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節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九節蓮 |
九節蓮 (三白草科蕺菜屬植物) 編輯 討論 上傳視頻本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莖上部直立,常呈紫紅色,下部匍匐,節上輪生小根。莖呈扁圓柱形,扭曲,長20~35cm,直徑0。2~0。3cm; 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條,節明顯,下部節上有殘存鬚根;質脆,易折斷。
葉互生,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後呈心形,長3~5cm,寬3~4。5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暗黃綠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微澀。葉薄紙質,有腺點,背面尤甚,卵形或闊卵形,長4~10厘米,寬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緣,背面常紫紅色;掌狀葉脈5~7條;葉柄長1~3.5厘米,無毛;托葉膜質長1~2.5厘米,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
花小,夏季開,無花被,排成與葉對生、長約2厘米的穗狀花序;總苞片4片,生於總花梗之頂,白色,花瓣狀,長1~2厘米;雄蕊3枚,花絲長,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由3個合生心皮所組成。蒴果近球形,直徑2~3毫米,頂端開裂。
基本信息
簡介
【性味歸經】 辛,微寒。歸肺經。
【功 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別名:魚腥草、魚鱗草、臭菜(艹/爻/且)菜、(艹/職)菜、碧色菜、壁[卂/蟲蟲]菜、壁虱菜、壁蝨菜、側兒根、側耳根、臭草、臭茶、臭耳朵、草臭根、草臭蕺、臭靈丹、臭牡丹、臭尿端、臭豬草、丹根苗、獨根草、狗點耳、狗貼耳、狗腥草、狗腥草蕺兒根、狗蠅草、狗子耳、苟西雞、兒根、蕺、蕺兒根、節節根、結義梗、芥兒根、奶頭草、啪蒿懂、帕曼改嗅菜、嗅耳朵、折兒根、折耳根、侄兒根、豬鼻孔、竹葉根、仔兒根、菹菜、葅菜、足耳根、壁虱草、艹/爻/且、艹/職、草攝、廁草根、策敗俄、岑草、臭敢草、臭臊草、臭腥草、臭質草、臭豬巢、肺形草、佛耳草、狗跌耳、狗夾耳、狗心草、狗鯹草、紅桔朝、蕺草、九節耳、九節連、九節蓮、辣子草、杷歪、帕蒿懂、秋打尾、熱草、手藥、野花麥、魚鱗真珠草、摘兒草、摘兒根、摘耳根、折草根、重藥、豬母耳、豬姆耳、紫背魚腥草、紫蕺、菹子、葅、葅子
應 用
1.用於肺癰咳吐膿血及肺熱咳嗽,痰黃而稠等。前者,常與桔梗、蘆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作用;後者,常與黃芩、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藥同用。本品為治肺癰之要藥。
2.用於熱毒瘡瘍,常與紫花地丁、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同用。內服外用均可。
3.用於熱林小便澀痛,常與木通、滑石、車前子等利尿通淋藥同用。 現代多用治肺膿瘍,肺炎,急、慢性氣管炎,尿路感染等。
【用法用量】 15~30g,不宜久煎;鮮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記憶歌訣】 明代龔廷賢著《藥性歌括四百味》:蕺菜微寒,肺癰宜服,熏洗痔瘡,消腫解毒。
性狀
腥臭草本,高30-60厘米;莖下部伏地,節上輪生小根,上部直立,無毛或節上被毛,有時帶紫紅色。葉薄紙質,有腺點,背面尤甚,卵形或闊卵形,長4-10厘米,寬2.5-6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兩面有時除葉脈被毛外余均無毛,背面常呈紫紅色; 葉脈5-7條,全部基出或最內1對離基約5毫米從中脈發出,如為7脈時,則最外l對很纖細或不明顯;葉柄長1-3.5厘米,無毛; 托葉膜質,長1-2.5厘米,頂端鈍,下部與葉柄合生而成長8-20毫米的鞘,且常有緣毛,基部擴大,略抱莖。花序長約2厘米,寬5-6毫米;總花梗長1.5-3厘米,無毛;總苞片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0-15毫米,寬5-7毫米,頂端鈍圓;雄蕊長於子房,花絲長為花葯的3倍。蒴果長2-3毫米,頂端有宿存的花柱。花期4-7月。
特性
成分 全草含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甲基正壬酮,月桂油烯,辛酸及月桂醛等,具有特殊臭氣。此外尚含有刺激性的蘸菜鹼。葉含槲皮甙。花穗及果穗含有異槲 皮甙。 【貯藏】置乾燥處。
藥理作用
-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
- 2.利尿作用,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腎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於尿路感染的頻尿澀痛。
- 3.增強免疫系統作用,提高慢性氣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 4.抗腫瘤作用,提高癌細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因本品含有揮髮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適量
功用
內服有利尿、解毒、消炎、血作用,此值得進一步研究。又據中醫臨床經驗證明,對肺膿瘍,癰節等化膿性炎症有效。生嚼根莖,能緩解冠心病的心絞痛。排膿、祛痰作用。據近年研究,本品水煎劑,粉劑,注射劑,對肝臟出血有良好止等作用。
驗方
- 1.柿癰吐膿痰鮮草洗淨,炒作菜吃。或用魚腥草36克 (鮮草),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 2.肺熱咳嗽,咯痰帶血 (包括急性支氣管炎、肺結核)魚腥草18克 (鮮草36克),甘草6克,車前草30克,水煎服。
- 3.小兒高熱驚風,大人肺炎,熱咳氣急魚腥草、黃荊條各30克,鈎藤9克,水煎服,小兒酌減。
- 4.遍身生瘡 (包括多發性癰療等)魚腥草嫩葉和米粉做成餅,油煎食之。
- 5.癰癤發背,疔瘡腫毒不拘已潰未潰,可用濕紙包裹鮮魚腥草,置於灰火中煤熟,取出搗爛,塗敷患處。
- 6.黃疸發熱 (包括膽囊炎等)魚腥草150~180克,水煎溫服,據稱療效頗佳。
- 7.心臟病,心絞痛,心痛徹背鮮魚腥草的莖每次用1~2寸放口中生嚼,一日2~3次,不但能緩解疼痛,持續久服亦有治癒的病例。
- 8.婦女子宮內膜炎,宮頸炎,附件炎,赤白帶下腥臭,下腹痛等
- 魚腥草30~60克 (鮮草加倍),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
- 9.痧症腹脹,小兒疳積,食傷不化,腹痛瀉痢鮮葉或全草洗淨搗汁,每次用半調匙。溫開水沖服。
- 10.癰疽不破頭、膿排不出將此草搗爛、塗貼於患部能出膿,故此草又名"代刀草"。(槍珠、彈片、竹籤、木刺進入肌肉,即以濕紙包裹本品,於火中煤熟,搗爛敷貼之,有吸出彈片、簽、刺之功)。
- 11.項疽搭背,膿栓不濕紙包裹鮮草,於灰火中娘熟,搗爛敷於患部,可吸出膿液,並有止血止痛、消炎防腐之功。
鑑別
(1) 取本品粉末適量,置小試管中,用玻棒壓緊,滴加品紅亞硫酸試液少量至上層粉末濕潤,放置片刻,自側壁觀察,濕粉末顯粉紅色或紅紫色。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2ml,加鎂粉少量與鹽酸3 滴,置水浴中加熱,顯紅色。
(3) 取本品25g,切碎,置圓底燒瓶中,加水250ml,連接揮髮油測定器。自測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滿刻度部分,再加醋酸乙酯1ml,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回流4 小時,停止加熱,放置片刻,分取醋酸乙酯層,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酮對照品,加醋酸乙酯製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二硝基苯肼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備註
(1)魚腥草清熱解毒的作用頗佳,常與桔梗、鮮蘆根、瓜蔞皮、冬瓜子、生苡仁、桃仁、象貝等用同用,治肺癰胸痛、咳吐膿血等症;與百部、鵝兒不食草、麥冬、蜂蜜等藥配伍,可用於百日咳。用於熱毒癰腫,可單味煎湯內服,也可用鮮草搗爛外敷。
(2)魚腥草原名蕺菜,因它的新鮮淨葉中有一股濃烈的魚腥氣,不耐久聞,故以氣味而得名。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時候,往往顧名思義,以為此藥氣腥味劣,難以下咽。這是未經實踐的原故。其實,此藥陰乾後,不但沒有腥氣,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時,則揮發出一種類似肉桂的香氣;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紅茶汁,仔細口嘗,也有類似紅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澀味,毫無苦味,且無腥臭,對胃也無刺激性。
魚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以治肺癰(肺膿瘍)的要藥。近年來在臨床應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用於大葉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及腸炎、腹瀉等疾患,頗有療效;本否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於尿路感染、尿頻澀痛。
摘錄
《中國藥典》
魚腥草
魚腥草為三白草科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 ,的嫩莖葉,又名蕺兒菜、折耳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魚腥氣,可炒食、涼拌或作湯。
魚腥草每百克嫩莖葉含碳水化合物6 克,蛋白質2.2 克,脂肪0.4 克,鈣74 毫克,磷53 毫克,揮髮油(甲基正壬酮、丹桂油稀、羊脂酸、月桂醛)0.49 毫克,還含有魚腥草素、蕺菜鹼和多種維生素。
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扁桃體炎、肺膿瘍、尿路感染等。虛寒症及陰性外瘍者少食。
魚腥草
魚腥草又名蕺菜、蕺兒根、摘兒根等,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因其莖葉搓碎後有魚腥味,故名魚腥草。魚腥草廣泛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區,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及西藏也有分布,常生長在背陰山坡、村邊田埂、河畔溪邊及濕地草叢中。魚腥草植株矮小,莖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狀莖生於淺層土壤中,白色,節上生根;莖上部直立,葉心形或寬卵形,常見綠色,偶有紫色;花期5—6月,果期10—11月。魚腥草生命力極強,直接用其根莖插於潮濕泥地,即可成活,並生根發芽,廣為繁衍。
在西雙版納,魚腥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生蔬菜,當地居民大多喜食之,常見的吃法有幾種:一是將魚腥草地下莖除去節上的毛根,洗淨後切成2至3公分的小段(也可將嫩葉加入其中),放入醋、醬油、辣椒粉、味精等佐料涼拌生吃,清脆爽口,但腥味較重;二是將地下莖連同嫩莖葉一同煮湯、煎、炒或燉,清香宜人,入口宜化,略有腥味;三是醃漬加工成鹹菜食用,酸香生脆,令人開胃。
野生魚腥草腥味較重,初食者大多不適應,地下莖纖維多,適口性不理想,因此作為商品性蔬菜發展較晚。起初以魚腥草作為蔬菜食用的,多為知其功效的醫生。近年來由於受「回歸大自然」、「藥食同源」之風的影響,民間採挖魚腥草出售和作為特色山野菜食用之風漸盛,尤其在雲南、四川、貴州等地,開發利用魚腥草的規模不斷擴大,野生資源供不應求,市場價格較高。目前為了緩解供需矛盾,開始出現人工大量種植,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魚腥草由野草變為栽培作物後,由於生境改善,生長周期短,植株生長快,地下莖粗狀,澱粉含量增多,纖維含量減少,食用時鮮嫩可口,易於消化吸收,特異的魚腥味變淡,適口性增強,更受食者歡迎。
在西雙版納,魚腥草又是一種傳統藥用植物,民間醫師大多認為,它性味辛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利尿涌淋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肺膿潰瘍、肺熱咳喘、熱痢熱淋、水腫、腳氣、尿路感染、白帶過多、癰腫瘡毒等症。所以,魚腥草在中醫處方中往往成為有關肺病、泌尿系統疾病的主藥。 現代醫學則對魚腥草有更新更深的認識:其特異氣味主要來源於魚腥草揮髮油中的一種有效成分——魚腥草
素(癸酰乙醛)。魚膽草素是魚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對卡他球菌、流感桿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明顯抑制作用。此外,魚腥草還含有槲皮甙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臨床實踐證明:魚腥草對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慢性氣管炎、慢性宮頸炎、百日咳等均有較好的療效,對急性結膜炎、尿路感染等也有一定療效。另外,魚腥草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加白細胞吞噬能力,具有鎮痛、止咳、止血,促進組織再生,擴張毛細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方面的作用。
魚腥草既可作為野生蔬菜進行產業化生產,深入開發利用,也可作為醫藥原材料,加工成西藥針劑或中成藥,因此目前具有較為理想的市場前景。
歷代本草著作
對魚腥草的論述
《本草綱目》:散熱毒癰腫。
《本經逢原》:魚腥草方藥罕用,近世僅以煎湯熏滌痔瘡,及敷惡瘡白禿。又治咽喉乳蛾,搗取自然汁,灌吐頑痰殊效。《別錄》主蠼螋尿瘡,又雲多食氣喘,患腳氣人勿食。《千金》言:素有腳氣人食之,一生不愈。時珍云:散熱毒癰腫,痔瘡脫肛,斷痁疾,解硇毒。合上諸治,總不出辟諸蟲毒瘡毒,即治痔瘡,亦是濕熱生蟲之患,專取穢惡之氣,以治穢惡之疾,同氣相感之力也。
《本草分經》:辛,微寒。瀉熱解毒,治瘡,斷痁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