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和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和镇指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五和镇,五和镇位于凉州区西北部,镇域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758亩。辖沙金、五和、五爱、下寨、侯吉、胜利、支寨、新沟8个村,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467人。镇政府驻侯吉村。五和地处西营河下游,有五个浇水口子,在旧社会常因浇水闹纠纷而不和,解放后为了团结协调用水而取乡名"五和"。2001年,完成农业总值产2076万元,财政收入7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9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8元。有中小学8所,在校学生2728人;有卫生院1处。

2017年1月,根据甘肃省民政厅《关于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等11个乡撤乡改镇的批复》五和乡撤乡改镇 ,改为五和镇。[1]

地理概貌

五和镇地处凉州城西北20公里处,东临永昌镇,西接永丰镇,南连怀安镇,北靠洪祥镇,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总面积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519亩,人均3.2.

自然环境

五和镇属沿山冷凉灌区,属西营河灌区最下游,海拔1600米左右。四季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4.2℃,年日照时数为296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00mm。

行政区划

全镇辖8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2826户,12142人。镇政府位于五和乡侯吉村二组。全镇有8所学校,(其中镇九年义务学校1所,完全小学7所),在校学生1560人,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8所,派出所1所,有农村信用合作社1所。

地域特色

五和镇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具有冷凉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的大特点。境内兰新铁路、金色大道、怀洪公路、新下公路横贯其中,乡村道路畅通。[2]

经济概要

全镇以农业生产为主,畜牧养殖、面粉加工、有机无机肥生产、农副产品运销、劳务输出为特色支柱产业。二00七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65元,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55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438万元,第二产业2900万元,第三产业1212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60万元;新建1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项目投资总额达970万元。

社会事业

境内兰新铁路、金色大道、怀洪公路、新下公路横贯其中,乡村道路畅通,交通便利,群众出行方便;自来水覆盖面达100%;1所中学和7所完全小学,实现了学生就近上学;镇级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机构健全,医疗队伍配备齐全,农民参合率达95%以上,"人人都能看得起病"的目标已基本实现;村村户户通电;拉通程控固定电话1600多部,电话入户率达57%以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信号覆盖全乡;境内有集镇市场1处,日用百货、餐饮、五金配件、药品经营等商家云集。

文教卫生:学校总数8所,在校学 生总数2609人,教师总数115人,医 院、卫生院1所,医生数19人,病床55张。

人民生活

全乡70%的农户住房为砖木或砖混结构,户均建房面积448平方米。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65元。全乡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

六通情况:通电的村8个,通邮的村8个,通电话的村8个,通公路的村6个,通自来水的村8个,通有线电视的村8个。

主要工作

2007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契机,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坚持"夯实基础,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种草养畜,人力资源开发"四条路子,突出抓好日光温室、项目建设、劳务经济、小康住宅、草食畜牧业,着力在农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培育上实现新的突破,着力建成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优质猪牛羊繁育基地,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了全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2007年,全乡共建成日光温室114座,136.8亩;成立8个用水者协会,31眼机井全部安装了地下水智能化取水计量设施;关闭机井1眼,压田面积200亩。

畜牧养殖业水平稳步提高。全乡新建养殖小区2个,发展规模养殖户780户,新增150户,发展规模养殖组12个,牛存栏6112头,出栏2068头,羊存栏14024只,出栏7635只,猪存栏9484口,出栏11585口,鸡存栏91046只,出栏88404只,人均牧业纯收入达1345元,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以上。

项目建设成绩斐然。2007年,全乡共实施项目7项,完成总投资970万元。

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2007年,全乡共完成小麦面积15016亩,玉米面积12274亩,其中玉米制种9200亩,大麦种植1598亩,马铃薯种植2800亩,小麦带黄豆3470亩,饲草面积2200亩,孜然套茴香200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2007年,全乡建成侯吉村八组生态文明小康村1个,建成小康住宅户150户,下寨村完成"一池三改"沼气户230户。共修砌支渠4条12公里,完成田间配套"U"型渠87.5公里,整修砂石路面8公里,平田整地260亩,完成造林260亩,完成自来水入户2个村15个组505户,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劳务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全乡共举办劳务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1000多人次,共输转劳力3500多人次,创劳务收入1800多万元。提高了劳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劳务输出的水平,增加了劳务输出的收入。

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全乡8个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完成,村级组织为民服务的功能明显增强;全镇共配套中小学生"两免一补"资金40多万元,缓解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压力,实现了人人上得起学的目标;共有11400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使"人人看得起病"的目标基本实现;全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2‰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2%,落实奖励扶助和特困家庭救助资金1.5万元,有效稳定了低生育水平;自来水覆盖面达90%以上;扶贫救济事业稳步发展;在全乡8个村15个组和6个单位安装了红外线报警系统315套,较好地维护了全乡社会政治稳定,平安五和、和谐五和建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乡人民正努力实现由农业之乡向经济强乡的跨越。

经济发展

该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向多层次、特色化、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不断推广应用,农作物品种不断改良升级,使单位面积的产量不断提高。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基本形成支柱产业。养殖业重点以养猪为主,已建立了下寨六组规模养猪示范点,引进 优良杂交品种长白、杜洛克公猪、母猪,年出栏1200头瘦肉型猪;建成年出栏150头的五爱七组赵龙养猪场;建成年产蛋1.8万公斤的五爱六组鸿昌养鸡厂。规模养殖户达886户。乡镇企业稳步发展。仁和面粉厂、新沟红砖厂、如意食品加工厂等企业安置剩余劳动力近千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乡政府为中心的集镇建设步伐加快,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更多的客商来投资经商办企业,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中,五和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提出"调整结构创特点,抓好种子壮支柱,发展畜牧扬优势,兴办企业促经济,依靠科技增收入"的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 发示范区和规模养殖示范区,努力建成以优质小麦、玉米生产、食用菌栽培、日光温室蔬菜种植、肉类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加快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