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處第九處(楊盛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八大處第九處》是中國當代作楊盛龍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八大處第九處
因為一樁公幹,我在京西八大處一所培訓中心住了一段時間。每天趕早起床上山轉一小時,將山間各處大路小路走了個遍。我這人好奇心強,總是在想在尋找,還有第九處景觀嗎?
登臨山頂,京西樓宇盡收眼底,腳下崇山青翠如黛,讓人心曠神怡。山頂的翹角處,沒有河,卻有一橋,橋名絕佳:窮月橋。讓人頓生感慨:一覽眾山小,窮盡世上月。什麼都不用說啦,這景觀可算第九處嗎?
沿山路往西,見到一處絕妙景觀,覺得可將前一處替代。寶珠洞寺外,一排0五棵葛藤,棵棵主幹手腕粗,長長短短的藤葉爬滿房頂廊頂,碗口大的三叉葉把茶樓廊檐遮得密不透風。我驚嘆不已!葛是南方的豆科植物,葛藤在雨水充沛的地方一年能長一百多米。有人誇張說,誰要是栽葛,培好土趕快跑,要不然葛就會追上你纏住腳。葛在我們湘西山鄉滿山遍野都是,有的山坡一棵棵杉樹都被遮蓋成葛葉的塔林。有人說,那樣速生遍野的植物,如果扦插到大西北黃土高坡,可以綠化大片荒山。有專家說,葛需要特別豐潤的水分,乾燥的北方難以繁殖。我走了華北、西北不少地方,從來沒有見到葛的蹤影,有幸在北京的西山頂見到,能不驚喜!這景觀算作第九處吧?
我邊走邊想,八大處主要是人文景觀,葛蓬雖然十分茂盛,看來自然景觀難以算作新增的一處。山頂的關帝廟能否作為一處?關羽成為大眾崇拜的神,兼儒、道、佛於一身,是忠勇仁義的化身,為歷代統治者所利用。老百姓是將關帝作為財神崇拜的。中國人過去曾經闊綽的很,後來在相當長時期窮困潦倒。普通百姓祈求解決溫飽,嚮往富裕。有人出門,送別語是:發財去啊!我不信神,我希望吃飽肚子,曾經在相當多的年頭追求溫飽。葛根鼓凸,比大蘿蔔粗壯。曾經的七八個年頭裡,我們家人挖蕨打葛,吃糠咽菜,饑寒度日。我理解百姓大眾追求溫飽祈求發財的心理。
一些官衙部門以及高高在上的官僚是不需要祈求富有和發財的,他們有的是財,講求的是怎麼花錢怎麼享受。有幾年,全國下大氣力追究濫建樓堂館所問題。說明該問題已經嚴重到相當的程度。然而,不少地方一邊清理整治一邊以各種名目新建。這裡那裡建樓堂館所,美其名曰「培訓中心」、「學院」。實際上就是賓館、別墅,設計標準間、套間、豪華套間,大都有體育、健身及各種娛樂設施,附設那麼幾間會議室和報告廳。一個部門,每過一段時間,將工作日掐頭去尾,加上周末兩天,名曰開會或者培訓,員工們住進培訓中心,放鬆休閒幾天。
每個單位職員都有辦公室,每個單位都有一幫人長期包住在這類培訓中心,長年拿起筷子吃飯,剔着牙走出餐廳,商量、起草、討論、修改、打磨出幾件領導講話等文稿,每千字成本數萬元。其實,我也不能「脫雅」,也這樣住在培訓中心寫過公文稿,每千字花費國家錢財無數。聯想到自己業餘寫稿,每千字得稿酬幾十元,或者倒交版面費,只有無奈地苦笑。
就有那樣的培訓中心,修築在山裡,大棟小棟的建築,大棟的層層樓一間間客房,是大眾的開會、休閒或受培訓住宿處所,兩個小棟的別墅樓「門前冷落車馬稀」,幾乎從來不見人進出,那就是某個領導幹部獨享的小樓,如同專車一樣,是「專樓」。這樣的培訓中心,在京郊山里或者田園建有多少?
八大處公園山崖上就有那麼一處幾棟別墅建築,從公園一個個廟堂、景點都可望見,從石景山城區老遠望得見,人們都管那樓群叫某某樓,是京城一個大貪官的私人別墅。在北京,能在公園內修建別墅的牛人,其牛×哄哄程度快要趕上駕着牛車拖着半截煙囪經過天安門前的牛人啦!當然,那樓群當初並不是以個人的名義修建和命名的,而是叫培訓中心。以單位的名義以公家的名義修建培訓中心,個人每每去住一段時間,休閒、娛樂、「學習」、辦公、修生養性,甚至荒淫無度,誰管得着啊!
山崖上那個景點,山高林深,曲徑通幽。山下路口赫然豎立大牌子,上書:禁止一切遊人車輛通行。山上,樓群附近鐵欄杆上掛着牌子,寫着:遊人不得入內。百姓大眾熙熙攘攘到三處四處五處六處七處八處進香拜佛祈求好日子,遠望那個培訓中心樓群,可望而不可及。那個培訓中心比八大處所有的寺廟更神秘更神聖,如果算作第九處,也太不高看它了吧?然而,國人特別看好「九」這個數目字哩。[1]
作者簡介
楊盛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