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京江宁高新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京江宁高新区(车间)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南京江宁高新区》成立于1994年,是南京高新区的分园之一,2017年被纳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目前拥有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多个国家级品牌。江宁高新区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是南京主城南部综合环境最优的高新区,也是为数不多集产业区、大学城、风景区为一体的开发园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园区介绍

南京江宁高新区规划面积28.94平方公里,大学城片区面积14.1平方公里,滨江片区9.4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片区5.44平方公里。江宁高新区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南京生命科技小镇、服务业集聚区、南京理工大学军民融合产业园、通讯产业园、未来科技城核心区、未来科技城总部基地研发园9个子园区

综合配套

江宁高新区现代服务综合配套日趋完善,城市品质功能不断提升。南京外国语学校分校、南京力学小学分校、晓庄实验小学、苏派实验中学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齐聚于此,按照国际JCI标准建设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江宁区社会福利养老中心等坐落其间,形成15分钟基础教育和健康服务圈。中粮悦天地、龙湖新壹城、华谊电影小镇、方山健康体育公园等高端综合体和文体休闲中心星罗棋布,先进的文化设施和时尚的生活方式交融一体,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更能体验低碳生活的环境品质。一个“人•业•城”和谐共生、“产•商•居”功能均衡的城市新中心正加速崛起。

自然环境

江宁高新区生态环境优越,碧水生辉、绿脉纵横,长江、秦淮河蜿蜒旖旎,方山国家地质公园、秦淮源湿地、天印湖、梅龙湖宛若一颗颗珍珠散落,园区整体绿化率超过45%。

区位优势

空港、水港、陆港“三港”齐聚,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不到30分钟车程,拥有江宁站、江宁西站两个高铁站,滨江港布局万吨级码头,南京地铁1号线和3号线、南京绕城高速、宁杭高速、宁芜高速、宁杭高铁穿境而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科技创新

江宁高新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校地融合发展为特色,以创新生态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 “名校+名院+名企”的良性互动模式,高标准打造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江宁大学城入驻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17所高校,23万师生,落户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院、清华大学南京生命科学成果转化基地等高端研发平台,江宁高新区正成为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位于江宁大学城内的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含“一平台四中心一法庭”在内的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增值服务,形成“一核多点、有核无边”多层次、全角度、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服务体系。江宁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主体集聚工程,先后建立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各类技术研究中心超过200家。到2017年底,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6家,各类科技型企业70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4亿元。大力实施原始创新攻坚工程,年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始终保持30%以上的增幅,万人专利拥有量达160件,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大力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引育工程,集聚了以章方良、郭宏新、谢东为代表的顶尖人才100多名,各项创新发展指标在江苏省内科技园区中处于领先位置。大力实施科技金融服务提升工程,自主培育上市企业18家,其中主板8家,构建起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的裂变发展模式。

生命科学产业

坚持“播种子、育小苗、移大树”的理念,以“中国基因谷”——南京生命科技小镇为核心载体,重点发展基因技术、新药创制、医疗器械等领域,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国家级孵化器内汇集了康缘总部研究院、美国斯泰潘中国研究院等顶尖研发机构。其中,前沿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抗艾滋病1.1类长效药——“艾博卫泰”进入产业化阶段;南京传奇生物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治疗法(CAR-T)率先进入确证期临床试验;天印健华自主研发的1.1类肾癌治疗新药即将启动临床。产业区内入驻了全球最大基因合成服务商——金斯瑞生物科技,国内市值最大的生命科学企业——恒瑞医药,全国肝药技术龙头企业—正大天晴,国内盆底康复技术领导者—麦澜德医疗,以及奥赛康、中牧股份、美国康宝莱为代表的50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江宁高新区成功承办“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总决赛”、“2017国际医疗健康创新创业大会”等国内外重大品牌活动,园区日渐成为产业发展、合作交流的重量级平台。

高端装备智造产业

以大项目、规模化、高附加值为导向,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了以世界第一风电传动系统制造商——南高齿、全球最大通用轴承制造商——舍弗勒、国际工业技术领先企业——蒂森克虏伯、中国最大能源装备制造商——特变电工等规模化企业为核心,以国内新材料行业龙头——中材科技、混凝土外加剂中国名牌——苏博特、特种材料设备领军制造商——中圣集团等创新型企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业格局。总投资100亿元的格力产业园正打造国内最大中央空调智能制造基地,总投资60亿元的上汽大通商用车生产基地开启汽车产业跨界融合新模式。高端装备智造产业整体向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方向迅猛发展,有望突破千亿级产业规模。

软件信息产业

以高科技、多应用、快速迭代为导向,围绕云计算服务、互联网+应用、大数据等领域,形成了以中国智能交通领域核心企业——多伦科技、国内领先的创新型技术服务商——软通动力、人脸识别技术领军企业——小视科技、一站式智慧社区服务商——汇银乐虎等为代表的300多家重点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全球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美国华平与东久中国正合作打造“天域互联科技中心”,形成“总部+孵化+创投+交流空间”的完整互联科技生态链,开启互联科技社区新模式。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南京江宁高新区 相关视频

南京江宁高新区设39个检测点 确保第四轮检测应检尽检
南京江宁高新区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