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淡江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淡江大學 |
中文名: 淡江大學 外文名: Tamkang University 簡 稱: 淡大,淡江,TKU 創辦時間: 1950年 辦學性質: 私立研究型大學 學校特色: 優久大學聯盟 主管部門: 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 校 訓: 朴、實、剛、毅 校 歌: 淡江大學校歌 地 址: 台灣省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主要獎項: 連續23年台灣《CHEERS》雜誌企業最愛大學生私立大學第一名 2020年《遠見雜誌》最佳大學排行榜「文法商類大學」全台第3名 主要獎項: 2020年QS亞洲大學排名中位列第251-260名 2020年被中國校友會網評為中國高水平大學 2020年1月WRWU世界大學網絡排名中位列世界877位 知名校友: 吳茂昆、古龍、桂綸鎂、盧廣仲 類 型: 綜合 所屬地區: 台灣省新北市淡水區 現任校長: 葛煥昭 主要院系: 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商管學院、外國語文學院等 國 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淡江大學(Tamkang University, TKU),中文簡稱「淡大、淡江」,是一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新北市淡水區的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台灣省第一所私立高等學府,現為EUTW大學聯盟成員。
淡大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5年港澳台最佳大學排行榜中列第16位
,2019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行榜將淡江大學被評為4星級「中國高水平」大學。
2020年QS亞洲大學排名中淡江大學位列第251-260名。在2020年台灣本地的《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中,淡江大學連續兩年位居「文法商類大學」全台第3名。同時,淡江大學連續23年位列台灣《CHEERS》雜誌企業最愛大學生私立大學第一名。
1950年,張鳴、張建邦父子創辦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是台灣第一所私立高等學府,先後開設三年制及五年制課程;1958年改制為四年制文理學院;1980年獲准升格為大學,改名淡江大學。淡江現已發展成擁有淡水、台北、蘭陽、網路等4個校園的綜合型大學,共有8個學院、27,000餘名學生、2,100餘位教職員工及25萬多名校友,是台灣具規模且功能完備的高等教育學府之一。
2016年加入優久大學聯盟,其成員包括東吳大學、輔仁大學等12所創校都超過50年的前段私立大學。[1]
歷史沿革
1950年,張鳴(驚聲)、張建邦父子創辦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是台灣第一所私立高等學府。1958年改制為文理學院,1980年正名為淡江大學。迄今已發展成擁有淡水、台北、蘭陽、網路等4個校園的綜合型大學,共有8個學院、25,000餘名學生、2,000餘位專兼任教職員工及27萬多名校友,是中國台灣具規模且功能完備的高等教育學府之一。
淡大是一所有理想、有願景,創意豐饒的高等學府,以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為永續經營的目標。創校已逾一甲子,始終秉持着日新又新的精神,重視教學品質、學術研究與學習服務。淡大也是台灣地區最早實行全面品質管理的大學,1992年引進「全面品質管理」機制,長年持續提升教學、研究、行政及服務的品質,因而締造多項優異的績效,備受社會各界的肯定與推崇,並於2009年榮獲「台灣品質獎」。
在歷任的校長中,張建邦博士從1964年開始接任,細心擘劃,引導學校的成長,其貢獻最為卓著;其後陳雅鴻、趙榮耀兩位校長亦銳意革新;林雲山校長就任期間,苦心經營,成長迅速;張紘炬校長持續推動三化教育理念,校務再創新高;張家宜校長開啟「淡江第四波」關鍵轉變,發軔「淡江第五波」智慧翻轉,形塑優化四個校園;現任葛煥昭博士於2018年8月就任,將帶領本校持續發展與建設「淡江第五波」,發揚淡江文化、精簡活化組織、爭取產官學及校友資源,並配合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高教深耕計劃、「5+2」核心產業與人工智能的產業應用,以「共創大淡水,智慧大未來」為願景,落實在地鏈接、區域合作、國際鏈結及創新實踐。
在一體多元、多元一體的四個校園裡,淡大堅強的行政團隊,積極運用整合創新策略和「同僚」、「官僚」、「政治」、「企業」四個管理模式,推動由「專業、通識、課外活動」課程和「德、智、體、群、美」所形成的「三環五育」教育,使淡江大學的學生在「國際化」(未來空間格局)、「資訊化」 (未來生活模式)、「未來化」(未來時間架構)的三化教育理念以及「朴、實、剛、毅」校訓的薰陶下,鍛煉成具有心靈卓越的淡江人。淡大期待藉由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思維及做法,使每位淡江人能夠「立足淡江、放眼世界、掌握資訊、開創未來」,成功邁向優質精緻、享譽國際的綜合大學。
文化傳統
經營理念
淡江大學的經營理念系張創辦人及歷任校長,透過各項會議,長期凝聚全校教職員工之共識而形成,並以該校宮燈教室為意象,結合了使命、願景、價值、策略與治理等辦學理念,建構出淡江大學的品質屋,以作為學校全員參與及永續發展之藍圖。
三化教育理念
淡江大學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之三化教育理念乃孕育自創辦人張建邦博士的遠見, 他表示:「自創立以來,淡江大學即制定『國際化、資訊化和未來化』為該校主要目標,其最終目的在於達成學術研究,改進教學及增進社會福利。」
校訓
朴、實、剛、毅
校歌
浩浩淡江萬里通航,新舊思想輸來相將,博學審問明辨篤行,自成機杼用為世匡,學戒驕固技守專長,樸實剛毅大用是彰,彼時代之菁莪兮,國家之貞良,願乾乾惕厲兮,莫辜負大好之時光。
淡江大學共有以研究為主的淡水校園(美式研究型的大學教育)、台北校園(技職推廣教育為重點)、及教學為主的英式全人教育的蘭陽校園(2005年開始招生,以90%英語授課,並采大三學生全部留學的教學設計)。同時,並積極建構網路校園,以運用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遠距課程交流、線上合作計劃,亦邀請國際知名大師開授遠距課程與演講,開拓淡江大學多元化的學習環境。
校園面積(淡水校園、台北校園、蘭陽校園)共622,525平方公尺。
淡水校園
具學術價值和聲望的「知識之城」
教學研究型大學為淡水校園發展的方向,是一個積極「創造知識」的場所。淡水校園設有7個學院、43個學系組、1個二年制在職專班、49個碩士班、23個碩士在職專班、18個博士班、20個研究中心;學生共27,000餘人。藉由研究「傳授知識」、「應用知識」,挑戰尖端研究,創造卓越研究成果,使淡水校園成為具學術價值和聲望的「知識之城」。
台北校園
傳授基礎知識,結合社會資源,航向「知識之海」
以服務為主的終身教育與推廣教育為發展的目標,開拓「市場II 」 (25 歲至65 歲非傳統性之市場)與「市場III 」 (中高年齡退休人員) 的成人教育。台北校園設有成人教育部,下設進修教育中心、推廣教育中心、日語中心、華語中心及專業證照訓練中心,開授學分及非學分班的課程,具有提供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功能。此外,另設有碩士在職專班辦公室支援在職專班之教學與行政。 「回流教育」是台北校園全力衝刺的目標,同時負有開拓社會資源的任務。
蘭陽校園
精緻全人教育的「智慧之園」
位於宜蘭縣礁溪鄉林美山上,占地40公頃,遠眺太平洋,俯瞰龜島,聞名的「龜山日出」風景媲美淡水校園的「淡江夕照」。蘭陽校園以大學部為發展方向,為提升國際競爭力,擬定發展三大主軸:一、國際發展多元教育,學生必須赴海外姐妹校修課一年;二、以英語授課為教學的國際發展學習教育;三、以住宿學院為核心的國際發展博雅教育,設置住校導師,以全人教育為目標。蘭陽校園設有1個學院、4個學系,學生約八百餘人。
網路校園
超越時空,創造數位教育的「探索之域」
在淡水校園、台北校園和蘭陽校園的基地上,淡江網路校園以寰宇為家,以電子科技和資訊網絡為路,創造無遠弗屆的學習環境。網路校園設有教育科技學系、亞洲研究所、數位出版與典藏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並與美國馬里蘭大學、法國里昂第三大學、法國尼斯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外語大學進行學術研討及課程交流;自開設遠距課程以來,已開設同步主播、非同步及收播課程計942門、選課人數達62,163人。每一位虛擬校園中的學習者,都能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獲取知識和經驗,享受豐富多樣的學習內容,實現終身學習的夢想。
學術科研
台當局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在2008年5月公布島內大學ESI學門排名,全台灣僅24校進入ESI學門排名,其中10所大學則僅進入1個學門,進入ESI排名即表示進入世界前1%。淡江大學進入ESI全球排名之學門有以下兩門。
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委託台灣評鑑協會進行的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92學年度「大學校務評鑑」,淡江榮獲私校一組第1名,在「人文藝術與運動」、「社會科學(含教育)」、「自然科學」與「工程」等4專業,「教學資源」、「國際化程度」、「推廣服務」、「訓輔(學生事務)」、「通識教育」與「行政支援」等6校務評鑑項目本壘打,為台灣76所受評校院中,唯一在所有受評項目均獲評該組「表現較佳」的學校。
淡江電機系師生自創的聲控機械足球員「先驅者」(Forerunner)於2003年參加FIRA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勇奪世界冠軍。機器人團隊又於2006年FIRA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榮獲視覺全自主機器人組冠軍。「2007 FIRA Cup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獲得中型機器人組(RoboSot League)與人形機器人組(HuroSot League)等2項競賽的世界冠軍。
淡江資圖系設計的「台灣遊民讀者與圖書館服務現況」,榮獲2006年IFLA年會海報展首獎佳績,亦為台灣首次獲獎。1999年度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師資培育機構訪問評鑑」結果,淡江國小教育學程贏得特優的佳績,評鑑成績將近100分,並且是島內所有開辦國小教育學程的大學中,唯一獲得特優的學校。2005年大學校院師資培育中心評鑑,淡江榮獲中等學校組及國民小學組一等。
淡江三十餘年來對「未來學」的貢獻,經「世界未來學研究會」評選為「1999年全球年度最佳未來學教育機構」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台灣淡江大學和輔仁大學哪個更好?,360搜索 , 201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