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员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1]的政党。农工党最初建立于1930年8月当时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正式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1930年建党初期,南京便已建有农工党支部组织,并开展了政治活动。农工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季方、周谷城、卢嘉锡,现任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
主要职责
1948年,农工党南京市委正式成立后,在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对敌军的分化、瓦解工作和护厂护校、并收集国民党溃军枪支弹药的工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积极贡献。建国后,积极参与南京市大政方针的制定,与中共通力合作,互相监督,肝胆相照,携手共进。
改革开放以来,农工党南京市委在中共南京市委和农工党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与中共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紧紧围绕南京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多年来为南京市各项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金点子",得到市领导及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这几年,在为南京市经济建设,为社会服务方面也不断取得新成绩,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海外联谊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农工党市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鼓励成员爱岗敬业,保持成员良好的素质和形象,截至2003年10月,农工党南京市委共发展成员980名,共有全国、省、市、区人民代表18名,省、市、区政协委员67名,其中全国人民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1名,市人大常委1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名,省政协常委1名,省政协委员2名,市政协常委3名,市政协委员20名,区政协副主席1名,区政协常委、委员44名。他们在各级人大、政协会议上,本着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党派成员的历史使命感,积极参政议政,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并以议案、提案、建议、批评等方式建言献策。
政协是民主党派以组织名义参政议政的重要舞台,民主党派可以在政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参与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的决策和监督执行。市农工十分注重发挥在人民政协中的整体功能,围绕市委市政府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展示医卫、城建、科技等界别专家群体的聪明才智,多次与市政协有关部门进行联合调研,并通过政协委员视察调研会、述职汇报会、情况通报会、会前预备会等形式,加强实践,培训骨干,提高成员的参政议政能力。
近年来,市农工共向市政协全会提交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多件,优秀提案率、重点或主席督办提案率达二分之一。同时,号召广大成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立足本职岗位敬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组织成员们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组织抗洪医疗队、开展帮扶活动、举行大型义诊咨询、开办内容多样的知识讲座等,积极牵线搭桥,努力为南京经济建设作贡献。随着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市农工发动有三胞关系的成员,加强与海内外亲朋好友的联系,尽自己所能为南京经济建设出力,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积极出力。
参考文献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搜狐,2019-12-08
- ↑ 党史日历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搜狐,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