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乌髭喉蜂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髭喉蜂鸟(学名:Threnetes niger)分布于南美洲的一种蜂鸟。 [1]

分布范围

原产地: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繁殖方式

蜂鸟婚配为一夫多妻制。雄鸟仅在繁殖期与雌鸟互动。雄鸟不提供亲代抚育。一般由雌鸟单独构巢、孵卵和抚育后代。雄鸟用鸣唱、虹彩羽毛以及炫耀飞行等方式吸引雌鸟。 大多数蜂鸟的巢穴呈杯状,少数构建半球形巢(半球巢比杯状巢保护性更好)。鸟巢由地衣苔藓、枯叶、树皮和蜘蛛网等构成,内垫以羽毛、毛发和植物纤维。巢被置于距地面几厘米到10-30米不等的高度。蜂鸟筑巢期5-10天,鸟巢可常年重复使用。 蜂鸟在花蜜盛产期繁殖。每窝产卵2枚,卵为白色椭圆形,表面无光泽。由于一些蜂鸟会将卵产在其它蜂鸟巢中,所以有每窝多于2枚的情况。两次产卵间隔48小时。卵大小由吸蜜蜂鸟的8×11毫米到巨蜂鸟的12×20毫米不等,平均重量0.4-1.4克。孵卵期通常为16-19天。育雏期23-26天。初生幼鸟晚熟性,全身无毛,眼不能睁,也无法调节体温,由雌鸟约每小时两次喂食花蜜和节肢动物,雏鸟被哺育7-12天左右能控制身体温度;雏鸟羽毛丰满可离巢活动时,仍由雌鸟喂食18-25天。 条件允许,每年可繁殖两次,如果胎仔丧失,蜂鸟会重新筑巢。蜂鸟的平均寿命为6-12年。在人工饲养下,蜂鸟寿命可达17年;野外记录的蓝胸蜂鸟的寿命仅有7-8年。年存活率难以估计,猜想北美地区蜂鸟的年存活率为30-45%。[2]

物种学史

蜂鸟的体型太小,骨架不易保存成为化石,它的演化史至今仍是个谜。蜂鸟大多生活在中南美洲,在南美洲曾发现100万年前的蜂鸟的化石,因此科学家认为蜂鸟是源自更新世。然而在德国南部科学家却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蜂鸟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由此可知,蜂鸟的祖先远在渐新世的时候就已经出现。 研究表明,估计最近的所有现代蜂鸟的共同祖先,2240万年以前就已经住在南美洲的某些地区。这是这种现代鸟类相当近期的的家族,特别是考虑到很多现在还活着的物种,揭示这些鸟在到达南美洲后,以极快的速度经历多样化。 由于现代的蜂鸟只发生在美洲,它们怎么从欧亚大陆到南美的,考虑到它们强烈的能源需求,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可能随着白令陆桥从亚欧大陆到北美,然后继续南美之行。一旦到达南美,这些靠花蜜喂养的鸟类就此落户,并利用许多不同的栖息地,提供给它们花蜜资源,然后迅速多样化,分为九个主要类群(或组)含有上百种。大约12万年前该鸟儿再移回北美,然后在大约500万年前(至少5次)侵入加勒比海地区。 新的物种似乎在这些生物区迅速变化增长(例如北美与南美)。然而,在其2240万年的进化中,新的蜂鸟物种出现在安第斯山脉的速度与出现在非栖息地的新物种的速度非常相似,这表明山区对物种的多样化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发现与一些研究安第斯山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遗传分析表明,蜂鸟的多样性今天继续在上升和增长,新物种的产生率超过灭绝速度。[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