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香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香包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帏、容臭。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汉族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

香字按照训诂学的解析,香字的上面是禾苗的禾,“香”字的下面是太阳。因此香字的涵义就是万物生长靠太阳。香字就代表了生命和活力。香是香包和香道的魂之所在。

中国香包不是一只单纯的绣品,让我们站在历史和现代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香包的制作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基本内容

中文名:中国香包

古称:香囊

别名:佩帏容臭

上溯:战国时期

物品起源

香包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

香包的起源还有几种说法,其一是以前人们在野外住宿,为防止毒蛇叮咬,把中草药用树叶包起来放在身旁,起驱虫的作用。后来改用布和丝绸,慢慢成为一种装饰物、吉祥物。其二是:香包作为行军打仗时传递军事机密和书信的工具,史称“锦囊”,三国时诸葛亮给赵云的“锦囊妙计”的装信之物就是香包。其三是:有未嫁女儿的人家要临街修阁楼,四面开窗,选婿时女子上阁楼,抛香包给相中之人以作定情之物。香包中配以香草,香草以细辛、白芷、丁香、甘松、苍术等中草药研细配制而成,有香味,直到了除秽避邪之功。

历史沿革

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中国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当然,那时的荷包与香包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这与前不久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岁香包”比较吻合。

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

再看香包的图案,以庆阳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为例,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因为变形梅花从唐代起就作为佛胸前的吉祥标志。

800多年前的佛教信徒们向佛塔敬献这种香包,完全是为了向佛表示崇敬和祈福的诚意。

艺术特色

从中国民间现存的香包看,大多数以花卉和动物为主图,以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比方,用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用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松鹤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而利用汉字的谐音做比喻者更是随处可见:送给新婚夫妇的“早生贵子”(枣儿、花生、桂圆、莲子组合图案);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以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案,喻意老年生活非常有情趣);送给小孩的“福寿娃娃”(以憨态十足的娃娃为主体,周围环绕蝙蝠、桃子组图,寓意此子今生多福多寿)……

翻开这一层层厚重的文化积淀,面对这一幅幅多彩的生活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尽都是古朴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鲜活的艺术瑰宝。其实,这才是揭示人性欲望的艺术;表达思想信仰的艺术;展示生命活力的艺术。可以说是真正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大众文化、人性文化。

制作方法

粽子香包制作

1.制作步骤

剪一边长为14公分的正纸型

一边对好直布纹(留口的一边作记号),三边各留1公分缝份将布剪好。

正面对正面将A、C两点对好缝合。

同样B、C对好缝合时,留一开口。(注意A B C 交点缝合后要修剪)

将缝好的立体翻出正面。

由开口处放入泡棉及香粉(塞得愈胖,粽形会愈好看)

最后将口缝合,绑上绳结就完成了。

2.小提醒

因为三角形的关系,布的纹路的选择特别重要。还有布料本身也很重要,材质不够坚固的布料,缝的时候边容易毛掉。

多利用家中不用的或剩馀的布料制作香包,可以发挥资源回收在利用的环保精神。

其他还提供枫叶形、小熊、热带鱼、心型的香包,缝制的方法大致是先裁出想用做的香包形状的纸型,应用纸型裁剪出二面布形,正面对正面对好缝合,在如同肉粽香包一般翻面、塞棉花、 香粉(塞棉花的时候要注意自己做的香包的特性,例如:小熊香包可以塞出一个圆滚滚的可爱肚子,热带鱼身体塞得匀称一点比较顺眼…等等。)、缝合、绑上绳结。

发挥自己的创意,做出自己的香包,这是最重要的事。[1]

参考文献

  1. 中国香包豆丁网,20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