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以医为生也(莫言散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医者,以医为生也》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写的一篇散文。
原文
或许你认为,医生,顾名思义就是一生行医,以救死扶伤、拯救生命为奋斗目标,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动力,为医疗事业奉献一切,奋斗一生。的确,做为一个行医者,必须具有这些品质,可是你去看看当今的一些医者,他们有些是已经没有良知,没有医德了。
从中国的古代看,行医者确实是尽心尽职的。如春秋时期的扁鹊,他看见蔡恒公气色不好,曾三度进行劝诫,可蔡恒公不听,说他喜欢医治不病的人的为功德。可是不久后恒公就死了,做为一个臣子,他做到了应做的事,只是蔡恒公没有领他的情而已,这就是他的医德了。如此行医者,还有很多,如东汉的神医华佗,唐代的药王孙思邈等,皆以医德医品而名。
当今中国的医界以是一团糟了,可能是权利社会、金钱社会和关系社会的影响吧!医院本应是一块“净土”,可是现在却变得浑浊不堪了,许多医生正如蔡恒公所说的,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为自己的功劳。如果你不信,那再看下去吧。
听说在xxx医院,有一对从农村来看病的夫妻,本来他们只是患了点小感冒,几块钱的药就好了的(甚至不吃药也应该会好的吧),可是医生却严厉的说是什么急症,得马上治理,如不治理就会有什么危险。对于一些农村人来说他们什么也不懂得,听医生说严重也只得听从,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一个农村家庭,要住院观察好多天,要面对多么昂贵的药材,要吃要喝,那么多的费用他们能承担得起吗,那样做给他们带来的是多大的压力啊。可那些医生就过意得去吗?他们的医德医品哪儿去了?他们还有良知吗?
还有xxx城里来了个流浪汉,躺在公园的木椅上,人们发现他发高烧快不行了,就把他送到医院。送到医院后就没有人管他了,医院见在他身上捞不到好处,治疗将会损失好大的一笔钱,干脆就不治了,半夜找人把他拉到郊区扔了,那流浪汉自然而然就在郊区受冷、挨饿、病死了。朋友,你敢站出来说这些医生这些医院还有人性吗?他们的良知还在吗?
现在的社会,虽然国家大力开展各种利民惠民政策,解决了一些人们“看病难”的问题,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有不少人还没有能够看上病。许多医生对于病人也并不是一视同仁的,而是有钱者认认真真医之,没有钱的看你难受,想舒服没有门儿,真是当官者有钱者可请家庭医生,农民者没钱者休想看病。在好些医院,医生虽不敢明目张胆的收红包,但在私底下他会提醒你要守潜(钱)规则的,如不守规则,你就别想在这里好受了,所以啊,当今的好多医者,是摧残穷人的刽子手,也是窃取富人的资本家。
现在的好多医生,钱和权利才是他们奋斗的动力,那些东西在他们看来比人们的生命还要重要,他们已经不知道了重视生命的意义,拯救生命的本质了。或许他们已经类似于葛朗台了,再或许他们就像康大叔那样看钱了,他们的人生没有了世界,没有了价值。就是因为如此,这片清静之地变为了魔窟,变成了鬼屋,也使人间没有了大爱,没有了天使,只有沙漠蔓延。
希望我们的呐喊能够唤回他们的良知,让世间充满生机,也希望知识的甘霖多多降于大众,驱除愚昧和无知。反腐倡廉,警钟长鸣,在国家的严打严抓下,愿浩然之气长存,清正廉洁之风常在;愿白衣天使还是天使,不再被恶魔所迷。
请医者们以一生为医而奋斗,而不是以医来活一生。[1]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文学硕士。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专业作家,1997年转业。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主席团委员、第八届副主席。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莫言文集》(12卷),影视、话剧剧本多部。中篇小说《红高粱》获全国中篇小说奖,《丰乳肥臀》获首届《大家》文学奖,《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酒国》(法文版)获法国儒尔·巴泰庸奖,《檀香刑》获首届鼎钧文学奖、台湾联合报十大好书奖,另获意大利第三十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4年获法兰西文化与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