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亞地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亞地區

東亞地區,指亞洲東部,從地理上看,中國/蒙古/俄國/朝鮮/韓國/日本/這些國家都可以理解為是東亞國家,他們中有的就是完全東亞國家,有的有一部分領土延伸至東亞,所以在地區意義上東亞可以分為六個國家所有,所以我們只要理順這些國家的關係,那麼東亞的區域合作甚至經濟一體化就能被提上日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東亞地區 [1]

簡介 地理概念

範圍 沒有明確的規定 [2] 人口 近20億

地區資源

東亞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其範圍並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規定,借用當前約定俗成的一個看法,即包括東北亞和東南亞10國。這裡有近2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國內生產總值約70000億美元左右;外匯儲備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三大經濟區塊之一。

地區發展

與另外兩大世界經濟區塊--北美與歐洲相比,東亞地區的經濟整合顯得滯後。其實,不少學者和地區領導人早就提出過東亞經濟合作的想法。1990年,當時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就曾提出建立"東亞核心論壇"的建議;1995年,東盟首腦會議提出舉行東盟與中、日、韓首腦會晤的設想。不過,東亞經濟合作的正式啟動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之後。當年12月15日,第一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東盟與中、日、韓簽署了《面向21世紀的合作宣言》,成為東亞地區合作的新起點,由此確立的東盟+3(即現在的"10+3")合作機製成為東亞地區各國開展對話與合作的主渠道。1999年11月,第三次"1O+3"會議發表的《東亞合作聯合聲明》,進一步確定了經濟、貨幣與金融、社會及人力資源開發、科技、政治、安全等八大重點合作領域。同年成立的"東亞展望小組"又為東亞合作長遠發展做出了規劃。

經濟合作

近年來,東亞地區經濟合作不斷推進。在"10+3"合作框架進一步確立的同時,各種合作機制不斷深化,多層面、多方位的合作也日趨活躍。在東盟方面,2002年1月1日,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東盟6個老成員國先將大多數產品的關稅降到0-5%,其餘4國(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將分別於加盟後1 O年內陸續實現上述目標;2003年10月,東盟10國進一步簽署"東盟合作宣言II",宣布要在2020年前建立一個更加統一的市場--東盟共同體。在東盟分別與中、日、韓("10+1")之間的對話與合作方面,2001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中國與東盟將在2010年前建成一個擁有17億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2003年12月,東盟與日本在東京舉行特別首腦會議,簽署了<東京宣言>和《行動計劃》,宣布就建立"東亞共同體"加強磋商,共同向最終實現東亞地區一體化的目標邁進,並確定在2012年以前成立日本與東盟自由貿易區。東盟與韓國的經濟合作也在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中日韓合作方面,2003年10月,中日韓領導人正式簽署了《中日韓推進三方合作聯合宣言》。這是三國領導人發表的第一份三方合作文件,確定了三國合作的框架、原則和前進方向。而這些雙邊、次區域經濟合作的全面展開和不斷推進,則有力地推動了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

在東亞經濟合作中,中國既是積極參與者,也是重要推動者。發展睦鄰友好關係一直是中國外交的重要方面,隨着時代的發展,睦鄰友好外交政策也在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八字方針,確定了"加強區域合作,把同周邊國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的水平"的大方向。在這一方針政策下,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東亞經濟合作,並在推動東亞經濟合作中發揮積極作用。中國率先與東盟確定建立自由貿易區,帶動了其它國家對自由貿易安全採取更積極的態度。中國還積極與日韓協商,發表了第一份中日韓三方合作聯合宣言。中國與東亞地區各國的經貿往來也日益密切,2003年中國對亞洲國家的貿易額到達2729億美元,同比增長42.4%,其中很大部分是與東亞地區國家進行的。毫無疑問的是,積極參與和推動東亞合作符合中國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也符合東亞各國的共同利益。

經濟狀況

雖然,近年來,東亞經濟開展得如火如荼,但必須承認的是,東亞實現經濟一體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有很多的障礙需要排除。關於東亞合作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歸納現有的一些觀點,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其一是區域內國家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性,包括歷史文化、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發展水平、宗教信仰等,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東亞一體化的難度。其二是彼此之間尤其是中日、日韓之間由於歷史等原因,尚缺乏足夠的相互信任。而中日韓在東亞經濟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決定了中日韓的合作在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關鍵地位。其三是外部干擾因素,主要是美國因素。在東亞地區有重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