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滅南燕之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裕滅南燕之戰,戰爭故事。[1]
故事內容
東晉元興二年(404),劉裕起兵擊敗篡晉稱帝的桓玄。次年,擁戴晉安帝復位,控制東晉朝政。南燕主慕容超見東晉內亂,從義熙二年(406)起,多次派兵襲擾東晉邊境,南下攻掠淮北。彭城(今江蘇徐州)以南晉民,紛紛築堡自衛,抗擊南燕軍。時南燕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益加劇,慕容超信用奸佞,誅戮賢良,賦役苛重,激起民眾強烈反抗。
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遂欲掛帥北伐。時朝臣多勸阻,劉裕不從。五年四月,自建康(今南京)出發,率舟師溯淮水入泗水。五月,東晉軍至下邳(今江蘇邳州市南古邳鎮),留下船艦、輜重,步行至琅邪(今山東臨沂北)。所過皆築城,留兵守衛,以防南燕騎兵襲後。劉裕擬擇捷徑,自琅邪經莒縣(今屬山東),越大峴(今沂山)直趨臨朐(今屬山東)、廣固。大峴山高70丈,周圍20里,上有穆陵關,峻狹僅容一車通過,號稱「齊南天險」。劉裕部下擔心南燕軍控扼大峴,或堅壁清野,則此行不僅無功,且將不能自歸。劉裕認為,慕容超等貪婪,無深謀遠慮,必不能守險清野。遂督兵急進。六年二月初五,劉裕下令四面攻城,燕軍難以抵禦,開城投降。慕容超僅率數十騎突圍,結果遭擒,被殺於建康。南燕亡。
戰爭經過
晉義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東晉中軍將軍劉裕率軍攻克燕都廣固(今山東青州西北)滅亡南燕的着名戰爭。
義熙五年正月,南燕帝慕容超嫌宮廷樂師不夠,欲對東晉用兵掠取。二月,慕容超輕啟邊釁,進擊東晉宿豫(今江蘇宿遷東南),掠走百姓2500人。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於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師溯淮水入泗水。
五月,進抵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留船艦、輜重,改由陸路進至琅邪(今山東臨沂北)。為防南燕以奇兵斷其後,所過皆築城壘,留兵防守。南燕鮮卑人恃勇輕敵,對晉軍進入其境不以為慮。慕容超沒有採納征虜將軍公孫五樓「憑據大峴山(今山東沂山)之險,使晉軍不能深入」或「堅壁清野」、「斷晉糧道」之良策。
六月,劉裕未遇抵抗,過莒縣(今屬山東),越大峴山。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孫五樓、賀賴盧及左將軍段暉等,率步、騎兵5萬進據臨朐(今屬山東)。慕容超得知晉兵已過大峴山,自率步騎4萬繼後。燕軍至臨朐,慕容超派公孫五樓率騎前出,控制臨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東彌河)。與晉軍前鋒孟龍符遭遇,公孫五樓戰敗退走。劉裕以戰車4000輛分左右翼,兵、車相間,騎兵在後,向前推進。晉軍進抵臨朐南,慕容超派精騎前後夾擊。兩軍力戰,勝負未決,劉裕採納參軍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諮議參軍檀韶、建威將軍向彌率軍繞至燕軍之後,乘虛攻克臨朐。慕容超單騎逃往城南左將軍段暉營中。劉裕縱兵追擊,大敗燕軍,段暉等十餘將被斬。慕容超逃還廣固。劉裕乘勝追擊北上,攻克廣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內城。劉裕築圍困之,招降納叛,爭取民心,並就地取糧養戰。慕容超被困於廣固內城,先後遣尚書郎張鋼、尚書令韓范,馳往後秦求援。七月,後秦主姚興派衛將軍姚強率步、騎兵l萬,與洛陽(河南洛陽東北)守將姚紹匯合,統兵共救南燕。並遣使向劉裕宣稱,後秦以10萬兵屯洛陽,若晉軍不還,當長驅而進。劉裕識破姚興虛張聲勢,不為所動。不久,姚興被夏主劉勃勃擊敗於貳城(今陝西黃陵西北),遂令姚強撤周長安(今西安西北)。慕容超久困於廣固,不見後秦援兵,欲割大峴山以南與東晉為條件,稱藩於東晉,劉裕不允。南燕大臣張華、封愷、封融及尚書張俊相繼降晉。
九月,劉裕截獲為借兵去後秦的韓范,使其繞城而行,以示後秦救兵無望,城內南燕守軍驚恐。十月,燕臣張綱被俘,晉軍製成飛樓、衝車等各種攻城器具,加強攻防能力。
六年二月,南燕賀賴盧、公孫五樓率軍挖地道出擊晉軍,被擊敗,退回內城。劉裕乘機四面攻城,南燕尚書悅壽打開城門迎降,晉軍攻入廣固內城。慕容超率數十騎突圍而走,被晉軍追獲,送至建康斬首,南燕亡。
戰爭結果
十月,張綱為劉裕軍所造攻城器具完畢,「設備奇巧,飛樓木幔之屬,莫不畢備。城上火石弓矢,無所用之」。晉軍由於擁有了良好的攻城器械,殺傷燕軍日眾,加之燕軍被困已久,城中糧食將盡,燕軍吏紛紛越城降晉。尚書悅壽認為燕「獨守窮城,絕望外援。」雖然將軍公孫五樓、賀賴盧曾挖掘地道,率眾出城襲擊晉兵,但無法破敵,故勸告慕容超降服。但慕容超說:「吾寧奮劍而死,不能銜璧而生!」義熙六年(公元410年)二月初五,劉裕命率軍攻城,悅壽開啟城門放入晉軍,慕容超率數十騎突圍而逃,被晉軍生俘,送至建康斬首。至此,劉裕圍攻廣固8個月之久,才將南燕滅亡。劉裕進入廣固城中,欲將城中的男子全部坑殺,將他們的妻女賞給將士,後經韓范勸止,只將燕王公以下3000人處死。
戰爭影響
東晉王朝進擊南燕的作戰,歷經10個月之久,終於將南燕滅亡,為推進北方地區的統一,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東晉滅燕順應了歷史要求統一的發展趨勢
南燕王朝,本為後燕分裂出來的一個小的割據勢力,其統治的地區僅為今山東濟南以東,棗莊以北至渤海之濱,在東晉十六國後期為一區區小國。它既無開明的政治措施,又不發展社會經濟,只有封閉式的割據統治與壓榨。北中國的百姓早已對這種割據分裂,兵連禍結的混亂局面,恨之欲絕。特別是原來從北方隨東晉東遷的吏民,更懷有熱切統一北方、回歸故里的願望。故而,東晉興師北伐,適應了當時人民的要求,使晉師所到之處,呈現出一片「華夷大悅」的局面。這便成為東晉制勝政治上獨有的優勢。
雄厚的戰爭實力是東晉獲勝的另一重要因素
東晉王朝,自定都江南以來,雖內亂不已,多次發生過大小規模不等的戰爭,但基本上維持着一統江山,遠遠不像北方多國紛爭,兵禍蜂起,社會經濟受到嚴重摧殘的凋敝殘破局面。劉裕當政後,採取了減輕賦稅、發展生產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經濟地理條件,使東晉的經濟實力逐步增強,訓練和徵調了強大的車、步、水、騎等大量軍隊。這支軍隊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明顯地優於南燕軍,為戰勝南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視頻
【鎮江故事·劉裕】劉裕出兵南燕,惡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