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黑猩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倭黑猩猩 |
外文名:Dwarf Chimpanzee 别 名:矮黑猩猩 侏儒黑猩猩 中文学名:倭黑猩猩 拉丁学名:Pan panisc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 纲:真兽亚纲 目:灵长目 亚 目:类人猿亚目 狭鼻下目 科:人科 属:黑猩猩属 种:倭黑猩猩 命名者及年代:Schwarz, 1929 |
倭黑猩猩(学名:Pan paniscus)是黑猩猩属的两种动物之一,体长70-83厘米,体重30-45千克。和黑猩猩外表相似,但比起黑猩猩,它们较能直立,更温顺,很少发怒,也不爱喧哗,鸣叫声也与黑猩猩不同 ,较爱好和平,它们用很频繁的很随便的性生活和双性性交来处理冲突和解决社会问题 。倭黑猩猩的体型和黑猩猩相比,它的身形较为修长苗条头略小。身体被毛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1白斑,面部灰褐色,头顶毛发向后,手和脚灰色并覆以稀疏黑毛。 栖息于热带雨林,集群生活,每群2-20余只,由1只成年雌性率领 。食量很大,吃水果、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有些个体经常吃昆虫、鸟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倭黑猩猩产于非洲刚果河以南,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 [1]
目录
倭黑猩猩形态特征
倭黑猩猩 体长:雄性73-83厘米,雌性70-76厘米;体重:雄性40-45千克,雌性30千克;身体被毛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1白斑,面部灰褐色,手和脚灰色并覆以稀疏黑毛;幼猩猩的鼻、耳、手和脚均为肉色;耳朵特大,向两旁突出,眼窝深凹,眉脊很高、头顶毛发向后;手长24厘米;犬齿发达,齿式与人类同;无尾。不具臀胼胝,前肢长可过膝,而于脸部少毛。
倭黑猩猩的体形要比黑猩猩小得多,还不到黑猩猩体重的一半。体型也比较细瘦,毛发更长,肩膀较窄,头颅较圆,嘴唇发红,两耳也较小,后肢第二、三趾之间略微有蹼相连,毛色纯黑而细软,比较整洁,不像黑猩猩那样粗硬杂乱。倭黑猩猩的幼仔生下来脸和手掌是黑色的,而黑猩猩幼仔的脸和手掌则是粉红色的。
倭黑猩猩栖息环境
仅栖息于刚果河南岸的热带雨林中。
倭黑猩猩生活习性
倭黑猩猩是高度智能化,社会化的动物。它们生活在稳定的地区,集群生活,能多达150名成员,虽然这通常在觅食和活动的时候会分裂成更小的群体,每群2~20余只,由1只成年雌性率领。食量很大,主要是水果,也吃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该物种比黑猩猩更多地依赖于植物的根茎。偶尔也吃昆虫、鸟蛋或捕捉小型脊椎动物,雄性获得的猎物允许群内成员共享。
倭黑猩猩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树上,在树上建造很简单的巢,在树枝上觅食水果,也能用略弯曲的下肢在地面行走。有一定的活动范围,面积26~78平方千米,觅食区域往往是它们集中的地点。群与群间有往来。长久保持母子关系,分群后还常回群探母。有午休习性。能辨别不同颜色和发出32种不同意义的叫声。能使用简单工具,是已知仅次于人类的最聪慧的动物。其行为和社会行为都更近似于人类,在人类学研究上具有重大意义。
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人类近亲倭黑猩猩有与其同类分享的爱好。分享曾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特征,其他人类独有的还包括使用语言、战争记忆协作繁殖。但倭黑猩猩的奇特之处是,它们更爱与陌生猩猩而不是熟悉的同类分享食物,此举旨在扩大社会网络,类似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
倭黑猩猩分布范围
分布在非洲中部,刚果河流域,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河的南侧。
倭黑猩猩繁殖方式
倭黑猩猩是高度混交的动物,它们比其它灵长类动物更加频繁地忙于交配,从异性恋到同性恋都有。它们频繁的交配被认为是巩固了其的社会联结,消除了大多冲突。它们具有强大的容忍力,允许性行为在任何它们想要交配的时刻、在彼此满意的个体之间发生,甚至连年幼的个体也沉湎于这种性爱的游戏中,只是雄兽超过6岁就不会再与它的母亲进行交配了。它在交配时不象其他猿猴那样只是爬跨,而是呈与人类相似,面对面,爬跨等各种姿势。没有具体的繁殖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交配。雌性肿胀的臀部昭示可以接受交配,孕期8~9个月,每胎1仔;哺乳期约1~2年,雌性每5到6年才生1只小倭黑猩猩,倭黑猩猩性成熟期约12年。寿命约40年。
倭黑猩猩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倭黑猩猩种群现状
倭黑猩猩在刚果河的低洼中部的刚果河流域有一个不连续的分布范围。估计其潜在的范围约50万平方公里。在其整个历史分布区,倭黑猩猩小种群发生基因流的障碍。由于倭黑猩猩的扩散模式,有效种群大小的雄性比雌性小。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倭黑猩猩种群有一个稳定的人口史。通过各种非政府组织,对包括刚果盆地南部的部分,开赛河以南地区的调查,1980年时还有10万只,而至2012年已经只剩下不到1万只。 她将自己的血液输给Wounda(温达)
曾经约10,000只倭黑猩猩只在刚果河南部以及其支流的开赛河北部被发现,在中非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潮湿雨林中。由于两者栖息地正逐渐丧失,以及在内战中猎寻兽肉(bushmeat)的活动,使它们已濒临绝种。至多也只余留数千只倭黑猩猩。
20世纪70年代,研究倭黑猩猩栖息地的尝试起步。但由于地理和政治原因,这些努力总是时断时续。濒临灭绝的野生倭黑猩猩(估计数量在6000至10000只之间)只,生存于刚果(金)境内浓密的不能进入的热带雨林中。
倭黑猩猩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濒危(EN)。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倭黑猩猩相关知识
自从研究人员于2005年开始对黑猩猩进行测序以来,人们已经知道自身与黑猩猩共享了99%的DNA,从而使其成为与人类最近的“亲戚”。然而实际上有两种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倭黑猩猩(Pan paniscus)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这曾促使科学家推测是否人类、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祖先看起来和动起来更像一只倭黑猩猩、黑猩猩,或其他生物,以及自从人类的祖先与倭黑猩猩及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在700万年前至400万年前的非洲分离以来,这3个物种如何变得如此不同。
在生物分类上,灵长目包括人类在内的4个属,其中红毛猩猩属在约1400万年前独立进化,大猩猩属在约1000万年前独立进化。
由马普学会领导的这项国际合作研究选择莱比锡动物园的一只名为Ulindi的倭黑猩猩作为测序对象,这部分缘于它是一只雌性(黑猩猩基因组来自一只雄性)。Ulindi的全基因组分析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揭示了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共享了99.6%的DNA。这证明了这两种非洲类人猿依然彼此在遗传构成上相当接近,尽管它们的祖先于100万年前开始在非洲分开进化,这或许缘于刚果河的形成将其祖先种群一分为二所致。如今,倭黑猩猩只栖息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并且没有迹象表明它们在与黑猩猩分开之后再次与后者发生了杂交,这可能因为刚果河作为一道天然屏障阻碍了两个种群的混合。
倭黑猩猩虽然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但它们的生活习性却大不相同。比如黑猩猩群体是由雄性领导,彼此间侵略性较强,经常互相争斗,而倭黑猩猩群体通常是由雌性领导,它们不怎么爱打斗。研究人员希望能通过对比它们的基因组,找出是哪些基因导致了这种区别。
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倭黑猩猩与人类共享了约98.7%的DNA——这一百分比与人类同黑猩猩的共享率是一致的。 当马普学会的科学家将倭黑猩猩基因组直接与黑猩猩和人类基因组进行比较后,他们发现有少量基因组——约1.6%——是人类与倭黑猩猩而非黑猩猩所共有的。同时也有相同数量的DNA是人类与黑猩猩而非倭黑猩猩所共有的。这些差别表明,形成人类、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原始类人猿种群相当庞大且基因多样化——大约有27000只繁殖个体。一旦人类的祖先在400多万年前与倭黑猩猩和黑猩猩的祖先分离后,倭黑猩猩和黑猩猩的祖先便保持着这样的多样性直至它们的种群在100万年前彻底分裂为两个种群。
在这3个物种中,这些DNA之间的小差异的功能尚未搞清,马普学会的科学家从中找到了线索,认为其中一些可能与涉及免疫响应调控、肿瘤抑制,以及社会诱因感知的基因有关。此外,对倭黑猩猩基因组的研究也有助于了解人类自身。 注:倭黑猩猩图册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