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元史·王檝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元史·王檝传出自《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祎(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他即位的当年,即元朝灭亡的当年,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1]

原文

王檝,字巨川,凤翔虢县人。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昊。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谕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寻用元帅高琪荐,特赐进士出身,授副统军,守涿鹿隘。太祖将兵南下,檝鏖战三日,兵败见执,将戮之,神色不变,太祖问日:“汝曷敢抗我师,独不惧死乎?”对曰:“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帝义而释之,授都统,佩以金符。从大军破紫荆关,军次雄州。

甲戌,授宣抚使,兼行尚书六部事。从太傅猛安率兵南征,下古北口,攻蓟、云、顺等州,所过迎降,得汉军数万,遂围中都。乙亥,中都降。檝进言曰:“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虏掠,以慰民望。”时城中绝粒,人相食,乃许军士给粮,入城转粜,故士得金帛,而民获粒食。

时河间、清、沧复叛,帝命檝讨之,复命驸马孛秃分蒙古军、汉军三千属檝,遂复河间,得军民万口。孛秃恶其反复,欲尽诛之,檝解之日:“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羊何知哉!歼其渠魁足矣。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

帝命总括归附工匠之数,将俾大臣分掌之。太师阿海具列诸大名以闻,帝曰:“王室抚可任是职。”遂命檝掌之。时都城庙学,既毁于兵,檝取旧抠密院地复创立之,春秋率诸生行释菜礼,仍取岐阳石鼓列庑下。

癸巳,奉命持国书使宋。至宋,宋人甚礼重之,即遣使以金币入贡。檝前后凡五往,以和议未决,隐忧致疾,卒于南。宋人重赠之,仍遣使归其柩,葬于燕。 (节选自《元史•王檝传》)

译文

王檝.字巨川,凤翔虢县人。王械天性洒脱不拘.20岁考进士不中,于是进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子、吴起兵法。泰和年间,考进士再次落榜,到朝廷上书,论说当时国家的紧要事务。金朝皇帝让王檝到缙山元帅府供职。不久因元帅高琪的推荐,(朝廷)特别赐予他进士出身,任命他为副统军,让他守卫涿鹿隘口。太祖率军南下,王檝激战三天,战败被捕,准备处死他,王檝神色不变,太祖问他:“你怎么敢抗拒我军,难道不怕死吗?”王檝回答说:“我以一介布衣受皇上恩惠,发誓以死报效国家,如今既然已经战败,能够死是我的荣幸!”太祖认为他忠义有气节而释放了他,任命他为都统,佩戴金符。随大军攻破紫荆关,军队驻扎在雄州。

甲成年,朝廷任命王檝力宣抚使,兼管尚书省六部事务。随从太傅猛安率军甫征,攻下古北口,进攻蓟州、云州、顺州等地,所经过的地方都迎接并归降朝廷,获得汉军数万人,于是包围中都。乙亥年,中部投降。王檝上书奏请皇帝说:“国家用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百姓,应当禁止抢劫掠夺,以抚慰百姓的期望。”当时,中都城中粮食断绝,出现人吃人的现象,王檝于是允许军士把供给的粮食,运进城中转卖,因此,军士得到了钱财和绸帛,百姓获得了粮食。

当时.河间、清州、沧州又反叛朝廷,太祖命令王槭去讨伐,又命驸马孛秃分派蒙古军、汉军三千人归王檝调用,于是收复了河间.俘获军民一万人。孛秃憎恶河间百姓变化无常,想要把俘虏全部杀掉,王檝劝解说:“驱赶群羊使它们向东向西的,是牧羊人,牛羊知道什么呢!处死他们的首领就足够了。放过这些人,将他们迁到我们附近的县,身体强壮的让他们从军,身体瘦弱的让他们务农,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为什么要杀掉他们呢!”那些俘虏便都活下来了。

太祖命令登记归顺的工匠人数,准备派大臣分别管理他们。太师阿海列出诸位大臣的姓名上奏,太祖说:“王宣抚可以担任这个职务。”于是命令王檝管理这些工匠。当时都城的庙学都被战乱毁坏,王檝选取过去枢密院的旧址童新建造了庙学,春秋两季率领儒生举行释菜礼,并运来岐阳石.鼓分列两边厢房廊下。

癸巳年,奉命持国书出使宋朝旷到宋朝,宋朝人非常礼遇敬重他,当即派遣使臣携带金币入朝进贡。至檝先后总共五次出使柬朝.因和议未能达成,暗自忧愁致病,死在南方。宋朝人厚赠送丧礼品,并派遣使臣送回王檝的灵柩,埋葬在燕京。[2]

作者简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