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浆豆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包浆豆腐,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的特色小吃。主要材料有大豆制成的豆腐、水等。口味咸香。民谣云:臭豆腐,要数临安府(临安府即建水),闻着臭,吃着香,胀鼓圆圆黄灿灿,四棱八角讨人想,三顿不吃心慌慌。[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包浆豆腐 | 别名 | 臭豆腐 |
口味 | 咸香 | 营养成分 | 蛋白质 |
主要食材 | 大豆 | 起源地 |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 |
是否含防腐剂 | 是 | 追溯到 | 清代中后期 |
介绍
建水臭豆腐在云南自清代中后期早享有盛名,其选料上等、全手工酿制,更绝世仅有的是豆腐用水来自贵甲全滇美誉的建水西门大板井水。
首先从做工上来说,它在正常程序的制作过程后要经过捂的工序,也就相当于快速发酵。具体做法是:把豆腐块整齐堆放在筛子里,用洁白的纱布和土布(过去自己纺的那种)包裹严实,放在通风地带;如果是冷天的话还得盖上新鲜稻草,天热则要盖上沙网。这一过程一般需要2~4天,生了则酸且硬,过了则太软,没法烤制。
熟了以后的豆腐还要把它拣出来,用炭小火慢慢烤制,最好不放油自然烘熟。加上用炭灰焙制的干辣椒,花椒,茴香籽,花生(碾碎),芝麻,盐和味精粉调成的佐料蘸着趁热放嘴里(小心烫到舌头),那份香啊!
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花、豆腐
- 选料选用新鲜黄豆,用干选法过筛或用水选法筛除杂物、劣质豆、草木和砂土等杂质。
- 浸豆把黄豆浸泡于水中,除去浮于水面的杂质,水量以浸没黄豆为准。在浸泡的过程中,防止泡豆水质变酸变馊,而影响豆浆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水1次,浸泡时间根据气温不同而异,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时;冬天可延长至9一12小时。
- 磨浆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浆机]]中,边加黄豆边加水,磨成豆浆糊,一般是0.5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浆时,加豆加水要均匀,与磨速协调一致,这样才能磨出细腻而嫩滑的豆浆。
- 过滤豆浆过滤一般用过滤网布或面粉袋,把磨好的豆浆糊5千克(约相当于1千克干黄豆)加入约20℃的温水2.5千克,拌和均匀后装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摇动,待浆液流出,反复操作3—4次,直至浆液沥干为止。
- 煮浆 取过滤后的生豆浆放入锅内,猛火加热煮沸 (或用水蒸气加热)煮至锅面豆浆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浆。
- 点浆点浆一般用石膏粉作凝固剂,1千克干黄豆需配用石膏约10克。点浆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浆舀出锅后稍冷,待温度降至80℃时即可点浆。点浆时用小勺将豆浆向前不断搅动,慢慢加入石膏水,当豆浆粘勺后,搅动放慢,加石膏水的速度也相应放慢,直到豆浆出现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时,停止搅动,盖上锅盖,保持约半小时就可以进行包浆工序。
- 包浆包浆就是把豆腐脑倒在铺有棉布的木格内,包好,用重物挤压,把水挤出,一般不能压得太干,若制豆腐干,则可以压至无水滴出为止。浆豆腐的历史悠久。
游浆豆腐
将大豆浸泡、磨浆、滤净、煮浆后加入少量盐卤,使豆腐的蛋白质凝结成“花”后,再放入木框内,压去过剩的水份即成浆豆腐。这种方法制作的豆腐比石膏制成的豆腐质嫩,无粗糙感。游浆豆腐还可以制成豆腐干、辣椒豆腐乳、油炸豆腐,营养丰富,消费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