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低烧 |
低烧(low fever),又称低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指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体温为37.3~38℃。长期低烧指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不包括间断发烧。引起低烧的原因较多,要依据临床表现,查清病因,审因论治。特别是对功能性低烧,要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作出诊断。 [1]
目录
病因及常见疾病
感染性
最为常见,约占40%左右,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热中,以结核菌感染最多。结核菌感染表现为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间或睡醒后出汗等。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艾滋病、亚急性心内膜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的长期低热也较常见。
别 称 | 英文名称 | 多发群体 |
低热 | low fever | 功能性发热多见于青年女性和3岁以内儿童 |
常见病因 | 常见症状 | |
多见于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有甲亢、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生理性、季节性等 | 午后低热,伴咳嗽、乏力、夜间或醒后出汗; |
非感染性
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
功能性
包括生理性发热、季节性发热、环境性发热和神经功能性发热。除环境性发热外,多见于青年女性和3岁以内的儿童,上午以发热为主,也可能伴随有出汗、手颤、失眠、乏力和不想吃饭等。 [2]
检查
持续低烧应尽早就医,及早进行全面检查。需进行血、尿、便等常规检查,有些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烧,要进行细菌培养。常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血沉、X线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检查(简称抗"O")等检查。 [3]
治疗原则
因感染因素而引起的低热,治疗时应针对感染的病原体采取相应措施。而对非感染原因的低热,应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引起低热的原发病。不明原因的低烧不能滥用退烧药,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在低热儿童中,有不少病例一时难以查清确切病因,可尝试采用中医治疗。 [4]
视频
什么是低烧?
人的低烧症状及温度
低烧是多少度?
参考来源
- 马振伟,张洪国,周济等. 低烧超高磁导率Ni-Zn-Cu铁氧体研究. 《 功能材料 》 , 2000 张启龙,杨辉,*邹佳丽,陆德龙. 低烧ZnO-TiO2微波陶瓷介电特性及片式多层带通滤波器研究. 《 微波學報編輯部 》 , 2006
- 邱志济,邱江东,邱江峰. 朱良春治疗湿热低烧证经验的临床运用--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55)%Zhu Liangchun′s medicine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treating wetness-heat fever:famous TCM
professor Zhu Liangchun′s clinical experience(55). 《 辽宁中医杂志 》 ,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