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卫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卫贤
出生 生年不详
长安(今陕西西安)
逝世 卒年不详
国籍 中国宋朝
职业 画家
知名于 擅长画楼台、殿宇、水磨、人物。
知名作品 《高士图》
《闸口盘车图》
《雪宫图》
《渡水罗汉像图》
《蜀道图》

卫贤,(公元10世纪)〔五代· 南唐〕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南唐后主李煜时为内供奉。

一位以界画著名的画家。也画山水人物。始学伊继昭,后学吴道子。擅长画楼台、殿宇、水磨、人物等。北宋《宣和画谱》认为,他画林木虽挺劲而枝梢不称其本;画高崖巨石,浑厚可取,而皴法不老。自唐至五代,以画宫室得名者仅得卫贤一人。流传至今作品,恐怕只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高士图[1]


代表作品

《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所藏其作品有《闸口盘车图》《雪宫图》《渡水罗汉像图》《蜀道图》《神仙事迹图》等25件。传世作品有《高士图》轴,前隔水有赵佶书“卫贤高士图”五字,幅上有清乾隆帝题记,现藏故宫博物院;《闸口盘车图》卷(传),藏上海博物馆。

【卫贤高士图卷】   《高士图》卷,五代,卫贤作,绢本,设色,纵134.5厘米,横52.5厘米。   本幅无款识,卷前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标题“卫贤高士图”,虽为立幅,但装裱成手卷形式,是北宋内府 “ 宣和装 ”。   描绘汉代隐士梁鸿与妻孟光“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的故事。画家把梁鸿的居所安排在山环水绕的大自然中,全幅上半部为巨峰壁立,远山苍茫,下半部为竹树蓊郁,溪水潺潺。人物活动在画面中部,恰是观者的视觉中心:梁鸿端坐于榻,竹案上书卷横展,孟光双膝跪地,饮食盘盏高举齐眉。主人公神态坦然平和,虽房舍简陋、粗食布衣,但高人隐士志在山野的高洁志趣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此图虽为主题人物画,实则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山石多用干笔皴擦,注意用墨色的深浅对比强调峰岫的凹凸和凝重的质感,石上干笔点苔的技法更是画家的独创。房屋和木栏栅篱用界笔描绘,结构交待严谨清楚,并能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和纵深关系,是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传世卷轴画中年代最早的以界笔“植柱构梁”的建筑画迹之一。   此图曾经宋周密《云烟过眼录》,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安岐《墨缘汇观》、《石渠宝笈 ·续编》、阮元《石渠随笔》等书著录,是一件递藏有绪、鉴定界公认的五代卫贤真迹。[2]

【闸口盘车图】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幅题名为五代时卫贤所作的界画作品《闸口盘车图》。此图横119.2釐米,纵53.3釐米,尺幅不小,作品通篇展现的是宋代的一座官营水磨坊劳作的场景。

这是一幅典型的界画作品。界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个画科,最早产生于工匠营建时的建筑草图,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中,专门绘制亭台楼阁、舟车器物等内容的精细画科。因为绘画时需要使用界尺来辅助平直线条的绘画,因而被称之为界画。

看图说话

《闸口盘车图》,通篇望去,河流两岸,处处是建筑。画面上方是一座占地面积不小的官营磨坊,画面上方左右两侧,各有一处对称的略覆青瓦的茅草望亭。左侧望亭中的两人,一坐一立,头戴典型宋代风格长翅襆头。坐姿官员面前的桌子上,放有纸张,今天一般认为这位官人是这处磨坊的管理人员,而他面前的纸张主要用来记录磨坊粮食进出的情况。

画面的下方,与磨坊一河之隔的道路尽头,是一处酒肆。酒肆门口扎著彩楼欢门。彩楼欢门之后,进出酒肆大堂的红色屏风上,挂有书写“新酒”二字的木板。

显然,这幅图应该归属界画范畴。绘画者对画面上方磨坊建筑的描绘,或者是对画面下方酒肆、依旧往来于道中的各种牛车、河流中的船只这些物象的描绘,均属于界画画科的表现范围。

占据这幅图最主要部分的自然是画面上方居中的两层水磨坊。这处磨坊立于水流之上,规模巨集大,并仿佛是一座桥梁一样连线了画面的上方部分,左侧和右侧的建筑、场景。

这幅画所描绘的,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劳作场景,画家通过精细的用笔,将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描绘到位。在没有影像资料的宋代,显然,这幅作品所呈现给我们的,是最直观的宋代生活的画面。[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