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生雜感(馬文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生雜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人生雜感》中國當代作家馬文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人生雜感

最近聽到歌手雲朵唱的一首歌,歌名是《命中有你》,雲朵的歌聲沁人心脾,其歌詞優美感人:一生要走多遠的路程,從哪裡來呀到哪裡去?走過一路風雨千萬里,只為夢中那雙眼神。一生中會遇見多少人,誰會被遺忘,誰又被想起?旅途中我不停地找尋,只為遇見你遇見你。我相信命中有你,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註定。我相信命中有你,一生一世的緣在一起。我相信命中有你,我相信命運之中自有註定。我相信命中有你,歲月不老愛不離棄。

此歌中有四句「我相信命中有你",多少人被遺忘?多少人被想起?被遺忘的人很多,被想起的人很少,而命中有你的就更少了。

人的一生,在漫長的生活旅途之中,感悟會有許多。人生能有幾知己?歲月不老,愛不離棄的又能有多少?

在這搖搖晃晃的人生中,隨着年齡的增長,感悟也會越來越深。

比如生了一場病,你就會感悟到束手無策的揪心;一場意外,你會體會到囊中羞澀的無助;一生相處的同學,卻會面對利益而不講誠信,你會體會到信義的蒼白;海誓山盟的情人,在金錢權勢的誘惑下會分道揚鑣,讓你感到情意的虛偽。生活的變數太大了,意外會倏忽而至,讓人始料不及。

現在許多人進入老年,講起同學情,感覺情意綿綿。這是一種對往日生活回憶的眷戀,是一種情結。但細思起來,許多所謂的同學情,那只是掛在口頭上。遠的同學情,歷史上有龐涓和孫臏的嫉妒之爭,爭得你死我活。在黃埔軍校的同學中,有的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中堅,有的成為國民黨的骨幹,他們都拋棄了所謂的同學情,都各自為自己的理想而鬥爭。近的同學情,想想文化大革命期間,各派的紛爭,爭鬥得面紅耳赤,嚴重的文斗不行就是武鬥。那同學情都哪去了?由於政見的不同,觀念的差異,以及利益的紛爭,情意究竟有多大價值?許多人喊同學情喊得越響,其實越需要辯證地去看。虛偽,是人的本性。人走入老年,多被寂寞和無聊所困擾。於是頻繁的同學會就成了老年人解困的法寶,當然其中歡樂居多,但乏味的也不少。逢場作戲,比富炫官,張牙舞爪者不在少數。細細思量,趣味不多。

明朝思想家呂坤在《呻吟語》中寫道:「故惟人心最可畏,人心最不可知。此天下之陷阱,而古今生死之衢也。」「民性有五,皆生於便。見利則趨,見色則愛,見飲食則貪,見安逸則就,見愚弱則欺,皆便於己故也。」這是說,人心可畏,有多少人被「人心」所騙走入了死胡同。呂坤筆下的五種人性,一語中的,指出了人性的本質。由於人性有這樣的本質,所以真正能講情意的人又能有多少?

有人說任何關係都經不起考驗,只要你給的利益足夠大,所以千萬不要試圖考驗所謂的關係。這句話讓我想到,我年輕時候看過的一篇文章,是寫二戰時期的事情,德國的希特勒想收買英國的一個親王,用棺材裝了滿滿的珠寶,他想行賄這個英國的親王。結果讓英國的特工發現了這個秘密,岔開了英國親王視察的路線,使得希特勒的賄賂沒有得逞。希特勒有過一句名言,有了金錢什麼事情都可以辦到,就在一個字,是多還是少。希特勒奉行金錢第一的觀念,結果卻走上了失敗的道路。所有的貪官不都是倒在了金錢之下,都是靠金錢維持關係,官商勾結,官官相護,弄得社會一片混亂?值得警惕和深思。

說道金錢,理想主義者,道貌岸然者都現出清高的面孔。可是現實主義者卻看得更實在。沒有錢能生活嗎?錢少能辦事嗎?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缺錢開始的。」這話說到了點子上。世上流行的俗語是「無酒不成敬意,無色路斷人希,無錢寸步難行,無氣必受人欺。」這俗語不是真理嗎?作家路遙說:「錢是好東西,它使人不再心慌,並且叫人產生自信。」這是說的窮人,窮人沒有錢就會心慌,心慌意亂,自信何從而來?錢,不僅是體面,是尊嚴,更是意外來時的保護傘。試想突然發現自己得了大病,沒有錢會怎樣?錢不能自足,生活就不能自主,這是真理。再試想一個做買賣的人,沒有資金,沒有後台,在生意不順的時候,想「逆風翻盤」的機會能有嗎?所以說,還是大作家路遙說得對:錢是好東西。

錢,確實是好東西。但正如丁俊暉所說的:「人不能把金錢帶進墳墓,但金錢可以把人帶進墳墓。」那些歷代被殺頭的貪官,不就是錢把他們帶進墳墓嗎?錢,生活之中不可缺,但多了也是個麻煩事。特別是貪官,把錢放在家裡,怕賊偷;放在銀行里,怕被查。分給子女,還有二奶生的,三奶生的,分贓不均,雞飛狗跳。整天吵吵鬧鬧,整天提心弔膽,張皇失措,何能保身,又何能健康?自作孽不可活!

還是古語令人清醒: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貴以下人為德,賤以忘勢為德。此四種德行是做人的根本。現在世道,富以能施者甚少,富而不仁者居多,什麼先富起來帶動後富的,那是扯淡糊弄人。

其實仔細想來,如果放開眼界去想,人生其實就圖的是一個太平。不貪不占,當官的就太平;不窮不富,老百姓就是太平;不病不痛,人身就太平;不好不壞,生活就是太平。這觀點有些折中,但合情合理。

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對人生有許多珍貴的論述,值得我們後人認真地學習和思考;

禮集-談道》論太平:」百姓得所,是人君太平;君民安生,是人臣太平;五穀豐登,是百姓太平;大小和順,是一家太平;父母無疾,是人子太平;胸中無累,是一腔太平。「這段話,對太平的論述比較全面。特別是「胸中無累,是一腔太平」,簡直是名言佳句。

梁之永《知命賦》:"天地茫茫,世事滄桑,生命無常,何須奔忙!煩囂俗塵,逐利追名,殊不知窮通有數,禍福緣定。嘆秋霜月夜,長城猶在,皇陵宮寂,鄴城台荒,無非似戲如夢空一場------「此文值得詳讀細思量,看透此文,你還拼死拼活掙什麼命。

唐詩曰:昨過老人宅,不解老人心。何事端陽里,栽樹欲待陰。這首詩意義雙關,寫儘自不知死之將近,猶為後人算計也。人不知死,所以在有希望的時候,就要算計。

這栽樹,讓我又想到袁枚的《栽樹自嘲》,其中寫道:「七十猶栽樹,旁人莫笑痴。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

人不知死,死不先知。對此,普希金有獨特的見解。

《普希金秘密日記-第109篇》中寫道:「我們感謝上帝,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末日。一旦知道了生命的末日,就會使我們像被判了死刑一樣,令人無法忍受的精神痛苦會征服我們,而且使我們的痛苦每一天,每分鐘都變得更糟糕。僅僅是由於不知道自己的末日,我們才幸福而安詳地活着。如果我知道自己的末日,我就可以滿懷信心地說——為了我生命的最後時刻,我今天來玩一把撲克;這是我的最後一首詩;明天是我和朋友們的最後一次聚會。這樣就沒有餘地說下一次了。」

人不知死,所以才能幸福而安詳地活着。知道死就會在痛苦中煎熬。所以我們要感謝上帝,上帝這樣的安排是在體諒人,讓人在充滿希望的路途上不知疲倦地奔波,但最後還是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我們是天地間的過客,許多事情我們都做不了主,例如離去人世間,例如走散的人。所有的人都只能生活在今天,雖然他們可以懷念過去,也可以構想未來,明天會怎麼樣,只有主宰命運的神靈才會知道。

人死如雁過長空,影沉秋水。所以活着的人,就應該如佛家所說的,活好當下。還應該如泰戈爾所說的:「使生如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還要牢記長篇小說《白鹿原》中的話:「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後方能對青天。」[1]

作者簡介

馬文田,黑龍江省綏稜縣人。綏化市作協會員,中國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創作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邀研究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