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地(王亚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上海多地》是中国当代作家王亚红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上海多地
二伯父一大家子分散在上海多地。我每回去要把各位哥哥姐姐家走全需要好几天。走动上海,耳濡目染,信息量很大。每去上海,总有许多新见识带回来。我拥有的第一台矿石收音机是在上海买部分零件回来自己制作的。
我景仰两位伯父对社会生活许多方面都有合适的观察。两位老人家自己勤于思考、劳作精细,处事成竹在心,对各子女个个有严格的品格要求。大伯父家孩子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一个个生龙活虎。二伯父家个个比我大,个个都具都市风范,都有一个体面的家庭,都是我羡慕的。
与两位伯父相似,我的父亲同样具有手脑稳健和孜孜以求的劳作习惯。那时的海安,下接里下河,上通沪宁杭。我的生母曾氏是杭州人,在战乱中英年早逝于海安,那年我两岁。以后的漫长记忆里,我们家在海安做过陶瓷、粮食、蔬菜、墨水、糨糊等商业及手工业。产品销售海安、如皋、如东、大丰四县。我们家先后有过多种生计。做过作坊、雇过员工、入过集体,最长的时间是举家劳作从事家庭手工业。一家老小衣食无忧外,还供养过两个大学生,这样的生存力在街巷传为佳话。为了生计便利,我们家在海安先后举家搬迁过7次。或在河口、或近场地、或有院落、或居街市,选址都服从业务所需。几十年过去,我每回海安,信步就会路过一处故所,我都要在那里驻足,回想当年有趣的故事。
我的生母生我们三兄弟:谷家荣、谷家华、谷家贵,我排行第三,上有二兄长,下有六弟妹。早年,我的小心思又琢磨起我们兄弟三人的名字,总觉得名字起的有些不对路。历史已经翻到中国重整山河的新篇章,推敲下来,荣华富贵的意念与举国行动不在一个频道上。幸好,一个人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一个人的归属感、进取心以及实际作为才是一个人的真实存在。我们三兄弟都是解放早期的海安学童。我们这代陆氏三兄弟顺利投身新中国建设。我们三兄弟一生先后在教育、国防、科技等不同岗位,忠诚地当好了体制下的螺丝钉。
上代未唱罢,下代已登场。今天镜头对准镇江西津渡。镇江西津渡,自古是北通京师,南连吴楚,西接中原腹地的漕运咽喉与东南财富之区的交通枢纽。密布的江南名居、宗教建筑、西洋建筑、民国建筑在此各领风骚。此处巨大横额《共渡慈航》面朝辽阔长江,展示普善济世的信仰。脚下53级石阶,立于其上,可一眼千年。2023年春节,又一代陆氏三兄弟相聚这里。谷泉、谷溪、谷声分别是我们三兄弟的独子或长子。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健康、金融等新兴专业知识是我这一辈兄弟所不能望其项背的。他们已经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奋力多年,正在用武之时。
历史长河中,我的祖父谷雨霖是一滴水。老人家为改善自身生存状态而进取。我父亲我伯父那一辈三兄弟为生存而跟上国家的进步。我这辈三兄弟学会给个人生存价值赋予公众意义。西津渡石阶上的这三兄弟把有意义的生存描绘上个性色彩。历史的精巧之处是,这三兄弟一家生一独子,三兄弟之后又是三兄弟,让谷家三兄弟生出了第四轮。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景况,第四轮三兄弟以后的生存体验又会是什么样式的呢?
谷蔚新、谷秋林、谷培松三兄弟,如今正当青春年华,分别在美国、德国、英国攻读学位。小时候他们各自在海安、镇江、南京生活和上学,偶然有一起吃饭嬉闹的相见,这几年却难能聚会。全球网络通联可消弭空间距离,可让大家庭聚会于一室。从家人交互的影像看,三兄弟所学专业坚实而先进,异国学习生活充实而愉快。在伦敦,在柏林,有谷家兄弟英俊的身影。在美国,今年物理大会如期举行,与会照片上也有谷家兄弟。这代谷家三兄弟心中的未来世界,是青绿晶莹的地球村,他们的生存意识会远望星辰大海……
当年苏北里下河桨声响起,到今日西津渡石阶上畅谈,150年间,一个家庭四轮三兄弟出发。说是传奇却也平凡。江涛奔涌,星球流浪。愿《共渡慈航》永远指引我们。
作者简介
王亚红,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