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设计: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的解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可能的设计: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的解析 |
《可能的设计: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的解析》在前人研究和大量成功设计范例的基础上,以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规律为宗旨,对艺术设计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从认知科学的范畴化的视点作了分析。思维是一种技能,新的设计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提高设计创意能力。《可能的设计: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的解析》可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参考教材。 现在艺术设计正开始向创意引导型设计的方向转换。如何提高艺术设计这一创造性行为的主体——艺术设计师的创造能力始终是艺术设计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设计关系到制造,但首先是创造——关于人类应有的生活状态和方式的可能性的思考。
基本内容
书名:可能的设计: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的解析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数:79页
开本:16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范圣玺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111280187
内容简介
《可能的设计: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的解析》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关于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的研究
1.1 关于思维的研究
1.2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1.2.1 事例研究的方法
1.2.2 精神分析的方法
1.2.3 人工智能的方法
1.3 设计思维的特质与不确定性
第2章 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与范畴化
2.1 设计的范畴属性
2.2 范畴的扩张与设计的独创性
2.3 设计草图与设计思维的展开
2.4 范畴间建立关系的方式与设计物的属性特征
第3章 创造的符号学意义
3.1 典型性在范畴扩张中的作用
3.2 作为符号的设计
3.3 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
3.4 设计的新与旧
第4章 设计的可能性与可能性的设计
4.1 范畴扩张与提高设计思维创造性的关系
4.2 范畴扩张的方法
4.2.1 类推
4.2.2 文脉转移和变更
4.2.3 否定
4.2.4 逆转
4.2.5 思维的暂停
4.2.6 范畴的还原
4.2.7 抽象化
4.2.8 概念的合成
4.3 范畴扩张与行为观察
4.3.1 心理和文化的视点
4.3.2 行为多样性的视点
4.3.3 多样的行为者的视点
4.3.4 产品认知的视点
参考文献
序言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大都有过一段重视设计的历史时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开展了相关的设计运动。即便在今天,设计仍然被很多国家作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手段,他们将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置于产业政策的重要环节。中国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一点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品牌建设以及对产品附加值的追求,使企业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设计界,设计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商品的竞争实际上也是设计创意的竞争。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科技成果向社会转化时问的缩短,都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多品种、少量生产成为一种需求和可能。与以往的规格化大批量生产相比,商品的附加值变得更为重要,艺术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从艺术设计肩负的社会责任的角度看,如何创造性地克服现代工业带来的环境、资源、文化传承等诸多问题,也成为艺术设计必须直面的课题。诚然,计算机在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丰富和提高了设计的表现手段及工作效率,为设计创意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归根结底它只是思维结果外化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代替不了人类的设计思维本身,如何提高艺术设计这一创造性行为的主体——艺术设计师的创造能力始终是艺术设计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在艺术设计在满足以往以形态和色彩为重点的设计要求的同时,正开始向创意引导型设计方向转换。不过在我们致力于创意产业的同时,也出现了“有产业无创意”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计一直是国内比较热门的专业,同时也存在过度发展、良莠不齐的问题,设计目前处于重新定位、整合、转型的时期。艺术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在于学科的交叉。同样,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在于创造性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的提法容易理解成艺术与设计的相加,对大多数人而言,艺术设计的概念还很模糊。艺术设计的领域非常宽泛,这也容易使它的深度和严密性受到质疑。也许我们不是汽车专家、不是电气工程师、也不是医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设计交通工具、设计音响、设计医疗器具。[1]
参考文献
- ↑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分析豆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