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的拾二屬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的拾二屬相
U=2622901085,3309408383&fm=26&gp=0.jpg

來自 蒲城教育文學網 的圖片

中文名:十二生肖

外文名:Chinese zodiac

分類:天干地支

來源:中華傳統

生肖也稱屬相,是中國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也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紀年法。如今漸漸演化成中國人的習俗。是中國和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號。生肖的周期為12年,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現一一對應關係,分別為,子(zi)鼠、丑[chǒu]牛、寅[yín]虎、卯[mǎo]兔、辰[chén]龍、巳[sì]蛇、午[wǔ]馬、未[wèi]羊、申[shēn]猴、酉[yǒu]雞、戌[xū]狗、亥[hài]豬。[1]

十二屬相

十二屬相又名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源於自然界的11種動物和一個民族圖騰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組成,用於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在中華文化圈內被廣泛使用。有諸多描寫十二生肖的文學作品。 同時,十二生肖還被用於中藥藥材和動畫片名稱。古時候的文人,為了讓全天下的人,包括沒有錢讀書的人,不識字的人,也能記住自己出生的年號,就使用了最簡單的動物紀年法,後來稱其為「生肖年」(生肖:「生」出生;「肖」相似、相像,肖像)下面依次介紹生肖、時辰、「天干與地支」和「六十甲子」相互的關係。 生肖動物原是表示時辰的狀態;時辰由十二地支組成;地支由五個陽地支和五個陰地支組成;地支與五個陽天干和五個陰天干,陽干配陽支,陰乾配陰支,組成六十個記時序號。稱「六十甲子」。

天干地支紀年法;干支紀月時;干支紀日;干支紀時

天干地支紀年法,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它是先賢們智慧的結晶,時至今日,它並沒有過時,仍然存在於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正確讀法:十二生肖 shí èr shēng xiào(四聲) 生肖也稱屬相,是中國和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號。生肖的周期為12年。每一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種動物作為生肖。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是中國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也是一種古老的紀年法。十二生肖(獸歷)廣泛流行於亞洲諸民族及東歐和北非的某些國家之中。 古人根據太陽升起的時間,將一晝夜區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為代號,方便熟記。中國用地支計時法,叫做十二時辰(「大時」),也就是我們所稱的二十四「小時」。

時辰 時辰,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十二生肖對應十二時辰:

子(鼠)(午夜23時至1時):在一日中,子時一天的最後時刻,也是新一天的開始。在十二生肖中屬於鼠。

丑(牛)(凌晨1時至3時):丑時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階段。據說是牛開始日出耕田的時刻。在十二生肖中屬於牛。

寅(虎)(凌晨3時至5時):在一日中,天方大白之時,正是老虎開始活動的時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屬於老虎。

卯(兔)(清晨5時至7時):卯時是太陽已東升,開始放萬丈光芒的時候。在十二生肖中屬於兔。

辰(龍)(清晨7時至9時):辰時太陽光熱增強時刻,據說是群龍行西的時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屬於龍。

巳(蛇)(上午9時至11時):巳時太陽光熱更強了,在十二生肖中屬於蛇。

午(馬)(上午11時至下午13時):在一日中,陽光最為猛烈。在十二生肖中屬於馬。

未(羊)(下午13時至15時):在一日中,未時是暑氣將消之時。在十二生肖中屬於羊。

申(猴)(下午15時至17時):在一日中,申時的暑氣已快過去了。在十二生肖中屬於猴。

酉(雞)(下午17時至晚上19時):在一日中,酉時是夜晚將要來臨的時刻。在十二生肖中屬於雞。

戌(狗)(晚上19時至21時):在一日中,戌時正是黑夜擴散,華燈初上時分。在十二生肖中屬於狗。

亥(豬)(晚上21時至午夜23時):在一日中,亥時是一日將盡,要邁向明日之前時分。在十二生肖中屬於豬。

天干與地支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取義於樹木的干和枝。

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甲、丙、戊、庚、壬,為陽天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天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地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地支

六十甲子 陽天干配陽地支,陰天干配陰地支,然後按陽支組合配陰支組合,依次交替組成六十個序號:

1~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輪迴。干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後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應是戊子年。公元紀年的一年以立春為界前後分屬不同的干支紀年,這一點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錯,應特別注意。 兩種獲得60的途徑:5x6+5x6=(5+5)x6=10x6 和 6x5+6x5=(6+6)x5=12x5。12個地支生肖按照順序,先用一個地支生肖與它對應的5個天干依次組成5個生肖年代號。 而後者是我們常用的,因為5代12生肖的循環是一個甲子60年。重新安排上面的矩陣獲得:

1~12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2~12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3~12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4~12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5~12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天干地支組合成六十個計時序號,作為紀年、月、日、時的名稱,叫「干支紀年法」。

示例 換算一 如何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干支紀年: 不同資料算法有所差異,有的給出公式,但本質上是一回事。這裡介紹一種簡易直觀的算法。 首先給每個天干、地支一個編號,從頭以4開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後接1,地支12後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干,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這樣就得到了公元紀年的干支紀年。如2003年,其尾數為3,對應的天干為「癸」;以12除2003得166,餘數為11,對應的地支為未。於是2003年的干支紀年為「癸未」年。注意這是指2003年立春之後,立春之前應是「壬午」年。趙達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時間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後的第四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所以趙先生說歲在癸未,而非壬午。


換算二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天干所對應的位數;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地支所對應的位數;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1. 我們以2010年為例;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餘7, 7對應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為庚;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餘3, 3對應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為寅;綜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紀年為庚寅年。

例2. 我們再以1987年為例;天干算法: 1987-3=1984, 1984/10=198餘4, 4對應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為丁;地支算法: 1987-3=1984, 1984/12=165餘4, 4對應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為卯;綜上公元1987是用天干地支紀年為丁卯年。 換算三 首先,將天干、地支編號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干支紀年,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相對應。然後,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餘數在地支中找出所對應的地支。這樣,公元紀年就換算成了干支紀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該年尾數5找出對應的天干為「乙」;然後,用1995除以12得餘數為3,用餘數3找出相對應的地支為「亥」。 那麼,公元1995年則為農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數1查天干為「辛」,用1861除以12得餘數為1,再用餘數1查找地支為「酉」。那麼,公元1861年則為農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數為0或者用該年除以12的餘數為0,則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數0則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餘數為0,則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麼,公元120年則為庚申年。 如果公元紀年是單個數字,就用該數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則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對應的「丙」和「寅」,那麼該年則為丙寅年。公元8年則為戊辰年。 公元11年,則取尾數1對應的天干中的「辛」和11對應的地支中的「未」。那麼,該年則為辛未年。 公元12年則為壬申年。

公元前紀年與干支紀年的換算將天干、地支編號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7 6 5 4 3 2 1 10 9 8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具體換算方法同一 如:公元前155年 用尾數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餘數11,對應地支中的「戌」。那麼,該年則為丙戌年。 公元前8年則為癸丑年。

辨析 真實的現實生活,再一次呈現出,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人的性格,是一個人判斷對與錯的能力,和是否能自我反省,自我醒悟,然後能正確評價身邊的每個人,正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說有良心的話,做有良心的事決定的,能改正自己缺點的人,才能代表一個人的真誠;性格還表現在一個人對道理的接受能力上,自我調節能力上,自我約束能力,以及一個人的警惕性、觀察力、領悟力、理解力、平衡力、如何化解矛盾的能力,身邊親近的人,他(她)們的處世方式所能造成的影響力,身邊親近的人所創造的生活氣氛,身邊親近的人做出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影響到一個人性格的主要原因。性格最重要的一點,是人的一生接觸到多少好人(本質好的人)和多少壞人(本質壞了的人)來決定的。如果遇到壞人(本質壞的人)你學沒學會如何化解?

十二生肖代表的是天象與地理,並非代表人的性格。現實生活中,一個年屬的不同人,性格完全不同,更別說是不同年的同屬的許多人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愛好;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說話方式;不同的判斷能力;不同的忍耐力;不同的心理素質,等等許多不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一年出生的人,性格卻體現出許多不同,再一次證明「十二屬相」不是代表人,證明了,年屬與人的性格運程無關,地支的十二個生肖與十個天干配合用來表示年號。[2]

典故

宋代洪巽的《暘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類稿》等對此都作了解釋。另外佛經《大集經》記有十二生肖輪流遊行的故事,但其中無虎而有獅子,因此有人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以虎代獅,可能與中原不產獅有關。也有人認為,十二生肖首先出現於記時。一晝夜是二十四小時,古代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確定十二生肖。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凌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餵牛,故稱「丑牛」。凌晨三點至五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清晨五點至七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上午九點至十一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艷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午後一點至三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下午三點至五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下午五點至七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傍晚七點至九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於是稱作「亥豬」。就這樣,一天的時辰和動物搭配就排列了下來:子與鼠、丑與牛、寅與虎、卯與兔、辰與龍、巳與蛇、午與馬、未與羊、申與猴、酉與雞、戌與狗、亥與豬。後來人們把這種紀時法用於紀年,就出現了十二生肖。對十二種動物配十二時辰,還有一類似的說法。據說天地生成於子時,生之初,沒有縫隙,氣體跑不出來,物質無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縫隙,才使氣體跑出來,物質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開天體之神通,子時就十二生肖馬屬鼠了。老鼠打開了天地之縫,牛便出來耕耘在地,於是丑時就屬牛了。傳說人生於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時人最怕老虎,寅時便屬虎了。卯時已經進入清晨,但太陽還沒有出來,照亮大地的還是月亮,而月宮中唯一的動物是「玉兔」,於是卯時便屬兔。傳說辰時正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此時自然屬龍了。蛇善於利用草掩藏其行蹤,據說巳時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遊動,不能傷人,所以巳時屬蛇。午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剛欲產生,馬跑離不開地,是屬陰類動物,故午時屬馬。傳說羊吃了未時的草,並不影響草的再生,未時就屬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於伸屈攀登,故申時屬猴。酉時雞開始歸窩,此時當屬雞。戌時天漸漸黑了,狗開始「工作」,看家望門護院,這時就屬狗。亥時已入夜,萬物寂靜,天地混沌,而豬和天地混沌一樣,除「吃」以外一無所知,亥時自然就屬豬了。《法苑珠林》引《大集經》言十二生肖由來曰:「閻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獸,並是菩薩化導。人道初生,當菩薩住窟,即屬此獸護持、得益,故漢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之義,則《暘谷漫錄》言之頗詳。據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陽,故取相屬之奇數以為名的鼠、虎、龍、猴、狗皆五指,而馬單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屬陰,故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的牛、羊、雞、豬皆四爪,兔兩爪,蛇兩舌也」。據此,十二種動物按足趾奇偶排列為:牛四趾,為偶;虎五趾,為奇;兔四趾,為偶;龍五趾,為奇;蛇無趾卻兩舌,為偶;馬一趾(單蹄),為奇;羊四趾,為偶;猴五趾,為奇;雞四趾,為偶;狗五趾,為奇;豬四趾,為偶;十二種動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為四趾,為偶;後足五趾,為奇。

古時候,為了讓貧民百姓也能記住自己出生的年號,就使用了最簡單的動物紀年法。

十二生肖的起源很早,考古發現的戰國末期睡虎地秦簡與放馬灘秦簡《日書》中已經出現配有干支的十二獸,在獸名、干支排列上與後世十二生肖總體相似,其使用方法、占卜邏輯也與後世生肖相類,由此可推測睡虎地秦簡與放馬灘秦簡《日書》中出現的配有干支的十二獸應是後世十二生肖的雛形。十二生肖紀年始於東漢時期。《北史·宇文護傳》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表明當時民間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我國古籍中記載,古代的中原地區,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即用10個天干符號,相配合來紀年。同時,也有採用地支配合十二種動物來簡單紀年。到隋朝時中原曆法傳至中國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他們在曆法的紀年上僅吸收了十二種動物紀年法。因此才有《唐書》中記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傳》中也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正像清代趙翼在《陔余叢考》中指出的那樣,「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這種關於12生肖來歷的解釋,已經被許多人認可。

另外,關於12生肖來歷的說法還有:洪巽的《陽穀漫錄》中說,12地支中位居奇數者,以動物的指或蹄也為奇數相配,如子位居首位,與它相配的鼠為5指,地支中居偶數位的,則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如牛與丑相配,為4爪。葉世傑在《草木子》中,把12生肖的來歷解釋為:術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齒(無磨牙)、牛無牙(無尖牙)、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胃、犬無胰、豬無眉、人則無不足」。它們最大特點都看不到眉毛。

其它的說法還有種種。諸如:黃帝要選拔12種動物在天上按時值班。通過競賽而選中了鼠 、牛、虎等12種動物;12生肖來源於原始社會一些氏族的圖騰崇拜,按某次集會時各部落的強弱劃分;12生肖可能是從天竺引進的;或28個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個時辰。每個星宿都以一種動物命名。從每個時辰值班的動物中挑選某種常見的作某一年的代稱等等,不一而足。

儘管人們不能確定12生肖的確切來歷,但因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種仍有實用價值的寶貴遺產。

關於十二生肖的由來,歷史上的記載是:我國自帝舜時代就開始使用天干十個符號和地十二生肖虎支十二個符號相配合的「干支紀年法」。

十二生肖最早見於世界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小雅·車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 」。又見於《禮記·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氣」。

十二生肖之說,究竟產生於何時?有史料云:它最晚應形成於漢代。其依據是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種生肖名。加上東漢趙曄《吳越春秋》中有「吳在辰,其位龍」。恰好補上了「辰龍」,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見在東漢十二生肖已經形成。至於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出現。

北史《宇文護傳》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內容是:「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由此可見當時民間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記錄人的生年了。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間,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第11號秦墓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上千支竹簡。其中《日出·盜者》清楚地記載着用生肖占卜盜賊相貌特徵的文字。這一奇蹟的出現,證明了在春秋戰國時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為第十一號秦墓,據考證葬於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說:我們的祖先用生肖紀年,遠在秦始皇稱帝之前就開始了,而且具體地指出「始於夏,流傳於商周」。但如何引證,恐尚待史學和文物學者進一步探究了。我國古代南北朝不僅使用十二生肖紀年,而且出現了沈炯創作的《十二屬詩》: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龍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懷。狗其懷屋外,豬蠡窗悠哉。這首詩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生性特點,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十二生肖龍

明朝大學者胡儼撰寫的十二生肖詩,不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頗有情趣。詩云:鼷鼠飲河河不干,牛女長年相見難。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邱。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東頭。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間牛郎織女的傳說。五句的「驪龍」是龍的一個種類,其頦下有寶珠一顆,故謂之驪龍。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觸藩」指羊角觸籬笆。十一句的「舞陽」指漢高祖劉邦封名將樊噲為舞陽侯,他曾在江蘇沛縣以宰狗為生。最後一句是指漢武帝丞相公孫弘,當年曾在東海放過豬。十二生肖的來歷與傳說從文獻記載來看,黃帝時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關,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殷商時期發明了甲、乙、丙、丁等十個計算與記載數目的文字,後來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稱為天干,並使之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丑等,用於計年、月、日、時。相傳以十二種動物取代十二地支,來代表十二個月令,是漢朝東方朔的傑作。有明確記載的是東漢王充所寫《論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種動物的名稱。用十二生肖來計年,也起於東漢。清朝趙翼所著《陔余從考》也指出這一史實。至於為什麼要選定十二種動物作標誌,最早可能與圖騰有關。古代各部落都選一種特別懼怕或特別喜愛的動物,以其圖案作為本部落標誌。[3]

十二屬相本命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