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祖弘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祖弘忍(禪宗五祖)

五祖弘忍(601年-675年),俗姓周,黃梅(今湖北省黃梅縣)人,東山法門開創者,被尊為禪宗五祖。 《祖堂集》卷二稱他「幼而聰敏,事不再問」。

基本資料

中文名 弘忍 出生地 湖北蘄州黃梅(今湖北省黃梅)人
別 名 禪宗五祖 所處朝代 唐朝
出生日期 601年 師 承 四祖道信
逝世日期 675年 弟 子 六祖慧能

生平

弘忍七歲時,被尊為禪宗四祖的道信所遇見,道信歎曰:「此非凡童也...........苟預法流,二十年後,必大作佛事」。 於是就派人跟隨他回家,徵求他家長的意見,能否讓他出家作為道信的弟子。 他的家長欣然同意,並說:「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 緇門俊秀,歸者如雲。 豈伊小駭,那堪擊訓?若重虛受,因無留吝」。 這樣,弘忍就被帶到了道信主持的雙峰山(又名破頭山)道場。

年十三,弘忍正式披剃為沙彌。 他生性勤勉,白天勞動,晚間習禪。 在三十多年中,道信常以禪門輔測試之,而他則能夠「聞言察理,解事忘情」。 道信知其為根器,把道都傳給他了。 道信死後,弘忍繼任雙峰山法席,領眾修行。 其後,參學的人日見增多,他於雙峰山東馮茂山另建道場,取名東山寺,安單接眾。 由是其禪法,被稱為東山法門。

龍朔元年(西元661年),弘忍為覓法嗣,乃命門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時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惠能聽說之後,亦作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將兩偈比較,認為惠能的悟境高於神秀,夜裡為惠能宣講《金剛經》大意,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處,惠能大悟,遂將衣法密傳給惠能,命他連夜南歸。 唐高宗上元元年(西元674年),弘忍逝世,終年七十四歲。 唐代宗諡號大滿禪師。 弘忍,生於隋仁壽元年(601年)。 七歲時,從四祖道信出家。 十三歲,正式剃度為僧。 他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 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的禪法。 永徽三年(651年)道信付法傳衣給他。 後道信圓寂,由弘忍繼承法席,後世稱他為禪宗五祖。 因為四方來學的人日多,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時稱他的禪學為東山法門或「黃梅禪」。 弟子有法如、神秀等,皆傳化一方,有「十大弟子」之說,後傳法於六祖惠能。

著述

弘忍得法於道信之後,先後住雙峰山和東山寺兩地數十年,足不下山,唐高宗曾兩次遣使請他到京城,都被他婉拒。 高宗仰其德,慕其名,乃送衣、藥到山供養。

弘忍的禪學繼承道信的思想而來,主要有二依:一依《楞伽經》以心法為宗;二依《文殊師利般若經》的一行三昧。 《宗鏡錄》卷九十七謂弘忍常說:「欲知心要,心是十二部之根本...........諸佛只楚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 由此可見弘忍的禪對心是十分重視的。 據傳弘忍有《修心要論》之作行世,但在歷史上《楞枷師資記》的作者淨覺不同意。 他認為那是別人的偽託,因為弘忍是「不出文記」的。 但是淨覺又說他「口說玄理,默授與人」。 這本書很可能是他說的「玄理」,聽法的弟子記錄,整理成書之後,取名《修心要論》。 不過這也只是推測而已。 弘忍注重的心,不是我們所說的雜染心,而是真心,或稱為清淨之心。 此心本來清淨圓明,只因煩惱所攢,不能顯露。 習禪的目的,就是要斷除煩惱,體證自己的真心,即平常所說的「明心見性」。

中國的禪學,自達摩以來,以《楞伽》印心。 至四祖道信,又增加了一行三昧的修持方法。 弘忍是道信的弟子,他繼承了老師的禪學傳統,但他又增加了以《金剛經》印心的新內容。 這反映禪學在不斷地發展。

在生活作風上,弘忍也有創新。 在他以前,禪者都是零星散居,一衣一缽、修頭陀行,隨遇而安。 到了道信、弘忍時代,禪者的生活為之一變,禪徒集中生活,自行勞動,寓禪於生活之中,把搬柴運水,都當作佛事。 又主張禪者應以山居為主,遠離囂塵。 這種生活的變化,在中國佛教史上影響深遠。 後來的馬祖道一和百丈懷海,創叢林,立清規,道場選址在深山老林,稱道場為「叢林」提倡農禪並重,主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都是受了道信、弘忍禪風的影響。

悟道因緣

五祖弘忍大師,俗姓周,蘄州黃梅人。 據《五燈會元》卷一記載,他的前世是破頭山中的栽松道人。

栽松道人曾經問道於四祖道信(四祖當時正駐錫於破頭山):「法道可得聞乎(您宣揚的禪法,我能夠聽聞嗎)? 」四祖回答說:「汝已老,脫(倘或)有聞,其能廣化邪? 倘若再來,吾尚可遲(等待)汝。 」栽松道人聽了,當即離開了四祖,來到河邊,正好碰見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裡洗衣服,於是上前問訊道:「寄宿得否? 」少女回答說:「我有父兄,可往求之。 」栽松道人說:「諾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 」少女聽了,點了點頭,於是栽松道人轉身策杖走開了。

原來,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兒,尚未婚嫁。 奇怪的是,自從那次洗衣回家不久,少女便懷孕了。 在那個時代,少女未婚懷孕是一件傷風敗俗的可恥事情。 因此少女的父母對她極為厭惡,並把她趕出家門。 這樣一來,少女便沒有了歸宿,生活無依無靠,只好過著流浪的生活。 她白天在村子裡給人當傭人,紡線織布,晚上則隨便找一家店鋪的屋簷底下過一宿。 這樣過了幾個月,她終於生下了那個不明不白的孩子。 她自己也覺得非常穢氣,不吉祥,於是便偷偷地把孩子扔進了一條髒水溝裡。 第二天,她去看的時候,大吃一驚,發現小孩卻正向水溝的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鮮嫩明好,底氣好像很足,於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在懷裡。 她暗下決心,不管今後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這個孩子撫養成人。 就這樣,她帶著孩子,沿村行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村裡的人都稱這孩子為「無姓兒」。

轉眼間這孩子便長到了七歲。 有一天,周氏帶著孩子乞討,在路上遇見了一位出家人。 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禪師。 四祖仔細地端詳了一下這個孩子。 發現這孩子骨相奇特,感歎道:「這不是個平常的孩子。 細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種,雖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圓滿,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後,他必定會大作佛事,能夠繼承佛法慧命,堪當眾生的依處。 」於是便問小孩:「子何姓? 」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 」

四祖問:「是何姓(既不是普通的姓,到底是什麼姓)? 」

小孩道:「是佛性。 」

四祖又問:「汝無姓邪(你難道沒有姓嗎)? 」

小孩道:「性空,故無(姓氏只不過是一個因緣假名,其性本空,所以說無姓)。 」

四祖聽了心裡非常高興,知道這孩子絕對是法器,就命侍者來到孩子母親身邊,請她答應讓這孩子出家。 孩子母親想起這孩子的神奇身世以及發生在他身上的許多奇怪的事情,知道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緣,於是痛快答應了四祖的請求,把孩子舍給四祖作弟子。 四祖得到這個弟子,就給他起了法號叫「弘忍」。[1]

專理佛法

弘忍禪師出家之後,就住在雙峰山,奉事四祖大師。 弘忍禪師由於少年那番經歷,性格比較內向,少言寡語,寬忍柔和。 四祖門下其他師兄弟經常欺負他,他也毫不爭辯,泰然處之。 《楞伽師資記》中這樣記載,弘忍禪師「住度弘湣,懷抱貞純。 緘口於是非之場,融心於色空之境。 役力以申供養,法侶資其足焉。 調心唯務渾儀,師獨明其觀照。 四儀皆是道場,三業咸為佛事。 蓋靜亂之無二,乃語默之恆一。 」由此可知,弘忍禪師心量寬宏,慈悲仁湣,純潔無暇,不談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臥,起心動念,無時無處不在覺照當中,而且主動承擔苦活重活,甘為大眾服務。 《傳法寶記》說他「晝則混跡驅使,夜則坐攝至曉,未嘗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跡大眾之中,承擔各種雜活,晚上攝心打坐,通宵達旦,精進修行,經年累月,毫不懈怠。

弘忍禪師這樣的人品與悟性,使他漸漸成為同門中的楷模。 道信禪師尚在世時,就有很多人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親近弘忍禪師,所謂「四方請益...... 月逾千計」。 這一點令四祖非常高興,於是四祖經常給他開示頓悟之旨,不斷隨機鉗錘,使他的道行很快進入爐火純青的境界。 一天,因緣成熟,四祖就把法衣傳付弘忍禪師,弘忍禪師就成為中土禪宗第五祖。 在付法時,四祖說了一首偈語:

「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四祖還把門下弟子全託付給弘忍禪師。[2] 弘忍禪師得法之後,不久開法於黃梅馮茂山,又稱東山,大弘佛法,門下先後湧現十位得意弟子,包括神秀、慧能、智詵、慧安、法如等人,其中又以慧能最為出色。 據《楞伽師資記》記載,弘忍禪師於唐高宗咸亨五年二月圓寂,世壽七十有四。 在此之前,弘忍大師已將祖衣傳給六祖慧能大師。

視頻

《佛教高僧五祖弘忍禪師生平歷史紀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