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創新學》,副標題:科學創新理論與應用,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ISBN:9787030695406。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在闡明創新學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創新學:科學創新理論與應用》論述了科學、技術、知識、創新(trungscin與innovation)之間的關係,指出:創新活動的本質是增加人類的知識積累,產生知識的新穎程度決定創新程度,產生知識的價值決定創新活動的價值.通過建立多維度空間模型,揭示創新發生髮展的規律性、創新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以及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基於產生新知識的觀點,《創新學:科學創新理論與應用》研究了創新的衍生性和派生性:創新具有繁衍其他創新的潛力,新知識具有轉化為社會效益的潛力。在知識量化的基礎上,《創新學:科學創新理論與應用》提出了評價創新活動的量化指標和方法,從而為科學地評價創新活動提供理論依據和應用途徑。
目錄
前言
《科學創新理論與應用》前言
名詞與術語
第1章 緒論 1
1.1 科學與創新 1
1.2 認識我們的世界 2
1.3 概念清晰的重要性 3
1.4 什麼是創新學 5
1.4.1 創新學的研究對象 6
1.4.2 創新學的研究目的 6
1.4.3 創新學的研究方法 7
1.4.4 創新學的第一性原理 8
1.5 創新學的整體結構與框架 8
第2章 科學與科學研究 10
2.1 科學的內涵與外延 10
2.2 科學研究的任務 14
2.3 不同學科科學研究的特徵 15
2.4 科學與技術 16
2.5 本章小結 21
第3章 一個自然科學研究的例子——關於圓的科學研究 22
3.1 一個簡化了的研究事例 23
3.2 圓周率n的故事 25
3.3 拓展空間的維度 28
3.4 原創性研究結果 29
3.5 無創新性或低創新性的人類活動 32
3.6 本章小結 33
第4章 萬維空間 34
4.1 單素與復素 34
4.2.事物 36
4.3 萬維空間的定義 37
4.4 抽象我們的世界 38
4.5 子空間 40
4.6 個體空間和人類空間 41
4.6.1 個體空間的特徵 41
4.6.2 人類空間的特徵 42
4.7 態、態函數與態分析原理 43
4.8 萬維空間中蘊藏的知識 46
4.9 萬維空間中科學研究的任務 50
4.10 本章小結 51
第5章 創新的定義 52
5.1 創新的廣義內涵 54
5.2 重新定義創新 56
5.3 基於中華文化定義「知識」57
5.4 改革與創新 59
5.5 在萬維空間中論創新 59
5.6 原始創新=創新 61
5.7 創新的時空限域 62
5.8 trungscin與innovation之間的異同 64
5.9 本章小結 69
第6章 創新評價、評價指標和方法 70
6.1 現行學術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70
6.2 完善學術評價的關鍵 72
6.3 建立客觀合理的創新評價體系 73
6.4 衡量創新的標準 75
6.4.1 知識的質與量 75
6.4.2 創新因子與知識量化 82
6.4.3 創新的價值 86
6.4.4 創新的影響力 87
6.4.5 創新的衍生能力 89
6.4.6 創新的派生能力 89
6.4.7 創新衍生因子 93
6.4.8 創新衍生的規律 94
6.4.9 創新指數的定義 97
6.5 創新檢索 101
6.6 本章小結 103
第7章 創新分類 104
7.1 維度創新 104
7.2 遞推創新 105
7.3 複合創新 106
7.4 組合創新 107
7.5 參量創新 107
7.6 數量創新 109
7.7 遞進創新 109
7.8 變形創新 110
7.9 類比創新 111
7.10 模仿創新 111
7.11 第一性原理創新 112
7.11.1 第一性原理 112
7.11.2 第一性原理創新的分類 115
7.11.3 第一性原理創新的步驟 116
7.11.4 確定第一性原理的過程與方法 118
7.11.5 推翻第一性原理的創新 125
7.11.6 不同邏輯演繹出不同的推理結果 129
7.12 本章小結 131
第8章 創新的分級原則及創新等級劃分 132
8.1 分級原則 132
8.2 創新等級劃分 133
8.3 創新等級與創新價值的關係 138
8.4 創新的難與易 140
8.5 創新成果的體現形式 144
8.6 本章小結 145
第9章 創新的產生過程 146
9.1 產生創新的心理過程 150
9.2 產生創新的行為過程 154
9.3 能力在創新過程中的作用 156
9.3.1 身體狀況在創新過程中的作用 159
9.3.2 智力因素在創新過程中的作用 159
9.3.3 非智力因素在創新過程中的作用 163
9.3.4 行為能力在創新過程中的作用 164
9.4 本章小結 166
第10章 產生創新的心理機制 168
10.1 自發創新和自覺創新 170
10.2 產生創新的心理線索 182
10.3 產生創新的動機 184
10.4 產生創新的靈感之源 185
10.5 好奇心與追求卓越 187
10.6 本章小結 189
第11章 創新方法簡述與創新實例簡析 190
11.1 創新的兩種基本方式 190
11.2 邏輯推理與創新 192
11.3 難題驅動型創新 193
11.4 類比發現與創新 194
11.5 翻越障礙與熟能生巧 197
11.6 穿越萬維子空間 200
11.7 突破極限 202
11.7.1 轉基因技術 202
11.7.2 廣義相對論與時空彎曲 203
11.8 符合實際 205
11.9 打哪指哪方能百發百中 206
11.9.1 宇宙大爆炸與宇宙背景輻射 206
11.9.2 光學雙穩態、光致黑體輻射與七光子上轉換發光的實現 207
11.9.3 二價釤離子(Sm2+)上轉換發光與3個鐿離子(Yb3+)的合作發光 210
11.10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212
11.11 組合創新 214
11.12 本章小結 217
第12章 創新理論在創新評價中的應用 218
12.1 創新性判別 219
12.1.1 整體評判 221
12.1.局部評判 222
12.2 判斷成果的創新級別 224
12.3 創新因子、創新衍生因子計算實例 225
12.4 本章小結 226
第13章 創新理論在學術評價中的應用 228
13.1 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 228
13.2 對學術成果的引用 231
13.3 七種典型期刊論文被引情況統計 233
13.4 引用數量分布的數學模型 236
13.5 創新評價 240
13.6 本章小結 241
第14章 創新檢索與應用 242
14.1 學術論文的創新檢索 242
14.2 學術論文創新檢索實例 243
14.3 創新檢索的意義 254
14.4 如何選擇創新主題詞 255
14.5 應用實例 257
14.6 利用創新檢索方法開展學術研究工作 263
14.6.1 選取有價值的參考文獻 263
14.6.2 確定擬開展研究的創新級別 264
14.7 本章小結 266
第15章 創新檢索的合理性分析 267
15.1 相同的統計規律性 267
15.2 檢出文章 數統計 270
15.3 SCI引用次數統計 272
15.4 創新總引次數統計 274
15.5 創新因子統計 276
15.6 創新影響因子統計 282
15.7 七種期刊論文的創新級別統計 284
15.8 期刊的創新指數 287
15.9 人才創新指數及學術團體創新指數計算 289
15.10 期刊的創新權重指數 290
15.11 統計與分析結論 291
15.12 創新衍生因子計算及分析 292
15.13 本章小結 302
第16章 創新理論在創新教育中的應用 303
16.1 創新教育的目的 303
16.2 創新人才及其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304
16.2.1 比較三個空間異同的能力 306
16.2.2 抵近萬維空間已知區域的邊緣 307
16.2.3 心理過程的運行能力 314
16.2.4 行為過程的運行能力 317
16.3 創新教育 319
16.3.1 建立什麼樣的個體空間 320
16.3.2 個體空間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325
16.3.3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與個體空間的關係 329
16.4 教育創新 331
16.4.1 教育創新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31
16.4.2 改變現行的「一次性考察」機制 333
16.4.3 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 334
16.4.4 改革後可能解決的問題 335
16.5 本章小結 336
第17章 知識操控教育 338
17.1 知識操控教育的提出 338
17.2 知識操控教育的必要性 340
17.3 開展知識操控教育的原則和方法 341
17.4 在知識操控教育中把握知識積累 343
17.5 知識操控教育可能達到的效果 346
17.6 檢驗知識操控教育效果的方法 347
17.7 本章小結 348
第18章 人類空間計劃與中國腦工程 349
18.1 人類空間的網絡映像 349
18.2 中國腦工程 353
18.3 中國腦的主要功能 354
18.4 如何建設中國腦 358
18.5 本章小結 360
參考文獻 361
索引 366
參考文獻
- ↑ 漲知識:古人用什麼方法傳遞信息?,搜狐,2017-04-03
- ↑ 書究竟有何用?,搜狐,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