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后耳乌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后耳乌贼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学名:后耳乌贼

拉丁学名:

Sepiadarium kochii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鞘亚纲

目:乌贼目

科:耳乌贼科

属:后耳乌贼属

分布类型:海水

后耳乌贼:为头足纲后耳乌贼科、头足系列品种,原产于太平洋,我国东海、南海、日本群岛南部、马鲁吉群岛、班达群岛、大洋洲西部、安达曼群岛、斯里兰卡等地附近海域。 暖水性浅海生活种类,栖居于亚热带热带海域,以热带海域更为常见。主要营底栖生活,是南海底栖生物拖网中采获最多的一种头足类,在东海底栖生物拖网中采获很少。 [1]

简介

后耳乌贼:别名,为头足纲、头足纲、后耳乌贼科、头足系列品种,原产于太平洋,我国东海、南海、日本群岛南部、马鲁吉群岛、班达群岛、大洋洲西部、安达曼群岛、斯里兰卡等地附近海域。

底栖性微型乌贼品种,通常被发现于浅海海域的沙床上,白天喜欢埋在沙子中,晚上出动捕食一些小虾小鱼等。颜色通常为金色到橘黄色,我国也有季节性分布,有时拖网可以拖上来一些,可以食用。

生存环境:海水 最大长度:3cm 形状分类:梭形 颜色分类:橙色_褐色

活动区域:中下 饲养难度:很难 性情习性:温和 适宜温度:24.5℃±2℃

酸碱范围:8.2±0.2(PH) 硬度范围:8±2(DH) 寿命年限:1年 食物饲料:肉食

形态特征

胴部圆袋形,长宽之比约为10:7;胴背色素点斑很细小,胴腹的色素点斑已不明显,有的标本色素斑点已不可见。肉鳍较狭,鳍宽仅为鳍长的二分之一,鳍长约为胴长的二分之一,位于胴部两侧中部,状如"两耳"。

无柄腕长度略有差异,腕式一般为3〉2〉4〉1,雄性第3对腕甚粗壮,约为其他腕的2倍;腕吸盘基部2行,顶部4行,角质环不具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较右侧对应腕粗短,基部吸盘正常,顶部吸盘特化成20个左右的横脊片,在内侧呈1行排列,外侧的吸盘退化,茎化部分约占全腕长度的二分之一;触腕穗稍膨突,短小,约为全腕长度的六分之一,吸盘极小,约10余行,细绒状。内壳退化。已知成体的最大胴长为26毫米。

分布

东海,南海,日本群岛南部,马鲁吉群岛,班达群岛,澳大利亚西部,安达曼群岛,斯里兰卡海域。

参考来源

  1. 后耳乌贼, 动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