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央裁判司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央裁判司署

图片来自pbase

中央裁判司署(Central Magistracy)是香港昔日一所裁判司署,位于香港岛中环亚毕诺道,属于中区警署建筑群之一,现为香港法定古迹

中央裁判司署前身建于1847年,至1913年拆卸重建,于1914年落成,翌年正式运作。建筑风格呈现希腊复兴式建筑,其正立面建有混凝土建成的梁柱,而基座建有花岗岩护土墙。

裁判司署于1979年结役后,建筑物曾经先后为最高法院、入境事务处香港警务处所用。现时旧中央裁判司署被活化为“大馆”的一部分。

历史

中央裁判司署的第一代建筑建于1847年。当时政府为节省押解时间,提高行政效率,故将中央裁判司署建于域多利监狱旧中区警署附近。第一代建筑只有一个法庭,设计亦非常简单。后来政府觉得建筑物无法有效发挥其功用,结构亦不稳固,故计划将其拆卸重建。

1911年,工务司署展开兴建新中央裁判司署的初步计划。1913年,该建筑拆卸重建,新建筑于1914年落成,1915年4月正式开庭。1938年,中央裁判司署顶层进行加建工程,增设第三个法庭、裁判官办公室、证人室和缴交罚款处,同时增设一个供少年犯使用的房间和等候室[1]日治时期,中央裁判司署被日方用作民事法庭,至战后被香港政府用作军事法庭,审理日本战犯。1964年起,中央裁判司署审理警察刑事侦缉处的案件[2]廉政公署成立后,中央裁判司署亦审理贪污案件,包括1975年的葛柏[3]。裁判司署于1979年迁出,建筑物在1980年为最高法院所用。1984年后,部分地方被入境事务处用作遣送离境分科的办公室[4]。此外,大楼亦曾经为香港警务处所用作会所用途。域多利监狱于2006年结役后,旧中央裁判司署连同前域多利监狱、前旧中区警署建筑群被活化成“大馆”。

特色

现存的第二代中央裁判司署属希腊复兴式建筑[5],由红砖砌成[6]。其面向亚毕诺道的正立面建有六根高19呎、由混凝土建成的多立克式梁柱,带出庄严肃穆的感觉,而屋顶则由钢铁桁架支撑[7]。正立面另建有希腊风格的带状回纹装饰、拱门及券心石。基座之护土墙由花岗岩砌筑而成,地牢则设有拘留室。

基座之护土墙由花岗岩砌筑而成,亦建有供裁判司出入的正门,门上刻有英国皇家徽章。建筑物内亦特别设有独立通道及地下隧道,以便职员安全押解囚犯进出裁判司署[8]

中央裁判司署地下设有两个楼高两层的法庭,供两位裁判司审理全港案件。两个法庭以游廊贯通,南面法庭侧墙设有三个圆拱门供听审的市民出入,门前有一混凝土檐篷[9]。除此之外,地下亦建有两间供裁判司使用的房间。一楼则建有律师专用房间。

参考文献

  1. Purcell Miller Tritton LLP. The Old Central Station and the Victoria Prison Hong Kong Th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lan. 2008: 36. 
  2. 中央裁判处-裁判署在这些年来有甚么改变?(无障碍浏览版本). www.hkmemory.org.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3. Fumbling over the Godber cas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5 January 1975. 
  4. 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及经济事务委员会. 现时使用中区警署、域多利监狱和前中央裁判司署的部门的 拟议重置安排 (PDF). 立法会 CB(1)1495/02-03(02)号文件. 2003-04-28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4). 
  5. Former Central Magistrac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6. 黄家梁. 藏在古迹里的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 2014: 51. 
  7. 骆思嘉. 乐活‧散心文化导赏:中上环篇. 知出版社. : 144. 
  8. 中区警署-中央裁判处导赏-地库囚室(无障碍浏览版本). www.hkmemory.org.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9. 中区警署-中央裁判处导赏-法庭设计(无障碍浏览版本). www.hkmemory.org.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