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曼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冯曼硕(1916--1986),原名镇邦,广州市白云区竹料村人。画家。
自幼酷爱美术,16岁进岭南艺苑,成为赵少昂大师的入室弟子,深得岭南画派的真髓。后又博取徐青藤、八大山人、新罗山人、任伯年、吴昌硕等画师之长,逐渐形成自己清朗雅致,清新俊逸的风格当年容庚、胡根天、徐东白等均对他的绘画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被誉为"竹料墨人"。[1]
人物生平
1957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
冯曼硕随画师赵少昂学习国画时,因家庭经济困难,常为高第街丝绸商店包装丝绸纸盒封面作画,赚取低微报酬作为购买纸笔画具及生活之用,做到苦学勤工两不误,甚得大师赵少昂器重。
1935年学师期满,被禺北两潭小学聘为美术教师。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华北、华东相继沦陷,人民家破人亡,同胞流离失所,冯曼硕满腔热血,义愤填膺,奋起画笔,画了一大批漫画,揭露日寇烧杀、抢掠、强奸的罪行及沦陷区同胞扶老携幼,颠沛流离的惨状,在禺北各地巡回展览,以激发人民团结抗战。
他在竹料冯希来医务所墙上写了一幅大型抗日漫画《还我河山》。
1939年日军入侵竹料时发现这幅画,立即将冯希来医务所砸个稀烂,并悬重赏捉拿冯曼硕。
同年,冯曼硕投笔从戎,参加伍观淇领导的民众抗日游击队,在广从一带痛击日寇,后随队撤退内地。
1942年,日寇入侵香港,港胞逃难回内地,不少人缺衣短食,生活困难。
当时冯曼硕在连平县趣缘酒家当美工,见港胞惨遭困境,便奋笔挥毫,日夜作画,连同平日所积累之画举行义卖,得款近三万元(相当稻谷2万多斤),全部献出救济逃难港胞。
当时冯曼硕在连平县趣缘酒家当美工,见港胞惨遭困境,便奋笔挥毫,日夜作画,连同平日所积累之画举行义卖,得款近三万元(相当稻谷2万多斤),全部献出救济逃难港胞。
当时《大光报》曾称他为救济难侨的青年艺术家。
国立第二华侨师范学校仰慕其名,即到连平县聘请他到坪石任该校美术教师。
抗战胜利后,冯曼硕从坪石回乡。
1947年到市桥番禺师范任美术教师,学校图书在抗战期间尽失,冯曼硕就将数年来所创作的画在市桥举行个人画展,全部义卖,所得之款全献给学校购置图书。
作品
1956年,創作國畫《欣欣向榮》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