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丹江口水利枢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丹江口水利枢纽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丹江口水利枢纽

地理位置: 中国湖北省丹江口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效益: 防洪、发电、引水、灌溉等

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丹江口市汉江丹江汇口以下800米处,是开发汉江的第一个控制性大型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引水、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枢纽分两期开发,第一期正常蓄水位157.0米,相应总库容174.5亿立方米,装机容量9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8.3亿千瓦·时。河床宽缝重力坝,最大坝高97米。一期工程于1974年竣工。第二期工程正常蓄水位170米,总库容290.5亿立方米。[1]

地质状况

坝址河谷宽500~600m,河床中部和左部有一条深槽。河床覆盖层一般厚度2~5m,最大厚度22m(深槽处)。坝址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元古界片岩(左岸)和岩浆岩(河床和右岸)。断裂构造极为发育,较大断裂带多与坝轴线斜交,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各类完整新鲜的变质岩浆岩平均极限湿抗压强度为87~148MPa,弹性模量72400~74300MPa。地震烈度6度,大坝按8度地震设防。坝址控制流域面积9521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78亿m3,多年平均流量1200m3/s。按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校核。设计洪水流量64900m3/s,初期规模时相应的库水位159.8m;校核洪水流量82300m3/s,相应库水位,161.4m,相应总库容209.7亿m3。1978年改为按万年一遇洪水加20%洪量作为保坝标准,相应库水位164m,因此已将两岸土石坝顶加高至165.2m,两岸混凝土坝有19个坝段需结合后期加高要求进行加固。

枢纽布置

河床布置混凝土坝、泄洪建筑物及坝后式厂房,左右两岸为土石坝,通航建筑物布置在左岸。坝顶高程162.0m时,挡水建筑物总长2494m,其中混凝土坝长1141m,左岸土坝1223m,右岸土坝130m。泄洪建筑物包括泄洪深孔和溢流坝两部分。泄洪深孔位于河床右部,设置12个宽5m、高6m的深孔,孔底高程113.0m,供泄放中、小流量兼作放空、排沙之用(其中1孔在1990年被备用电源电厂占用)。最大泄流量9680m3/s。溢流坝位于河床中部,总长264m,设有20个宽8.5m,堰顶高程138m的开敞式溢流孔,中间有一个坝段布置成隔墙(由施工时纵向围堰改建而成),将溢流坝分隔成两部分,只有在洪水超过1935年的洪量时,才开始运用左部分(共12孔),以保护电厂尾水少受泄洪干扰。最大泄量39900m3/s。

坝后式厂房位于河床左部,厂房坝段长174m,安装6台单机容量为15万kW的竖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转轮直径5.5m,总重658.3~588t,额定转速100r/min,额定出力15.4万kW,最高效率92.8%。初期单独运转时,最大水头71.5m,最小水头44m,设计水头63.0m;后期运转时最大水头81.5m,最小水头45.4m,设计水头63.5m。机组最大过流量275m3/s和277m3/s。发电机为伞式空冷型,额定电压15.75kV,额定容量17.65万kVA,额定功率因数0.85,定子铁心内径12.8m,转子重572t和490t。引水压力钢管直径7.5m,埋设在坝内,进口高程115m。

左岸土石坝全长1223m,最大坝高56m,为粘土心墙及粘土斜墙、砂砾料坝壳土石混合坝。左岸土石坝与河床混凝土坝之间的左岸联接段长220m,为实体重力坝。为避开片岩区,混凝土坝轴线向下游转弯。左岸土石坝在联接段混凝土坝上游面与其正交联接。联接处设有上、下游挡土墙。

右岸土石坝长130m,为粘土心墙风化石碴坝壳土石混合坝。右岸联接段长339m,为实体重力坝。

通航建筑物布置在右岸,越过右岸混凝土连接坝段,采用垂直升船机与斜面升船机相结合的形式。全线由上游导航防护建筑物、垂直升船机、中间渠道、斜面升船机和下游引航道等5部分组成,中心线成一折线,总长1093m。垂直升船机为干式包括承重结构、桥式提升机、提升架和直流电气控制设备等部分。最大提升高度45m(远景59m),最大提升重量450t,提升速度8m/min,平移速度30m/min。中间渠道长410m。斜面升船机用双驼峰式两面坡拦水,呈高低轮和高低轨相结合的布置形式。包括斜坡道、斜架车、提升绞车、摩擦驱动装置和直流电气控制系统等部分。斜坡道全长395.5m。斜面提升机最大牵引力为4×18.50=74t,最大牵引重量365t,最大牵引行程300m,牵引速度为30m/min。承船厢尺寸:干运为32m×10.7m×1.2m,湿运为24m×10.7m×0.9m。设计最大船舶尺寸:36.96m×7.94m×0.92m,重150t;45.20m×10.0m×1.10m,重300t(减载)。过船时间:垂直升船机单向运行时,干运24.2min,湿运26.2min;迎向运行时,干运33.8min,湿运37.8min;斜面升船机单向运行时,干运28.5min,湿运30.5min;迎向运行时,干运38.1min,湿运42.1min。设计的年单向通过能力:下水为82.38万t;上水为73.55万t。

在坝址上游左岸30km处已建2座灌溉取水渠首。陶岔渠首,引水流量500m3/s。闸室为5孔涵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孔口尺寸6m×6.7m,闸底板高程140.0m。清泉沟渠首,引水流量100m3/s,无压隧洞,宽7m、高7m、长6775m,进口高程143m。

生态与环境

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拦沙率达98%。据1968年4月至1986年1月的实测资料统计,库内共淤积泥沙11.29亿m3。水库下游黄家港、襄阳、皇庄、沙洋和仙桃站的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031、0.191、0.565、0.603kg/m3和0.754kg/m3,分别占建库前的0.96%、7.1%、22.6%、29.3%和39.5%。由于长期下泄清水,下游河道发生同流量下水位下降,水深增加。坝下游河道由堆积性转变为侵蚀性,冲槽淤滩,洲滩兼并,支汊淤塞、主汊发育以及切滩撇弯。每年4~8月水库呈明显分层现象,在水深5~30m之间出现急变的温跃层,库表与库底温差达16℃。9~10月,上下层温差减少,分层现象减弱。11月~3月,水温趋于均匀,坝下黄家港多年实测水温资料表明,建坝后比建坝前3~8月水温降低2.1~6.2℃,9月~1月水温升高0.8~4.7℃,8月份最高水温降低了约2℃,而1月份最低水温升高了3.5℃。下泄水温的变化,对丹江口坝下至襄樊江段沿程水温及年内变幅都有影响,水温变化并不显著。水温的变化对坝下至襄樊江段的鱼类繁殖带来一定影响,满足产卵最低温度18℃的要求向后推迟约20d。蓄水后,水库水质良好,单项评价达到地面水Ⅱ类标准,综合评价达到1类标准。水库蓄水后,地震观测未发现水库诱发地震。建库后,库区鱼类种群有所变化,但捕捞量逐年增加;对汉江中下游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但对鱼类的越冬和某些鱼类的摄食是有利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