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丽江的白天和夜晚(童地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丽江的白天和夜晚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丽江的白天和夜晚》中国当代作家童地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丽江的白天和夜晚

丽江古城的名气很大。这里不仅有纳西民族的东巴文化、独特的古老建筑和街巷,更有那近年来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丽江酒吧”和所谓的“艳遇之城”。很多人来丽江就是奔着古城而来的。

在丽江的三天,我分别去了玉龙雪山,拉市海和虎跳峡等地,只要有空余时间,我就在古城晃悠,感受古城那古朴典雅的氛围。整个古城依水而建,灰瓦红檐的古旧建筑错落有致。这里早在1997年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化的一朵奇葩。古城不大,两个小时便可慢慢悠悠地转一圈,古城内不仅有小桥流水人家、茶马古道遗迹还有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街巷中那些琳琅满目的小店,将这些丽江元素诠释得淋漓尽致。漫步古老的街巷,就是行走在古代与现代的交融中,给人一种穿越感。这里的白天和夜晚是大相径庭的两重天地。白天尽管也是游人如织,但总体来说没有夜晚那样的艳丽和喧嚣。

石板铺就的小路和路边都是些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小木楼,楼的屋梁和屋檐上各式各样的雕刻无不显现纳西文化丰富的内涵。以东巴教为载体的纳西族古代文化,是在漫长的岁月年轮中形成的。在街巷中漫步,商店里成列的代表典型东巴文化的象形文字,东巴绘画等艺术品竞相把你带入一种陌生的天地。和江南水乡古镇没有太大区别的是这里同样浓郁的商业气息淹没了它应有的宁静。这个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几乎每天都在喧闹中度过。一拨一拨的人走来,又一拨一拨的人离去,趋之若鹜。

“现在的丽江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真是没有想到。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来过这里,当时下着,石板街上的流水中,赤脚就能捉到鱼。那时候这里是多么闲散的一座古城。”我在街巷里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漫步的时候,听到身边两个人在对话,难以想象,街上鱼游戏水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在古城转来转去,都离不开这条小溪。家家户户的院子似乎都临水,跨过一座座小石桥,便是一个个小庭院。满院子都是盛开的鲜花。由于行走一段时间,我便想找个地方歇息下来,于是,我跨过一座小石桥,在一家院子的门口叫了两声,问有人没有。好久,我都没有看到人。于是,我推了推院门,门并没有关严,虚掩着,院中有一个圆桌,还有几把椅子,我走了进去。院内遍植花草,一股清雅芬芳扑鼻而来。我坐在这个花香浓郁的院子中,靠着椅子,懒洋洋的望着天空,实在是一种享受。想到了曾经在这里拍摄过的那些影像作品《天空下的缘分》《一米阳光》等等,倒不是喜欢这些影视剧,而是为了一览丽江的风采,偶会打开电视瞅瞅。此时此刻,身临其境,着实感觉到这里的别有一番风味。依水而筑的青砖瓦房一个家挨着一家,门前的桥下流水潺潺,穿墙越户蜿蜒而过,水旁垂柳临风摇曳。“家家门前垂杨柳,户户房后清水流”在这里是如此生动。

一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边的宁静恬淡的院落。这两重天的市井景象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此刻,我看到隔壁的院子里有几位老人斜躺在门楼前惬意地喝茶,身披七星披肩的纳西老人,有的聚集在一起玩着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有的独坐在屋檐下,若有所思。还有一位老人在敲打着银器,发出叮当清脆的声响,前面桥上光滑的石栏上坐着几位游客,他们东张西望的神情好像就是专门跨越迢迢千里到这里来发呆似的。青石板小路,鲜艳的花卉,虚掩的门,凳子下懒洋洋的小狗,墙壁上悬挂着玉米和红辣椒,此时小院里悠闲的光景仿佛定格在我的人生旅途,我发现原来人世间真实的时空是隐藏在丽江的院落中。置身这幅情景中,我感觉时光在这里显得如此散漫而悠长,心境顿时变得舒适愉快起来。

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音乐,有种天籁之音穿越远古时空的感觉。这是一种丝竹乐,悲喜交加的旋律时而激昂时而忧伤,那种高山流水,氤氲缭绕的音韵,给人以神秘空蒙的幻想。我想,这肯定是纳西古乐了。此情此景,我闭目品味,顿觉天地无边,空谷回音,我如沧海一粟在这样一个孟夏之日流浪逃遁到丽江,觉得自己有种浮在时光之上的感觉。缠绕的葡萄藤,茂盛的马蹄莲,洁白的茶花,在我身边搔首弄姿,展示着各自的风采。我以45度的姿势躺在躺椅上,贪婪的仰望着湛蓝透心的天空,竟然像孩子一般开始数着天上的云朵,一朵,两朵、三朵……我发现自己是多么喜欢这座小小的院落。许久,我似乎是在太阳西沉的间隙睡着了。突然一阵泼水的声音让我清醒了过来。院子的纳西女主人不知什么时候在院子开始给花儿浇水,见我睁开眼只是微微一笑,“先生,晚上在我家用餐吗?我家经营丽江特色小吃。”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家是个小饭店,主人们都在前面忙碌,这是他们家的后院。最后一抹晚霞暗淡以后,我想,该是晚饭的时间了。我依依不舍从院子来到这家屋子的厅堂,看了一下菜单说,“老板,分别给我上一份鸡豆凉粉、米灌肠、纳西烤鱼、丽江粑粑,另外来二两酥理玛酒……”

晚饭后出来,没走几步,又到了四方街。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这街的中心就燃起了一堆篝火,只见有十多个穿戴着纳西族服饰的女子已经围着篝火在跳舞。那旋律和节奏,让四方街众多游客情不自禁地围成一个圈,加入了舞蹈的海洋,因为人太多,就围成两圈,三圈,里一圈外一圈,人们手拉着手,一圈又一圈,一曲又一曲。好像是四方街的歌声起了个头,古城的夜晚即刻喧嚣了起来,仿佛就在瞬间,到处繁灯似锦,歌声此起彼伏。在浅红的灯影里,纳西族姑娘嵌锦披肩,目光掠过狂欢的人群,花一般的烂漫。篝火旁一圈圈舞蹈的人们那个沸腾的劲似乎带动整个古城都在狂欢,此时此刻,我想到早年读过作家艾芜的《南行记》,艾芜说,“南行过的地方,一回忆起来,就历历在目,遇见的人和事,还火热地留在我心里。”艾芜当初便是带着一颗火热的心,一路行吟,来到了云南。

离开四方街,走在白天一路走过的小溪边,此刻灯火璀璨,霓虹闪烁,甚至还有那种远射天空的七彩光轮,交相辉映。河边窄窄的人行道几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人流,人们前胸贴后背,潮水一般涌动着。家家的庭院好刹那间都变成了酒吧,每个酒吧门口都有浓妆艳抹的女子在为他们的酒吧和啤酒做宣传,招揽生意。她们招摇夸张的身姿,鬼魅魍魉的笑靥,让丽江在我的眼中突然如此陌生。

摇滚,爵士,架子鼓加上嚎叫尖叫声,震耳欲聋。与我那天从机场到酒店第一次看到的场景一模一样,这就是夜晚的丽江。随便环顾,一眼望去都是耀眼的酒吧招牌,“樱花屋”、“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小巴黎”、“桃花岛”……这里与凤凰古镇、阳朔西街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过之无不及。此刻,河水都被渲染得花枝招展、流光溢彩,不由得让人心猿意马。水下的青荇,河边的翠柳也被撩拨得情不自已,在虚幻游离的光影里愈发娇羞。风格迥异的酒吧里狂热的气氛要把这四方街甚至整个古城搅得天翻地覆,好像要把这座城碾碎吞噬。

闯进这样的场合,我只好怔愣着东张西望,在火辣辣的氛围中感觉自己的眼睛胀痛,喉底发烫,一种出于天性的烦躁,开始不喜欢这个小城无眠的夜晚。难怪有人说,丽江是“天堂与地狱同在”的地方。突然觉得自己就像做着一个隐隐浮现的梦,一个诡异无边的梦。我想,这满街的游人是流浪,是邂逅,还是在此疗伤?他们在此是遇城遇景,还是遇人遇心?丽江回来,有朋友调侃说,丽江是“艳遇”之城,有“艳遇”吗?我说“艳遇”没有,倒是有很多次“遇艳”。朋友不思其解。

匆匆走在夜晚的丽江古城,这里就是一个唏嘘的梦境,我仿佛梦游在一个传说中既熟悉又陌生的虚幻空间。为收拾这残留的梦境,我还是选择了逃离。于是,我拾级而上,走到了古城的一个至高点,走进一家庭院,架上相机,准备拍几张古城夜晚的全景图。这时候,一切的噪杂都在脚下,这个庭院给人非常幽静的感觉,几盏灯笼,光影朦胧。仔细一看,院子的一角还坐着两位女士带着两个孩子。“你们在这里啊,打扰了,我来拍两张照片。”我向她们打招呼。“下面太吵了,那么噪杂,还是这边清静一些。”,一位女士边说,边放两片西瓜和一些水果在我旁边的桌子上,“就在这坐一会吧,这里不吵。”

聊天间,我得知她们是一对来自四川的姐妹,带着孩子们来丽江旅游。她们温婉的笑靥,棉柔的话语让我顿觉丽江在躁动、张扬、狂热的同时,还有一份恬静、淡雅和质朴。夜晚的丽江还有那么一隅可以让灵魂安静一下,远离纷扰。

在我告别她们即将返回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小,雨点落地的声音淹没在一个个酒吧宣泄出来的狂躁声中,丝毫听不到。走在下去的石板路上,湿漉漉的台阶让我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此刻,我一个人走在一道道悠长而又寂寥的街巷,没有雨伞,也没有丁香。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清爽,倒是有了一缕幽远古老的韵味。忽然看见河面上飘动着盏盏河灯,据说这一习俗是来自民间传说,龙王趁夜顺着河水巡游古城,点放河灯为龙王引路,不仅能保护古城的平安,还能使自己和亲人得到保佑。因此,每晚在古城的河道中,星星点点地漂动着一盏盏河灯。河灯在河面上缓缓飘动着,烛光映到水里化成一道道晃动的光影,河水似乎有了点滴的灵性。

这悠悠的小河曲转回延,波光倒影间,仿佛承载着岁月镂刻的隽永,雕刻着时光默念的沧桑。独自漫步长满苔藓的石阶,听着自己轻盈的脚步声,犹如一个久远的梦境,人生旅途漂泊到今夜的丽江,我不愿从梦境中醒来。[1]

作者简介

童地轴,英国IATEFL国际年会访问学者,菲律宾圣卡洛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