫、印展,同時首發三本新著。2001年冬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學藝五十周年書、畫、印展,首發畫冊及《吳頤人百印集》。其書、畫、印作品數十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併入選各種作品集,有著作近二十餘種出版。主要有 《篆刻五十講》、《篆刻法》(增訂法)、《篆刻 跟我學》、《印章 名作欣賞》、《常用漢字演變圖說》、《吳頤人 漢簡書法》、《吳頤人印存》、《魯迅著作印譜》、 《吳頤人書畫篆刻集》、《吳頤人百印集》、《福壽印譜》、 《心經》、《吳頤人題漢畫像石》、《夢繞麗江—納西象形文書法刻印》、《錢瘦鐵印存》(合作)、《 來楚生印存》(合作)等。

推薦

《吳頤人漢簡題漢畫》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後記

我學藝五十年。先後用過不少齋名、別名,其中有「醉漢簃」齋名,又別署「醉漢」。難道我是個酒鬼不成?非也,看了「醉漢」一印之邊款即知,款曰:「予幼少學,今讀古書踉鎗如醉漢。研習漢畫漢筒數十載,不覺醉倒無名古賢刀風筆意間,樂不在酒也。」筆者酷愛漢印、漢畫像石(磚)、漢筒久矣.故還有閒章數方:「神遊兩漢」、「醉我漢魂」、「追漢魂」、「書鄉醉漢」、「醉漢無心最有情」、「夢中猶是漢衣冠」、「搖心魄壯腕臂」。面對漢人遺留在磚石上的繪畫——漢代版畫,能經受歲月的侵蝕,保留至今,實在是我們炎黃子孫足可引以為自豪的事。欣賞所藏漢畫像石拓片。無不為其.氣魄深沉雄大」(魯迅語)、樸素卻不單調、粗獷卻不鄙野、渾厚卻不凝滯、豪放卻不劍拔弩張,並具有濃厚裝飾味的意境所陶醉。於是,我便在這些漢代畫像石拓片上,用漢筒書法題寫詞句。此舉得到上海辭書出版社有關領導、編輯的讚賞,好友司馬無疆兄當然成了我的文學幫手,漢風樓主人等同道都給予了支持。於是這本漢簡題漢畫的冊子誕生了。這僅僅是記錄了一種自我鑑賞的心跡,並不代表拙書有什麼價值,因為面對浩如煙海的祖國文化藝術遺產,作為我這樣一個普通的書畫篆刻愛好者,只不過是一滴微不足道的小水珠而已。

留在磚石上的漢畫,是外來藝術進口之初,本土藝術最普及、最完美的代表。漢明帝之後,佛教藝術逐步發展,豐富了中國藝術,前人由漢到唐,用了八百年時間把印度藝術漢化,使之成了標準國貨。而西方藝術由鴉片戰爭後傳到國內纔兩百年,要達到「漢化」是不成的。不容諱言,今天生活節奏加快,有些中國人的崇洋思想嚴重,「腸胃」遠遠不及漢唐,故化不了西方的東西;面對歷史久、人口多的中國,西方人要吃掉我們這塊大肥肉,也是辦不到的。從這個角度看,漢畫像石對於重建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東方寫意文化的審美意識,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面對這些令人擊節的漢畫,不由得使人想到,普通工匠的造型水平,纔能真正反映一個國家的文化積景的高度和普及性,而並不在少數藝術家去得什麼獎。即使是藝術家最多的國家,他們的作品也無法保存兩千年,更不能深入、滲化到生活的每個角落。本書的這些拓片原石,並非出自博物館,而是來自民間。當年在山東、江蘇、河南、四川等地,這些刻有漢畫的磚石,真可以說是不分城鄉,俯拾即是。可以毫不驕傲地說,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版畫高潮在中國,而且.至今尚未引起西方人的理解和重視。[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