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人生(鄢列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別樣人生》是中國當代作家鄢列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別樣人生
事情是這樣的。
8月下旬同學袁慶暉博士自豫來鄂參加幾天的學術交流活動,多年沒有「face to face」了,見面是必須的;見面後自然是找個地方小酌,隨之而來的是無話不談,聊社會,聊工作,聊家庭,聊許多的人和事。這其中就聊到一個非常奇特的人,此君姓李名常生,台灣籍人士,今年70歲,正在念第三個博士。
十幾年前我去北京師範大學念了個碩士,跟袁慶暉「同居」過一年——住同一間寢室,當時40歲,後來也曾做過博士夢,可是夢一直就止步於夢而沒有變成現實。自己沒有什麼學問,但一直崇拜有學問的人。當聽到袁慶暉談到李常生先生70歲還在念第三個博士時,我心中那團好奇的火便熊熊燃燒起來。
李常生先生在南京師範大學念第二個博士時和袁慶暉是同學,他們是老熟人,正如我跟袁慶暉一樣熟。
我本來計劃8月28日上午從武漢回仙桃的,聽袁慶暉說下午要去看望李常生先生,我便決定同去。
按照預約的時間我們去了武漢大學的櫻園宿舍4棟,那棟樓是保存完好的老派建築,古樸而典雅。因為年齡大的緣故,李常生先生被照顧住108室,108室屬單間,十來個平方,非常整潔,一桌,兩椅,一床,還有就是書架,書架上擺滿了書,有些書是台灣運過來的,光運費就花了一萬多。李先生個子不高,上身一件紅色T恤,下身一條藍色牛仔,腳上一雙黑色平底布鞋,身體瘦而弱,但很健談。
交談中,我們得知了李先生的一些情況。
李先生1949年生於大陸常州,後來生長於台灣台北。李先生的父親是22歲去世的,那時李先生還不滿周歲。可想而知,一位年輕的母親帶着年幼的孩子初到台灣時的艱辛,住茅草屋、到街頭乞討、熬通宵做針線活貼補家用……這些都是不幸的記憶。值得慶幸的是,李先生的母親是一位善良而又明白事理的人,以至於李先生處於困頓時候的教育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我想,正是教育讓李先生知道了中國歷史上有蘇軾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可能隨着年齡的增長他慢慢喜歡上了蘇軾。
於個人而言,人生有的時候是不可選擇的,像李先生的出生、李先生的童年……
可能是窮怕了,李先生1972年台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到2002年就拚命掙錢,所做工作多與房地產有關,工作的地方有:台灣各地,大陸的連雲港、上海、廈門、武漢,馬來西亞沙巴,泰國曼谷,美國洛杉磯。
李先生並沒有沿光顧着掙錢的路一直走下去。
於個人而言,人生有的時候又是可以選擇的。
2002年9月,李先生進入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研究所讀碩士,2004年7月碩士畢業。2004年9月來大陸南京的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攻讀工學博士學位,2008年6月畢業。後來多參與中國建築、園林、廟宇的規劃、策劃工作。除了掙錢,這一時期李先生更注重的是在建設工程方面創造自己的優秀作品,將自己的優秀作品奉獻給社會。
做自己專業的同時,李先生沒有忘記他喜歡的蘇軾。
2013年9月,李先生進入南京師範大學攻讀歷史博士學位(專門研究北宋史、蘇軾史),2017年6月畢業。2017年9月至今進入武漢大學文學院攻讀文學博士學位(專門研究宋代文學、蘇軾文學)。這一時期蘇軾占據了李先生生命的全部。
李先生研究蘇軾,準備出兩本專著——一本偏重於歷史,一本偏重於文學。除了查閱海量的數據,李先生還自費行走了萬里路——重走蘇軾生前走過的路,有些地方往返多次。現在已完成偏重於歷史的專著《蘇軾行蹤考》,一共寫了117萬字,繪製了近700張彩色地圖,李先生讀工學博士時練就的繪圖本領在《蘇軾行蹤考》這部著作的地圖繪製過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從事研究的過程中,要自掏300多萬元的研究經費,李先生沒有因此而放棄研究;患低血糖暈倒在地多次,李先生沒有因此放棄研究;只要生命一息尚存,李先生就不會放棄研究。這樣研究蘇軾,李先生當屬今世第一人。李先生講,他的專著今後將會以電子版的形式掛到互聯網上,供全球所有喜歡蘇軾的華人們免費查閱;以這樣的方式奉獻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不謀求半個銅子兒,李先生當屬今世第一人。作為一名台灣籍人士,在大陸花多年時間攻讀三個博士,潛心學術而罔顧其他,李先生當屬今世第一人。
都雲李君痴,誰解其中味。
人生在世,人生有別。有人追求名,有人追求利,有人追求天下所有。
李先生追求的不一樣,他追求的是純淨的學術,他追求的是服務於全球所有喜歡蘇軾的華人們。
確實,於個人而言,人生有的時候是可以選擇的。
李先生的別樣人生,令人敬,令人贊。
作者簡介
鄢列才,男,生於1963年4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碩士,仙桃市第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