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为什么喜欢林黛玉多过薛宝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对薛宝钗评价偏颇

人们过于喜爱林黛玉,于是殃及薛宝钗。

为什么喜欢林黛玉多过薛宝钗

造成对薛宝钗评价偏颇还有三个文化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没有把宝钗的封建意识和品质问题区别开来,这是能否正确看待这个艺术形象的关键。宝钗真正的品质性缺陷只有对金钏之死和尤三姐之死柳湘莲出走的冷漠,而这种冷漠又与她的封建正统观念严重相关——尽管曹雪芹没有在文字上明确表示,但恐怕薛宝钗认为金钏是个丫头,尤三姐过去行为失检,是她冷漠的根本原因。至于认为宝玉应专心举业,与人交往方面不够谨慎等,前已述及,这是她从封建观念出发,真诚地为宝玉考虑,促其“上进”的表现,毕竟不是品质问题,可叹可悲。研究薛宝钗要摒弃成见,不带先入之见。薛宝钗封建意识重不假,但说她成了大观园中的“封建卫道士”,似乎有失偏颇,上纲过高。因为她虽然对贾宝玉等有所劝谏,但并无任何压制“叛逆者”的行为。由于没有将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区别开来,对林黛玉的叛逆性估计过高,成为反封建的“叛逆者”,而且说林黛玉受到“封建势力的迫害”,于是林黛玉就必定要有一个对立面,结果宝钗和黛玉这两个少女就成了大观园中封建势力和反封建势力的代表。实际上从黛玉叫刘姥姥“母蝗虫”来看,她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未必比宝钗强。当然,应当承认,薛宝钗的封建意识确实比林黛玉严重得多,这是这两个人物思想评价的主要区别。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相当长时期里,这个区别被进一步夸大,作为“政治标准”压倒了一切。于是本来在曹雪芹笔下寄予相当多的同情的薛宝钗——尽管同情的程度小于林黛玉——只能作为林黛玉的政治对立面出现在许多文章之中。其实她们的分歧和矛盾没有那么严重,“斗争”就更加谈不上了。

二是人们过于喜爱林黛玉,于是殃及薛宝钗。从清代两位好友为了争论黛钗孰优孰劣几动老拳等记载来看,人们也许对黛玉印象较好,但差别并不很大,因为毕竟也有人为“保卫”宝钗而挥拳呢。不过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红学政治化的结果,对林黛玉的思想艺术评价急剧升温,而对薛宝钗的评价相应大大下降,尤其是道德评价极低。两位少女之间的差距几乎成了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别,各自成了对立阶级或政治势力的代表!造成林黛玉“悲剧”的相当一部分责任,被不公平地转嫁到了薛宝钗身上。[1]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𫖯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