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发式 |
发式 汉语词语,拼音fà shì,一般指理发的式样。平头、长发、卷发、马尾等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发式 [1]
样式 平头、长发、卷发、马尾等等
拼音 fà shì [2]
注音 ㄈㄚˋ ㄕㄧˋ
解释
理发的式样。
出处
端木蕻良《三月夜曲》:"她笑一笑,在整理发式。"
中国发型发式的发展史
1、我国的发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历了古代的蓬发阶段,束发阶段,发展到今日的短发阶段。
远在旧石器时代,古代的男士见到自己中意的女士,师持棍从其背后将她击昏,拉着她的头发拖进自己的“家”结婚,这便是“发妻”与结婚的由来,那时的人们是披散着头发的。
由于披散的头发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狩猎时干树林中奔跑,披散的头发缠绕在树枝上,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妇女就将头发山前向后梳掠,中间由带系束,称之为束发,这时中国发式首先有扎发的观念,并很快发展成分别左右的辫发,同时还懂得了用指环,手镯、陶珠项链,项坠来装饰自己,而这些饰物大都是由兽骨、玉石、陶制成的,并出现了专门用于梳理头发的骨梳和插在头上的插梳。
也有的认为,由于披散的头发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及狩猎中,逐步注意到孔雀头顶有羽冠,牛、羊头上的特角,从中受到启发,开始摹仿珍禽异来修饰头部,将头发放在头顶扎束成髻“髻,总发也”,意思是说将头发总束在头上则成髻,先是用头发相系,后改用植物枝条,丝线相系,总之,此时结束了蓬发阶段,开始了漫长的束发阶段。
2、漫长的束发阶段(夏商时期)
夏、商时期,未成年的女子多是将头发分两束集于头顶,其形状与树丫相似称为“总角”所以,未成年女子也有“丫头”的称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青铜器较为流行时也就有了铜梳,铜笄金笄等固发的工具,将头发挽束于头顶或脑后,由于挽来的方式不同,部位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发髻的式样开始多起来,直到战国以后就更为普及,式样更加繁多,并开始出现了笄礼。
古时的女子,到了15岁时,如已许嫁,便可梳髻,若还没有许嫁,最迟到20岁也要举行插笄仪式称为“笄礼”,象征着该女子已长大成人。
3、漫长的束发阶段(战国时期)
在战国时期,还出现了形如枝枝丫叉的发钗,并有了整发的专门工具栉,栉包括梳,多为竹子制成,梳齿粗而稀,齿细而密梳理发用梳,清除发圬用,可那时对于头发的清洁还是处于“干洗”阶段,最为进步的是,还出现了专门盛放梳的梳盒。从观念上认为头发多是气血充足的表现,称为壮发,所以以保持头发清洁为美德,如晋传咸《栉赋》中所动:“ 吾嘉兹栉,恶乱好理,一发不顺,实以为耻”,并且在当时还发明了形如鸟兽冠的冠饰而居住在西南地区的妇女开始流行椎髻。
4、漫长的束发阶段(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髻发出现了明显的加工痕迹,即大多数“修剪”成直角状,给人以庄重、朴实之感,垂鬓,坠鬓也开始流行起来,头饰更加繁多,簪笔、簪珥、簪花、凤冠、步摇、胜、衬饰等。
簪笔:是近臣插笔于首,有事则书于笏;
簪珥:由于秦汉时的妇女不得穿耳,所以就将玉制的耳饰一珥系在簪上插于发鬓
簪花:汉代的妇女喜欢在鬓旁插一朵花, 而且还有随季节插时令花的习俗;
风冠:以凤凰饰首,步冠饰中最贵重者:
步插底坐为钗,钗上缀有活动的花枝,随着步展的颤动而不停插曳,可见对于当时的发型有了动态美的要求:
胜:系在管钗顶端,悬于鬓旁,是一种吉祥之物,有金、玉等多种质地:
衬饰:是用两股铁条合并弯曲而制成,外而用细铁丝编绕,呈独角钗状,用于撑鬓高耸。
当时的人特别是头发稀少或秃发的妇女,为追求时尚,开始在发间结上假发,那是用黑色的丝或黑色的丝绒代替的,并非人发,由此假发开始出现,并且还有了由假发制成貌似发鬓的饰物,用时只要套在头上即可,状如一顶帽子,称不中帼,因为是属于妇女专用,故而引伸为妇女的代称,而那时男子到了20岁而成事者,则称为弱冠。到了东汉末年,不少妇女将鬓发整理成弯曲的钩状,称为钩鬓,而在三国时期,则流行如游蛇样盘曲扭转的蛇髻。
5、漫长的束发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晋和南北朝时,即流行动感很强的飞于髻,庄重大方的盘桓髻,以及掠鹄髻,与之相应的饰物有金钿,金步摇、柜架等,金钿是以金属制成的花状物,类似假花,柜架也是由铜或银制成的各种形状,是用以支撑发臀的一种发饰。
隋、唐时期,特别是到了南朝,发髻式样更加繁多辉煌,如似行云流水的云髻,先结扎后弯曲成环状的双环望仙髻,形状如翻卷荷叶的半翻鬓,酷酪似海螺鬓,高耸陡峭的峨髻,以鬓发包面的抛髻,统称为义鬓,唐代妇女裹头巾-织锦, 上面绘有花纹,插的习惯,但多为牛角象头牙、玉、金、银片制成,至于点翠,金步摇则是更为讲究。
价值连城的发饰与之相应的是妇女穿轻如雾,薄如蝉翼的由纱罗制成的透明衫,不衬内衣,肌肤隐约可见,这是与当时社会会风气较为开放相适应的。
6、漫长的束发阶段
(宋、元、明、清)宋、元、明、清时期,宋朝多流行朝天髻,同心髻,流苏髻, 明朝盛行牡丹,明清时的妇女喜欢在额间系扎,称为头箍,庄重、高雅的松醫扁醫也是明未清初的时髦发型,到了清朝,则时兴钵盂头,两把头等发型,未婚女子则是梳辫发。
7、漫长的束发阶段(清末)
清朝以前的男子,多是蓄发留须,挽成发髻,也有戴花的习惯讲究冠式,自1644年清王朝建立后,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强迫人也剃成梳辫,即自两耳划一条直线,直线以外的头发,以及脑后脖子上的头发都要剃掉,只有未被剃掉的头发编成辫,辫稍系上红色或黑色丝穗作为裴饰,美其名日:“弃四周,留中国”,表示中国人团结在一起消灭四方,残忍地实施“留头勿留发,留发勿留头”的政策,由此在江南一带曾引起护发战争, 遭清军围城屠杀被镇压下去,300年后,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些革命者率先剪掉长辫,以示与封建势力的痕裂,迎来了色彩斑澜的短发时代,特别是到了新民主主义时期,一些知识女性也入了剪发行列,“五四”式就是当时的产物。
8、当代的发型发式发展史
当代发式开始了百花争鸣阶段,千变万化的发式同时在一个时代出现,正是说明了改革开放后的思想包容、文化包容的形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十世纪后一些留洋学生将西方的发型发式在国内渐渐普及和宣传,将一些西方的发型发式结合国内文化,有了近现代的发型发式史。
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合肥当代美容美发化妆培训学校、沈阳标榜美容美发学校为代表的首批美容美发学校在国内成立,先后培养出众多美容美发行业学生,进入各个美容美发行业,为美容美发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抹灭的意义。
新世纪后,美容美发行业更是空前繁荣,也随着婚庆行业的蓬勃发展,新一批美容美发学校陆陆续续开设,第一批美容美发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开始了美容美发学校的创办,美容美发学校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