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译制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上海电影译制厂有限公司成立于1957年4月1日,是我国唯一一家拥有独立建制的译制外国影视片的国有企业。
发展历史
1950年6月,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迁至万航渡路618号(当时叫梵皇渡路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他们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将一间十五六平方米的旧汽车棚权当放映间,一台三十年代的老放映机,墙壁刷白加一木框就成“银幕”,又在大楼的楼顶用麻布片包稻草作隔音墙改装成一间录音棚,安装了一台放映机和一台苏制光学录音机。“上译人”就是靠这些装备,在陈叙一同志的带领下,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创业之路。
1976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搬迁到永嘉路383号。在这里的一栋小楼里,缔造了80年代译制片的辉煌。《佐罗》、《追捕》、《虎口脱险[1]》等一批译制片经典在这里诞生,邱岳峰、李梓、苏秀、赵慎之、毕克、童自荣、刘广宁、乔榛、丁建华、曹雷、尚华、富润生、杨成纯、于鼎等新老配音演员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
作品成绩
当译制片这朵艺术奇葩正待艳丽怒放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摧残了文艺的百花园,译制片这朵小花自然难以逃脱凋谢的厄运。整整十年,寒流肆虐。外国影片成了“封资修的毒草”,自然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但侥幸的是上译人有赖于当时所谓“内参片”的渠道,依然可以默默地精心地从事着译制片的创作。《创伤》、《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广阔的地平线》、《第八个是铜像》等阿尔巴尼亚影片系列,被译制成了中文。《简爱》、《红菱艳》、《鸽子号》、《魂断蓝桥》、《巴黎圣母院》、《基度山恩仇记》、《鸳梦重温》、《罗马之战》、《音乐之声》、《警察局长的自白》、《冷酷的心》等世界经典名片的对白,也悄悄地被演绎成中文。
《巴黎圣母院》和《冷酷的心》“文革”结束后公映,曾经风靡一时。经过二十多年的锤淬与磨炼,一些老艺术家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而一些具有专业背景的中青年的加入,更使这支队伍充满活力,更具魅力。1977年元旦,上译厂由万航渡路迁至永嘉路383号,工作环境和生产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上译人意气风发,激情迸发,经历并见证了一个译制片事业的黄金时代。五十年来,经过几代“上译人”的不懈努力,上译厂已译制了49个国家的1000多部故事片,并承接了大量的美术片、科教片、纪录片、电视剧、电视电影等声音创作业务,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979年以来上译厂译制的《追捕》、《苔丝》、《哈利·波特与密室》、《国际女郎》、《斯巴达克斯》、《真实的谎言》、《诺丁山》、《翻译风波》等26部影视片28次分获代表中国电影、电视艺术最高水平的华表奖、金鸡奖[2]和飞天奖。
视频
上海电影译制厂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上海译制片厂经典电影《虎口脱险》,经典背后并不简单 ,搜狐,2019-04-07
- ↑ 中国电影金鸡奖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