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隋文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全隋文》由清代嚴可均編纂,共三十六卷,錄文六百八十三篇。 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具典型意義的封建帝國。它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混亂局面,革除積弊,頗多創新,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史稱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國家殷富(《隋書.食貨志》)。但是,曾幾何時,經濟凋弊,民怨沸騰,隋王朝又在人民起義的浪潮中滅亡了。這個強盛而又短命的王朝,興秦王朝頗多類似。這兩個王朝為後世既提供了由亂而治的寶貴經驗,又提供了由治而亂的深刻教訓。代秦、隋而興的漢、唐帝國,正是以秦、隋為殷鑑,採取了緩和社會矛盾、富國利民的諸多改革,創建了中華民族至今引以自豪的輝煌盛世。漢承秦制,唐承隋制,是史學家們的共識。秦、隋在制度文化方面的重大貢獻,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因此,鄙見以為,應把秦、隋文化的研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重要環節。 文本是一切研究的依據。隋代人的論着,是研究隋代社會最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輯錄整理千餘年前的文獻,是學術性很強的艱苦細緻的工作。嚴氏以個人之力,搜羅了他當時所能見到除專書之外的隋代單篇散文,沾惠學林,功德無量,是應予充爭肯定的。但是,毋庸諱言,由於種種原因《全隋文》也有嚴重的遺漏。所謂《全隋文》的也只能是對清末學者的所見來說,是較為全面的。在嚴氏之後,百餘年來,敦煌遺書的發現、久已失傳的<文館詞林>,<玉燭寶典>等文獻從先國外域的傳入、吐魯番文書和全國各地大批碑刻、墓誌、造像記的出土,又為增補《全隋文》提供了豐富而又確實可信的依據。因此,整理者以為補充《全隋文》的遺漏,是歷史的機遇,必要性和可行性均已臻成熟。若不下苦工夫,及時認真輯錄這些遺文,將愧對先賢及後人。

作者簡介

嚴可均,清文獻學家、藏書家。字景文,號鐵橋。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嘉慶五年(1800年)舉人,官建德教諭,以疾辭歸。 精考據學,曾與姚文田同治《說文》,作《說文長編》45冊,有天文、算術、地理、草木、鳥獸之類。又輯鐘鼎拓本為《說文翼說》15篇;與丁溶同治唐《石經》,著《校文》10卷,對漢、魏、唐、宋石經仇校研究較深。﹝對漢、魏、唐、宋石經讎校研究較深,仇當作讎。﹞嘉慶十三年(1808年)詔開全唐文館,他由於已辭官歸田,無機會參與此事,感嘆道:唐之文,盛矣哉!唐以前要當有總集,斯事體大,是余之責也。於是發憤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使之與《全唐文》相接。收書3000餘家,每人加注小傳,足以考證史文。又遍檢群書,一字一句,無不校訂。唐以前文獻,皆薈萃於此,對保存和傳播唐以前古文獻有重要貢獻。輯校諸經、逸注及佚子書數10種,合經、史、子、集為《四錄堂類聚》,1206餘卷。為了著述,不惜重資購書,週遊四方,南至嶺南,北出塞垣,遇稀有之本,必精寫或以資購買,建藏書樓四錄堂,藏書至2萬餘卷。又翻檢當時諸家藏書目,如《世善堂書目》、《天一閣書目》、《萬卷樓書目》、《世學樓書目》、《傳是樓書目》等,又訪得山東 ……

內容預覽

帝姓楊,諱堅,弘農華陰人,周大司空隋國公忠子。西魏恭帝時,辟京兆功曹,以父勛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周初,授右小宮伯,進封大興郡公。保定初,遷左小宮伯,出為隋州刺史,進位大將軍,襲父爵隋國公。建德中,加柱國,除定州總管,轉亳州總管。宣帝即位,以後父徵拜上柱國大司馬。大象初遷大後丞右司武,轉大前疑。及崩,入總朝政,都督內外諸軍事。靜帝即位,拜假黃鉞左大丞相。尋授大丞相,進相國,總百揆,封隋王,加九錫。大定元年二月受禪,改元二:開皇、仁壽。在位二十四年,諡曰文皇帝,廟號高祖。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