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临海的沙丘(臧棣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临海的沙丘》是诗人臧棣创作的现代诗歌。

作品原文

临海的沙丘 (为吴晓东而作)


在一片树林背后,它的气息

趋向强烈;似乎要将我们

熟悉的空气抽空。它躺在

它自身的赤裸中。我能感到

它强烈地吸引着我的兽性。

它不像我们,有里外之分。


它的局部随处可见

曲线柔和如交响乐的乳房,

尚未被亨利·莫尔的想象征服过。

而它的面部表情一旦被捕捉。

便让人联想到被幽禁的处女

是怎样对待陌生人的。


风的手时而有力地伸出,

时而轻柔地滑过:

变化莫测,却从不显形。

风的手比人的脚步

更经常地触及到它的肌体。


风的狐步舞推进着我们的知识。

使她的形状像云,并且轻飘。

经过如此多遍空虚的抚摸,

它已毫无高度可言。

只有一种沉闷的风度,

展示着那不能完全溶解于

时光的存在的奥秘


用脚踩着它的侧背。

我能明显地感到它的肌肤

有一种深度:尽管松软

却无法穿透。我的践踏

也不能令它产生伤口,

或是类似的记忆。


我来到这里。我带来了

我的一切。但我无法和它

交换任何东西。我的生命

不可能在此留下痕迹。

我的抵达也不能被它的天真

所证实。更不用说遥相呼应。

作者简介

臧棣(1964年-),出生于中国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

其曾获《作家》杂志年度诗歌奖,凭借《写给儿子的哀歌》获得第三届钟山文学奖诗歌诗评类作品奖,曾入选“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风吹草动》《新鲜的荆棘》等。[2]

诗人柏桦引用弗罗斯特的名言“诗始于愉悦,终于智慧”来评价臧棣的诗歌。弗罗斯特主要是在解释一首诗生成的过程,最初的情绪和意象引导了愉悦的写作冲动,然后水到渠成一行接一行,最终在隐秘的智慧里结束。而从阅读的角度而言,甫一接触臧棣的诗歌,人们便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愉悦,它由每一个单独的、漂亮的句子带来,主要源自于诗人的语言,首先在修辞层面冲击了我们的视域,读诗的时候获得了异样的快感,似乎有点眩晕,那种激动的兴奋感悬留在行句间。每一首诗里面的小单元、短结构,是感官的,是肉体的,是用隐喻、想象力处理经验(臧棣讲过想象力达成诗的效果,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诗即隐喻),把读者带入修辞的愉悦,愉悦的冲动之中。

在臧棣的诗中,同样有许多拗口难懂的句子,需要付出一些脑力才能理解。它们可能是被变形的个人经验,是纠缠的、含混的语义表达等等,有意无意地制造了理解的困难,像不听话的小马踩在读者微痛的神经。[3]

有人认为臧棣的诗太过晦涩,有人甚至批评他的诗过分地重视技巧。而臧棣早在1990年代论述后朦胧诗时就提到了“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即在探讨写作的可能性。在他看来,诗的技艺是必须的,甚至是支配性的,而强调诗歌作为一种写作行为,某种程度上即是对外界所谓他诗歌晦涩说法的回应,作为一个对写诗极具抱负野心的诗人,臧棣在写作的路上也比多数人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