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窟·永靖炳靈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石窟·永靖炳靈寺》,甘肅省文物工作隊,炳靈寺文物保管所 編,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書籍是知識[1]的源泉,只有書籍才能解救人類,只有知識才能使我們變成精神上堅強的、真正的、有理性[2]的人。唯有這種人能真誠地熱愛人,尊重人的勞動,衷心地讚賞人類永不停息的偉大勞動所創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內容簡介
雕塑藝術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產生,在奧地利維林多福洞穴中發現的用石炭岩雕刻的婦女形象,是屬於舊石器時代奧瑞納文化的雕塑傑作。中國的新石器時代,人們採用陶泥雕塑人物形象已不是罕見的了,即如甘青地區,禮縣高寺頭、秦安大地灣、廣河半山、青海柳灣都出土了屬於仰韶文化人頭形陶器,堪稱精美的雕塑藝術品①。到了殷周時期,大量的青銅器紋樣和玉雕以及石刻的奴隸形象等,都是以完整的人物為主題的雕塑。秦漢時期則更出現了形象逼真的大型石刻和陶塑人物,如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興平漢武帝茂陵的石刻,題材內容逐漸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這些不同歷吏時期雕塑藝術的產生與發展,給後來佛教雕刻大規模發展打下了基礎。
印度的佛教正式傳入中國,大約始於公元一、二世紀的東漢時期。首先越過興都庫什山脈進入中亞,並逐漸移入新疆,沿着河西走廊進入中原。位於新疆拜城的克孜爾千佛洞,庫車的庫木吐拉千佛洞,其年代雖然尚無定論,但從壁畫風格看,顯然比甘肅現存石窟要早。而甘肅的石窟寺,大多興起於十六國時期。位於河西走廊的敦煌莫高窟,肅南文殊山、金塔寺,武威天梯山以及永靖炳靈寺,天水麥積山等,都是在這一時期開創的。中國早期的佛教藝術是在繼承秦漢以來傳統藝術的基礎上,融合外來的一些藝術形式而創造出來的,具有中國的民族特色。炳靈寺早期塑像和壁畫也是如此,炳靈寺第169窟的塑像和壁畫,雖然還帶有濃郁的西域風格,但它所受到中原漢民族文化影響的因素是不可忽視的。任何外來的文化藝術,如不能與本地區、本民族文化藝術相結合,則將成為無源之水,不會有很大的發展。
目錄
永靖炳靈寺·序
永靖炳靈寺·序
圖版
炳靈寺石窟綜述
炳靈寺的西秦石窟
炳靈寺與佛教藝術交流
圖版說明
實測圖(第169窟、第132窟、第126窟、第3窟、第4窟、第61龕、第168窟)
永靖炳靈寺大事年表
炳靈寺石窟內容總錄
英文目錄
炳靈寺下寺石窟立面圖、平面圖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知識?,搜狐,2016-08-13
- ↑ 理性,是解決絕大多數問題的關鍵,搜狐,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