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倭马亚家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倭马亚家族为中古时代麦加古来氏族12支系中的一支。早期倭马亚家族首领阿布·苏富扬以坚决反对穆罕默德的宗教著名,另一成员 奥斯曼·伊本·阿凡则是穆罕默德的重要支持者,并成为倭马亚王朝的建立者。

杀死倭马亚贵族每个人脚一个身份牌只有一个王子逃亡西班牙建立

在这个时代,阿拉伯血统已不是至高无上的和决定一切的因素,种族排斥和种族歧视逐步消失了,取代它的是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旧的阿拉比亚穆斯林和新的外族穆斯林的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和共同前进。这在文化上表现得最为突出,许多麦瓦利在发展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促进帝国学术繁荣中,成就卓越,影响深远。举世闻名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就是互相融合、相互吸收的结果。阿拔斯王朝创始人艾卜·阿拔斯,执政4年,以残暴著称。他如此地漠视人类的生命,竟然在库法大清真寺就任演说时,狂妄地宣称自己是“赛法哈”,意思是“屠夫”或“放血者”。后来,赛法哈就成了他的绰号。这是一个凶兆,意味着新王朝在执政方面比旧王朝更加依靠武力。刽子手杀人时当毯子用的皮革,在伊斯兰史上首次铺在哈里发的宝座旁边,成为宝座不可或缺的附属物。艾卜·阿拔斯草菅人命,不惜采取一切残酷的手段来根除倭马亚家族。他以斩尽杀绝倭马亚家族成员的方式,来庆祝他的即位。750年6月25日,他的部将阿卜杜拉摆下了“鸿门宴”,邀请80名倭马亚王朝的王公、贵族,前往艾卜弗特鲁斯城,即古代的安提帕特里斯城赴宴,该城位于巴勒斯坦加法附近的奥加河畔。宴席间,阿卜杜拉出其不意,大开杀戒,将倭马亚人全部砍倒在地。然后,用皮垫子盖在已被砍死者或奄奄一息者的身上,在浓烈的血腥气味和尚未咽气者的呻吟声中,继续其欢宴。接着,阿拔斯派出暗探,到各地搜捕流亡在外的倭马亚人,“他们中有些人躲藏在地窖里。”有一位名叫阿卜杜勒·拉赫曼的年轻人,他是倭马亚王朝第十位哈里发希沙木的孙子,他虎口逃生,九死一生,戏剧性地逃亡到了西班牙,后来,在安达卢西亚成功地建立了新的、辉煌灿烂的后倭马亚王朝。他的后裔一直在欧洲传播伊斯兰教,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西班牙开花结果。阿拔斯人甚至对倭马亚王朝的死者,也进行了可怕而残忍的报复。大马士革、肯奈斯林和其他地方的哈里发陵墓,都遭受挖掘和凌辱。只有穆阿威叶和欧麦尔二世的陵墓没有遭受破坏和凌辱。苏莱曼的尸体,从达比格挖掘出来。希沙木的尸体,从鲁萨法的陵墓中刨出来,还未腐烂,被打80皮鞭后,焚化成灰,抛撒在地上。乾坤已经扭转,哈希姆族人执掌了政权,他们要报复实际的怨仇,也要报复想象中的怨仇。这样,他们便为在倭马亚王朝下,遭受过痛苦的侯赛因烈士和其他哈希姆族人报了仇,雪了恨。可是,这并不是一个令人开心的故事,它只能使人回忆起令人恐怖的伊斯兰教前的阿拉伯社会。艾卜·阿拔斯一面屠杀倭马亚皇族,一面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圣洁者和爱教者。他身披穆罕默德先知在周五聚礼时穿的斗篷,并把教律和教法学家招罗到他的宫廷中来。那些过去从事反倭马亚人宣传的喉舌们,而今又开始把阿拔斯人树为先知的真正继承者。实际上,这种宗教改变,与其说是真实的,不如说是表面的。阿拔斯家族承袭了倭马亚王朝的帝国,这个帝国同早期四大哈里发所力图创建的质朴、刻板同时又高尚、尊严的社会,有着巨大的差别。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虽然假装虔诚,自称爱教,但是他汲汲于名利,并不亚于他所取代的以世俗特征著称的倭马亚哈里发。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区别在于: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性的,阿拉伯人为主体,居于主导地位,而阿拔斯王朝是国际性的,阿拉伯民族只是其他众多穆斯林民族中的一个民族;倭马亚王朝是真正统一的,哈里发得到帝国各省区的承认,而阿拔斯王朝是表面上的统一,边远省区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艾卜·阿拔斯执政期间,专横跋扈,杀人无数,树敌众多,叛乱四起,西班牙、北非、阿曼、信德、呼罗珊等省区,都不完全承认新的哈里发,叙利亚、伊拉克和埃及等地,爆发起义,骚乱不断,阿拔斯王朝政权危机四伏,很不巩固。艾卜·阿拔斯在首都库法的处境也非常不妙,库法的老百姓饱经忧患,对许多灾难记忆犹新,他们亲眼看到了阿里家室的衰亡和倭马亚家族的覆灭,他们亲身领教了艾卜·阿拔斯的虚伪与残忍,他们是不会轻易忘却和宽恕他的。在这种情况下,艾卜·阿拔斯在库法深感不安全,于是,便下令在幼发拉底河左岸的安巴尔建筑了新都哈希米叶城。754年,艾卜·阿拔斯因患天花而死于新都。艾卜·阿拔斯病逝后,他的弟弟艾卜·贾法尔继位,自称“曼苏尔”,意为常胜者,曼苏尔是阿拔斯王朝的真正奠基者。他的母亲是一个柏柏尔女奴,他的子女也几乎都是漂亮的女奴所生,他以后的35位哈里发,都是他的直系后裔。他身材修长,性格忧郁,个性倔强;才华横溢,待人严谨,严厉克己,“他是阿拔斯王朝最伟大的哈里发,也是最不讲道义的哈里发。”曼苏尔上任伊始,便芟除叛乱,消灭异己,重新统一帝国。他的伯父阿卜杜拉是一位名将,曾统率大军在萨卜战役中击败马尔万二世,并彻底歼灭了倭马亚人。艾卜·阿拔斯执政时期,阿卜杜拉当上了叙利亚总督。曼苏尔继位后,阿卜杜拉举兵反叛,向他的哈里发继承权提出挑战。754年,曼苏尔派艾卜·穆斯林,率军在尼夕宾战役中打败阿卜杜拉,将其投入狱中。经过七年的监禁之后,阿卜杜拉被隆重地迎入一所新居,这所新居是有意建筑在盐地上的,后来,曼苏尔下令放水去淹墙脚,新居倒塌,阿卜杜拉被压死在废墟里。接着,同样的厄运降临到了艾卜·穆斯林的头上。他是仅存的惟一有名望和有权势的将军,曾为阿拔斯人夺取和巩固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当时任呼罗珊总督,他所统治的这个边远省区,几乎是半独立于哈里发政府的。曼苏尔决心铲除这个危险的祸根,他试图将艾卜·穆斯林调离他的大本营呼罗珊,改任埃及总督,但艾卜·穆斯林拒不从命,于是,曼苏尔借召见之机,以图谋反叛之嫌罪,将其杀掉。艾卜·穆斯林的一个追随者——波斯祆教徒松德巴德,举起反叛的旗帜,要为这位名将报仇,他一直杀到米太,被哈里发的军队镇压身死。后来,又有一个曾给艾卜·穆斯林作过秘书的波斯人哈希姆,自称是真主的化身,他用一块金色面纱罩住自己的面庞,诡称他的人民不敢正视他那光辉的面容,因此被称为“盖面纱的人”。他乘哈瓦利吉派在呼罗珊暴动之机,征服了呼罗珊省。曼苏尔和他的儿子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镇压了这些起事者。哈希姆被包围在一个要塞里,走投无路,他亲手放起一把火,与几个妻子和追随者一起,化为了灰烬。曼苏尔除掉两位阿拔斯王朝开国元勋和实力派人物之后,又镇压了易卜拉欣和穆罕默德领导的什叶派暴动。什叶派曾和阿拔斯人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倭马亚人。天真的什叶派以为阿拔斯人是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战的,然而不久之后,他们的幻想就破灭了。阿拔斯人上台后,立即公开表示出缺乏履行阿拔斯家族所作的种种诺言的诚意,有权势和有势力的职位,都为阿拔斯家族或其亲信家族所占据,什叶派遭到排斥,于是,什叶派在麦地那和伊拉克发动了反阿拔斯王朝的暴动。762年年底,伊玛目哈桑的曾孙穆罕默德,外号“纯洁的灵魂”,在麦地那组织什叶派举事。他们将被曼苏尔任命的总督所囚禁起来的什叶派亲族们解救出来,并让著名的神学家马立克教派的创始人,替他们解除了他们对于阿拔斯王朝效忠的宣誓,说那次誓言是在武力威胁下被迫作出的。他们效法穆罕默德先知当年的作法,修筑一条城壕来保护自己。曼苏尔的部将伊萨·穆萨率领呼罗珊军队,火速开赴麦地那,经过一番奋勇抵抗,穆罕默德战败被杀,尸体被悬挂在麦地那城示众。伊玛目哈桑的另一位曾孙——穆罕默德的兄弟易卜拉欣,在伊拉克举起了义旗。他领导什叶派夺取了巴士拉,并利用从巴士拉弄到手的钱,把波斯和苏士安纳争取过来。曼苏尔的部将伊萨·穆萨,在镇压了麦地那的叛乱之后,马上回师向苏士安纳进军。经过几场激烈的厮杀之后,伊萨·穆萨控制住了苏士安纳的局面。763年2月14日,在库法附近的巴哈姆拉战斗中,易卜拉欣战败被斩,首级被送交哈里发。此后,帝国大部分地区相继投降归顺。除了西班牙和西北非洲的一角外,曼苏尔将帝国的大部分版图重新统一起来。曼苏尔平定一切动乱之后,直至其后三位哈里发期间,国内呈现和平安定的局面。因此,王室大兴土木,另为帝国修建一座新的都城,使帝国逐渐繁荣和巩固。由于都城哈希米叶地处库法和希拉之间,离什叶派集聚的库法太近,对王朝不利,曼苏尔早有迁都之意。他踏勘过好几个地方,最后选定巴格达为都址。巴格达原是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一个村落,本来就叫巴格达,意为“天赐”。曼苏尔之所以选定巴格达为都址,是因为巴格达是一个优良的军事营地,陆路可以通过呼罗珊大道(“丝绸之路”的中段),水路可以通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与波斯、叙利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埃及、北非和遥远的中国建立广泛的联系,充分享用这些地方的物质财富。钦天监的官员为曼苏尔择定了吉日良辰,兴土动工。据赫兑卜的《巴格达志》记载,新都建成于762年,用了四年时间,从帝国各地雇用了十万建筑师和工人,花费了488万第尔汗,耗去了大量人力物力。萨珊王朝故都泰西封的废墟,被当做新都主要的石料和必需的建筑材料的来源,城砖是在附近烧制的。曼苏尔命名新都为“和平城”,时人叫“曼苏尔城”,但人们仍习惯通用旧名巴格达,并一直沿袭至今。巴格达城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南距萨珊王朝故都泰西封20公里。新都城的格局呈圆形,故又有“团城”之称。城分外城、内城和紫禁城三层,有三道城墙,这三道城墙,各有等距离的四道城门,有四条大街,从中心区辐射出来,伸向城外,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射向帝国的四个角落。这三道城墙,构成了三个同心圆,以哈里发的宫殿即皇宫为圆心。内城和外城都是用砖砌成的,外城四周有一条深壕构成的护城河。有大路穿过外城的拱门,跨过护城河通向远方。外城的城楼参天入云,上面是一个外涂绿釉内镀黄金的圆顶,人们可以在城楼上俯瞰全城,城墙上是宽敞的平台,可以步行或骑马绕城一周。紫禁城城高90英尺,环绕在中心区的周围。紫禁城内有皇宫,位于城中心,周围有条不紊地排列着20座行政大殿和供内眷、宦官、卫队以及特等官吏居住的附属建筑,面积约占整个团城的三分之一。皇宫以金饰门,名为“金门宫”,皇宫有一个放射绿彩的圆顶,高达130英尺,故又称“绿圆顶宫”。绿圆顶上面有一个骑士雕像,骑士骑在马上,手持长矛,指向敌人可能来的方向。宫的底层有一个100平方米的接见大门,在圆顶下面还有一个同样的大厅,穿过朝向庭院的穹窿大厅就可以进入接见大厅,宫旁有清真寺。773年,曼苏尔在城郊底格里斯河岸建筑一座“永恒宫”,这里的花园,可与天堂里的花园媲美,故有此名称,又在底格里斯河东岸,为皇太子修建了“鲁萨法宫”,意为堤道宫,两岸用浮桥连接,互为掎角之势。巴格达建成后,很快便兴旺发达起来。好像命运要曼苏尔的都城继承泰西封、巴比伦、尼尼微、吾珥等古代东方都城的威望,才几年的工夫,巴格达便由一个古老的小村落,一跃而成为阿拔斯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和政治文化中心,成为东方的一颗明珠。巴格达作为东方的一颗明珠,在世人皆知的《天方夜谭》神话故事中放射着异彩。[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