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元麦食疗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元麦食疗法
图片来自搜狗

这边的粥怎么多是这种褐红的颜色?” “这叫粯(xiàn)子粥,很有名的!” “这是我们泰兴的‘咖啡’”。 ...... 这番餐桌上的对话,让我对应上了这个泰兴人的饮食标配,当地人称“泰兴咖啡”的粯子粥。粯子粥中最知名的莫过以元麦“粯子”即元麦细磨所得粉末熬煮而成者,其色浅褐或者红色,香味浓郁,口感上佳,这大概也是誉其“咖啡”的缘由。

粯子粥,被誉为“泰兴咖啡” 说起“元麦”,想到之前翻看的一本《泰兴统计年鉴2021》,其中就有它在泰兴地区的播种面积与产量,与它一起的麦类夏收粮食还有小麦、大麦。三者同为麦类,但元麦冠之以“元(第一,居首位之义)”,似乎映射着它在泰兴人们的饮食生活中有着不同于其它两者的特殊地位。不过虽有此“特殊地位”,但从《年鉴》显示的播种面积看,并没有与之相称。元麦2021年7950市亩的种植面积,仅相当于小麦597450市亩的零头,同时也小于大麦9000市亩的面积。

元麦粯子,即元麦细磨所得的粉末 听同事讲元麦在泰兴地区的种植越来越少,这与当地高经济水平下城市的扩展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元麦自身产量不高有一定关系,这点从《年鉴》数据中也可以看到。2021年元麦亩产320公斤,且不以它和秋收粮食中亩产626公斤的水稻,亩产480公斤的玉米,亩产460公斤的薯类作比较,单和夏收麦类作物比较,亩产396公斤的小麦和亩产378公斤的大麦也较它高出不少。

泰兴元麦 如此,元麦越种越少。听同事讲,如今元麦粯子粥泰兴市面也不易吃到,所谓“粯子粥”者,则多以大麦粯子熬煮而成。 大麦替代元麦熬制粯子粥,在泰兴,我不知道这对于元麦是不是意味着一种“陨落”,但对于我这个北方来的“好食者”来讲,不能尝到道地(优质的代名词)的、泰兴传统的、特色的元麦粯子粥还是引以为憾! 泰兴是元麦的优生区,其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高沙土),蕴育了泰兴元麦的独特品质。元麦在泰兴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而现代的“泰兴元麦”则是1988年审定的由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传统泰兴地方大麦品种基础上改良培育成的裸大麦品种。该品种2014年更是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泰兴元麦 但不知为何,元麦种植条件如此绝佳的泰兴,传统的元麦粯子粥竟日渐式微,今日反倒多以大麦粯子熬煮粯粥。是元麦的产量低?还是元麦面积的减少?抑或是大麦粯子粥在口感滋味上更有过人之处?这些我不得而知。 找寻泰兴元麦的资料时,我看到一组数据,2014年,泰兴元麦常年种植面积维持在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350公斤—400公斤,年产量17500吨—20000吨。对比《年鉴》中2021年的数据:元麦种植面积7950亩,平均亩产320公斤,年产量2544吨。7年间种植面积由5万亩减少至7950亩,减少84.1%,平均每年减少6000亩。

泰兴元麦 7950亩,这是2021年的数据,如今已2023年,不知这个数字在过去的一年又变化多少。不过相比于元麦种植面积的剧减,泰兴的经济却一路高飏,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经济要发展的大前提下,工业、农业该如何平衡?一般作物或可通过其他区域的种植,单产的提高,维持总量,但类似“泰兴元麦”这种受地域条件影响显著的名优特农产品又该如何?也许这便是大工业时代下的农业之殇吧! 元麦种植少了,尚可以大麦替代,倘若大麦也少了,又该以何代替了(即使有所替代,也已物事两非)!大工业时代下,一两个小吃的改变以至消失,也许并不会有太多人在意,就跟我这个北方人吃泰兴粯子粥一样,我并没有关于它的概念,它的食材、滋味、口感的改变,我是不能体察的。但对于蕴育它的土地以及它所哺育的人民,却不是这样的,对于他们这里面包含了种种的过往,或喜,或悲,或功成名就,或黯然神伤。 大麦芽10克,山慈菇3克,共研为细末,用浓茶水调敷患处,治乳痈。 [1]

视频

大麦食疗法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