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蟹(孟琼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买蟹》是中国当代作家孟琼川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买蟹
她热衷于美食,对美食颇有研究,积累了很多有关美食的知识,特别注意饮食和时令的关系,注重美食与养生,还颇有心得,这让她在朋友圈里很受欢迎。
这不,重阳节要到了,民间素有“重阳蟹肥”的说法,她怎么能错过呢?无论如何是要尝尝鲜的。
菜市场里早已有螃蟹上市了,但她并不着急,她要等重阳节到来时再吃,心急可吃不到好螃蟹。
重阳节那天,刚好是星期天,本来可以去菜市场买的,但临时她却改变了主意。县内就有洪泽湖,距离县城不过20公里开外,她想,何不去湖里现捞呢?既然要尝鲜,那当然是越鲜越好了。
她把想法和丈夫说了,他说,有这个必要么?想吃去菜市场买些来就是了。她说,不是想图个新鲜么?再说了,我们也需要去乡下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啊,她没有说“我”,而是强调“我们”,听她这么说,他感到很难拒绝,他也难以拒绝食鲜和新鲜空气的诱惑呢!
俩人达成共识后,剩下来的就是行动了。还是他开车,她随同。
秋天的景致是萧杀的,已经有了冷清的味道,吸进鼻孔里的空气是干燥的。车子在通往洪泽湖的县乡道路上行进着,偶有路过的车辆。她兴致勃勃地望着窗外,两边的田野里麦子已有一拃高,露出惹眼的绿色。路遇两片桃林,果子已被摘尽,只有空空如也的桃枝,沿途没有工业污染也少有汽车尾气,乡下的空气着实要清新的多。
约半小时后,远远地已经能看到湖了。快到蟹塘边时,路越来越窄,两辆车并行都困难。他把车停在路边。俩人下车步行,朝着最近的蟹塘边走去。窄窄的田埂上,青草和枯草夹杂着,增加了脚底的摩擦力,别有一番感觉,这样的土路实在不常走,仿佛只有记忆里才有。
几分钟后,俩人已经来到了蟹塘边。走进一个养殖户家,正巧有人在。一个干瘦干瘦的男人正把一网一网的螃蟹往磅秤上的筐里放,旁边还有一个身型微胖的男人,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记录,显然是在买螃蟹,看来有人早来一步了。那个身型微胖的男人买了很多螃蟹,显然是做批发生意的。
等到那个人走后,她就上前,说也要买螃蟹。那个干瘦干瘦的男人指着一个黑色的塑料桶说,喏,就只剩这些了。她看了看,呵,有二三十只,个不小,蟹盖乌青乌青的。她用手拎起一只细看,那螃蟹迅速张牙舞爪起来,挥舞着大钳子要夹她,她感到螃蟹很有力,心想,有力道,新鲜。但是她还是问了,那个干瘦干瘦的男人说,这是早晨现捉的,保证新鲜,不骗你。
他也探头望了望,又点点头,得到了他的认可,她问起了价钱。那个干瘦干瘦的男人拎起一只螃蟹放在磅秤上,说,四两二,55元一斤。她想,不贵,比菜市场要便宜些,她装模作样地还价,似乎这个价钱买有点吃亏。那个干瘦干瘦的男人直着脖子说,这个价是最低了,价高的时候卖过六七十一斤呢。她只是装装样子,便转移了话题,说,怎么不等再长大些再卖?那样不是能卖更高的价钱?那个干瘦干瘦的男人说,这你就不懂了,这些螃蟹都只能长这么大,再养也是这样,定型了。
听他这么一说,她顿时明白了,原来在她到来之前,捕捞上来的螃蟹已经按斤重进行了分类。这个桶里的螃蟹斤重头差不多,自然被捡放在了一起。她知道,螃蟹斤重不同,价格差别往往较大,同样的斤重,母蟹又要比公蟹贵的多。螃蟹就象鸡鸭一样,幼苗时都一样,长大后斤重头就不一样了,人也是那样,出生时看起来都差不多,长大后却是千差万别的。
她若有所思,他在一旁催促,快买了吧。她却不想这么快就收场,她问,有没有更大些的?有,要现捉。那个干瘦干瘦的男人立即说,不过现在捉不如早晚捉容易,这近晌午了,螃蟹不太好捉呢,要买的话,头一天预订正好。她犹豫着,他催促道,既然这样,那就不捉了,就买桶里的。男人在购物时总是缺乏耐心,她有点不快,但还是同意了,没有坚持。
来的时候,因为路不熟,所以感到路不算近。回去的时候,感觉路不远,一会儿就到家了。
尽管俩人一路上都在呼吸新鲜空气,但偏偏好像忘了这码子事,买螃蟹似乎成了唯一的目的。
他问,这回满意了吧?她却把头摇了摇,说,没有亲眼目睹捉螃蟹,实在是遗憾,是不是昨晚捉来养着的也难说。他无语,他知道,这件事没完,肯定还会有下一次。[1]
作者简介
孟琼川,女,江苏省泗阳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