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成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使用成本是专用术语。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汉字[2]。
名词解释
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并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使用产品能够给自己带来的满足程度。因此,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购买商品的一次性支出,还要考虑商品使用过程中增加的费用。所谓使用成本就是指消费者使用某种产品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所需要增加的费用。如冰箱、空调的耗电量;汽车的耗油量等等。
使用成本的内容
1、商品使用的学习成本
消费一种商品,往往首先必须学会使用。为消费某种商品必须付出的学习时间、精力和费用等称之为学习成本。例如,在购买汽车前,先必须专门地学习怎样驾驶及学习一些交通规则等相关知识,这些花费即为汽车的学习成本。几乎每种商品的使用或消费都需要支付一定的学习费用。使用不同的商品,需要付出的学习成本也不同。即使同一类商品,由于其构造和功能不尽相同,所需要付出的学习成本也会有差别。一般说来,知识含量较高的产品,学习使用的成本也较高。对于知识含量较高的商品,实际包含着三个层次的使用学习成本:①直接地学习、练习使用成本;②接受专门培训的成本;③ 始于童年的培养后期学习能力的中、小学教育成本。当然,这部分成本并不是仅仅为后期使用各种商品支付的,但从中、小学阶段获得的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将被运用于学习使用各种商品,特别是那些知识含量较高的商品。没有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成本支出,就不可能熟练使用某些商品。
2、使用商品的“劳作”成本
商品生产是一个劳作过程,商品使用或消费也是一个包含着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劳作”过程。一种商品在使用时需要付出的“劳作”成本的大小,是影响其销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自动地板擦洗机比手动地板擦洗机销路好,应用简便,节省时间和劳作成本。所以人们不仅要考虑购买商品的一次性支付成本,而且要考虑商品使用过程中的“劳作”成本。
3、商品使用的配套成本
大部分商品在给消费者带来效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互补关系,需要相应的配套产品,因而它们在被使用过程中就有一个配套成本的问题。消费者抱怨买得起、用不起的商品,就是那些使用配套成本很高的商品。比如VCD影碟机的价格并不昂贵,但VCD光盘的使用成本却很高。
4、商品使用过程中的空间占用成本
体积较大的商品,还存在着空间占用的成本问题。例如。办公桌、家具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膨胀,地产和房产会变得越来越昂贵,商品使用的空间占用成本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厂家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在产品能够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轻便、体积小、占用空间少。
5、商品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成本
商品的正常使用,离不开维护和修理。而且,有些商品,其日常维修费用的总和往往比其初次购买的支出还要大。例如,机械设备、医疗设备、家电、手机、汽车、电脑硬盘的养护、维修等。在现代社会,商品使用的维修成本是很高的。降低维修成本,实际上也是对厂家产品质量的要求。
6、商品使用过程中的心理安全成本
许多商品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使用安全的问题,如家用洗澡热水器的安全问题,这是消费者使用一些商品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是使用者的一种精神和精力损失,是一种无形的使用成本。正是这种心理安全成本,使不少消费者失去了使用该类商品的积极性。这一成本在医疗器械、药品等方面尤为突出。
7、商品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成本
很多商品消费都会带来或轻或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些污染在商品日益丰富的条件下,形形色色的污染日益困扰着人们的生活。所以,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商品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成本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力。
使用成本与企业目标
企业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在成本研究方面,企业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从制造成本方面考虑问题。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件产品,从其制造生产、市场交换、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使用的整体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具有成本,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将成本分成:制造成本、交易成本和使硐成本三部分,其中每一部分都会对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产品的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市场开拓和维持费用等)直接影响企业的总成本,是企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使用成本不属于企业的成本,不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一直为企业所忽视。实际上,使用成本对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作用绝对不亚于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由于
企业利润 = 销售收入 - 成本 = TR - TC = P·Q - f(Q)
式中P为产品价格;Q为产量;f(Q)为企业的成本,是产量的函数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企业为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取利润最大化,受制于两个条件:一是在生产领域尽可能的扩大规模,创造价值;另一个是在交换领域将产品销售出去,以实现价值。
从表面上看,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取利润最大化,在一定的成本条件下,只要扩大生产规模就可以了。实际上问题并不如此简单,这个结论的成立是在一个隐含的假设前提下,即所有的产品都能够全部销售出去。这在过去的短缺经济时代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供给迅速增加,与此相对,需求却增长缓慢,致使整个经济进入相对过剩的时代。这样,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不仅是一个生产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销售的问题,如果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利润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的现实也证明,销售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关于产品销售问题,目前企业界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主要是价格问题,只要将价格降到足够低,产品就一定能够销售出去,这看起来很有道理,因为需求规律告诉我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因为价格降低有一个极限一生产成本,如果价格低于成本,企业就会亏损,这对理性的经济人——企业来讲,除了特定条件下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安排生产以外,长期中是不可能接受的。即使在成本以上,采取降价以实现薄利多销的方式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降价必然引起其他企业的连锁反应,相应地降价,导致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结果是价格降下来了,销售量并未增加,利润总额下降。因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求得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成本问题。
在成本领域里,企业有自己的成本管理系统,注重对原材料的成本、管理运营成本、营销费用、技术进步投资和规模效益等生产成本和市场费用的控制,以期获得低价优势来占领市场。但生产成本的控制是存在一个度的,因为企业必须在保证商品自身的品质,不损害顾客和消费者的利益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这就存在一个底线。那么,在一定时期内,稳定的技术下,生产成本压缩到一定程度不能再压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该怎样建立?这时就要考虑到商品的使用成本。而从企业的角度看,商品的使用成本是企业组织外部的成本,并不能直接增加企业的利润,往往被企业所忽视,实际上,企业降低商品使用成本,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就相当于降低价格,增加效用,消费者必然偏好该企业的产品,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降低使用成本,形成使用成本优势是企业拥有的基本竞争优势之一,值得企业重视。
参考文献
- ↑ 【荐读】细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二三四五” ,搜狐,2018-02-11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