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指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指南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指南》是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基本内容

书名: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指南

页数:252页

出版时间:2009年3月1日

开本:16

丛书名:公路平面交叉交通安全设计技术丛书

尺寸:23.4 x 16.6 x 1.8 cm

ISBN:9787030234148、703023414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装帧:平装

版次:第1版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重量:422 g

内容简介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指南》以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技术研究”为依托,对国内外有关公路平面交叉口(简称平交口)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设计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形成了一本系统的技术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公路平交口选位、公路平交口几何安全设计、公路平交口交通控制安全保障设计、公路平交口交通标志与标线、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评价、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诊断与改善、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和公路平交口安全养护评价。

序言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技术丛书》序 在过去的许多年中,世界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受伤者有1000万-1500万人。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在过去多年中由交通事故导致的年死亡人数有4万人左右,而我国接近lo万人。交通事故的发生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和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虽然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加,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四通八达的公路系统正在逐步形成,但我国公路的交通事故数逐年攀升,公路交通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根据过去的大量研究显示,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发生点集中在一至四级的等级公路(大约占全部交通事故总数的70%以上),而其中发生在公路平面交叉口(简称平交口)的交通事故占有较大的比重。

目录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技术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公路平交口选位

1.1 公路及平交口功能等级划分

1.1.1 公路功能分析

1.1.2 公路功能等级划分标准

1.1.3 公路功能等级划分与既有分类标准的关系

1.1.4 公路功能等级划分的应用

1.2 平交口间距标准

1.2.1 平交口间距划分模式

1.2.2 平交口间距标准

1.3 交通流导人方法

1.3.1 接人点交通流

1.3.2 公路沿线区域接入组织

1.3.3 交通流导人原则

1.4 平交口选位方法

1.4.1 交叉口功能与交叉口选位

1.4.2 交叉口间距与交叉口选位

1.4.3 土地利用性质与交叉口选位

参考文献

第2章 公路平交口几何安全设计

2.1 交叉口功能区

2.1.1 交叉口功能区定义

2.1.2 交叉口功能区的确定

2.2 交叉口转弯车道设计技术

2.2.1 转弯车道设计方法

2.2.2 左右转车道控制因素

2.2.3 导流路的设计

2.2.4 平交口转弯车道设置建议

2.3 交叉口常规渠化技术

2.3.1 概述

2.3.2 平交口类型

2.3.3 交通岛设计

2.3.4 交叉口停止线设置

2.3.5 机动车导向线设置

2.3.6 平交口常规渠化设置建议

2.4 弱势群体安全保护设施设计技术

2.4.1 人行道

2.4.2 人行横道

2.4.3 非机动车道

2.4.4 中央分隔带

2.4.5 侧分带

2.4.6 人行庇护岛

2.4.7 平交口弱势群体保护设计建议

参考文献

第3章 公路平交口交通控制安全保障设计

3.1 概述

3.1.1 引言

3.1.2 适用范围

3.1.3 依据

3.2 全无控制交叉口安全保障设计

3.2.1优先权分配

3.2.2 视距

3.3 停车让行控制交叉口安全保障设计

3.3.1 停车标志的尺寸

3.3.2 停车标志的设置

3.3.3 停车标志的识别距离

3.3.4 停车让行控制交叉口的辅助措施

3.4 减速让行控制交叉口安全保障设计

3.4.1 减速标志的尺寸

3.4.2 减速标志的设置

3.4.3 减速让行标志的识别距离

3.4.4 减速让行控制交叉口的辅助措施

3.5 信号控制交叉口安全保障设计

3.5.1 概述

3.5.2 交通信号灯的构造

3.5.3 交通信号灯的种类及含义

3.5.4 交通信号灯灯色含义

3.5.5 交通信号灯灯色次序的设计

3.5.6 交通信号灯显示方式

3.5.7 交通信号灯镜面的设计

3.5.8 交通信号灯的安装形式

参考文献

第4章 公路平交口交通标志与标线

4.1 概述

4.1.1 引言

4.1.2 适用范围

4.1.3 依据

4.2 交通标志的设置

4.2.1 支撑方式

4.2.2 安装高度

4.2.3 安装角度

4.2.4 并设要求

4.2.5 设置地点

4.2.6 交通标志分类

4.2.7 标志信息量的控制

4.3 警告标志

4.3.1 一般规定

4.3.2 与道路水平线形有关的警告标志

4.3.3 与道路纵断面有关的警告标志

4.3.4 与道路横断面有关的警告标志

4.3.5 与路面条件有关的警告标志

4.3.6 预告交通控制的警告标志

4.3.7 预告交叉口形状标志

4.3.8 与非机动车交通有关的警告标志

4.3.9 其他警告标志

4.4 禁令标志

4.4.1 一般规定

4.4.2 禁止车辆、自行车或行人通行的标志

4.4.3 禁止车辆向某方向通行的标志

4.4.4 与超车有关的禁止标志

4.4.5 与车辆停车有关的禁止标志

4.4.6 限制宽度、高度、质量、轴重的标志

4.4.7 与速度有关的标志

4.4.8 让行标志

4.4.9 其他标志

4.5 指示标志

4.5.1 一般规定

4.5.2 指示车辆行驶的标志

4.5.3 先行标志

4.5.4 车道行驶方向标志

4.5.5 专用车道标志

4.5.6 其他标志

4.6 指路标志

4.6.1 一般规定

4.6.2 指路标志的应用

4.6.3 交叉口标志

4.6.4 此路不通标志

4.6.5 残疾人专用设施标志

4.6.6 线形诱导标

4.7 交通标线的设置

4.7.1 设置要求

4.7.2 设置方式

4.7.3 纵向标线的设置

4.7.4 横向标线的设置

4.7.5 其他标线的设置

参考文献

第5章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评价

5.1 概述

5.2 基于交通事故的评价方法

5.2.1 交通事故的定义

5.2.2 交通事故分类

5.2.3 基于交通事故评价方法

5.3 基于交通冲突的评价方法

5.3.1 交通冲突定义

5.3.2 交通冲突分类

5.3.3 交通冲突严重性划分

5.3.4 基于交通冲突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第6章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诊断与改善

6.1 概述

6.2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诊断技术

6.2.1 诊断流程

6.2.2 诊断调查表

6.2.3 显著性和可能造成事故恶性程度的评判标准

6.2.4 安全问题排序模型

6.3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改善技术

6.3.1 交通安全改善的主要内容

6.3.2 交通安全改善对策体系

6.4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改善对策分析技术

6.4.1 改善对策综合分析流程

6.4.2 事故折减系数

6.4.3 改善对策的工程造价

6.4.4 改善对策表

6.4.5 改善对策的应用

6.4.6 改善对策排序模型

参考文献

第7章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

7.1 概述

7.1.1 引言

7.1.2 定义

7.1.3 适应范围

7.2 无信号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分析技术

7.2.1 无信号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影响因素

7.2.2 无信号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模型

7.2.3 无信号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模型参数

7.3 信号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分析技术

7.3.1 信号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影响因素

7.3.2 信号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模型

7.3.3 信号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模型参数

7.4 安全服务水平分析数据采集方法

7.4.1 平交口冲突点的采集

7.4.2 不同交通行为实体运行数据采集

7.4.3 次要影响因素数据采集

7.5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等级划分方法

7.5.1 无信号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等级划分

7.5.2 信号控制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的等级划分

参考文献

第8章 公路平交口安全养护评价

8.1 概述

8.1.1 引言

8.1.2 应用范围

8.2 平交口安全养护评价对象

8.2.1 路面及路肩

8.2.2 交通安全设施

8.2.3 照明设施

8.2.4 交通管理设施

8.3 平交口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

8.4 平交口安全养护评价数据采集方法

8.4.1 数据采集方法

8.4.2 数据采集表格

8.4.3 综合评价

8.5 平交口安全养护评价标准

8.5.1 路面及路肩

8.5.2 交通安全设施

8.5.3 照明设施

8.5.4 交通管理设施

8.6 平交口安全养护评价等级划分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问题诊断调查表

附录二 问题与改善对策对应表

附录三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改善对策造价表[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