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李屋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李屋邨
图片来自hk01

上李屋邨,正式名称为上李屋英语:Sheung Li Uk),是香港房屋协会首个出租屋邨,以及全香港首两个发展的公营房屋之一(另一个是由香港模范屋宇会兴建的北角模范邨)。该屋邨位于九龙深水埗区东北部的保安道顺宁道东端一带,第一期共四幢楼宇在1952年8月落成,9月11日正式开幕,建立的时间比起由港府兴建,在上李屋附近的石硖尾徙置区(今石硖尾邨,1954年落成)还要早。1958年2月,加建一座楼,使屋邨楼宇座数增为五座。该屋邨落成时开放予市民申请并获得超额认租,不少人因抢不到而失望而回。另一方面,虽然为早期的公屋,但因邬励德的主张下,所以居民能够有独立厨厕,而这个主张是为“邬励德原则”。不过由于楼宇老化,房协于1990年决定将上李屋清拆,原址重建成乐年花园

屋邨结构介绍

上李屋邨总共有五座长型大厦,占地近9,300平方公尺,合共提供360个单位,容纳达1,900名租户,建筑成本为250万港元[1],当时港府以市值三分之一的地价拨交房协,并提供了40年低息贷款。其中A、B、C、D座于1952年落成,单位分甲种大型单位(供四至六人家庭用)和乙种小型单位(供四人以下家庭用),仅前者有独立厨房厕所;而E座则于1958年落成,是房协为试验兴建工人住宅而加建,每个单位则皆有独立厨房及厕所。在A至D座当中,每座大厦有五至六层楼,而每层楼至少有十个单位,即每座大厦至少有50个单位,至于E座就有90个单位。除了上述的独立厨厕外,每户不单有独立门户,还有六扇钢窗及附设小露台以供晾晒衣物。

这个内部设计安排,是依据后来历任房协执行委员和工务司的工务局总建筑师邬励德提议,并由T.S.C.Feltham建筑师设计[2],邬励德当时主张除了公共房屋的建筑物需要足够的采光和空气流通,更重要的是为居民提供独立厨厕。这个主张后来得到房协接纳,并应用在部分房协发展项目,是为“邬励德原则”,不过后来的徙置区却因兴建之急切和空间之不足而未能应用。

历代楼宇

以下是上李屋邨内的历代楼宇,全部现已拆卸重建。

楼宇名称 落成年份 拆卸年份 重建后建筑 安置屋邨
A座 1952 1990 乐年花园 家维邨
B座
C座
D座
E座 1958

历史

第二次国共内战开始,大量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涌入香港,人口大增下造成严重住屋问题,而大批移民现象衍生出不少寮屋。港府为鼓励私人机构或团体可以多建房屋,自1946年中开始以“私人协约”方式,邀请他们提出非牟利建屋方案,获港府批准后便可透过优惠地价获得土地建屋,这个政策除了促使不少建屋合作社的成立外,后来更吸引房协香港模范屋宇会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香港经济屋宇会等机构响应。

参考文献

  1. 上李屋(已拆卸). 出租屋邨. 香港房屋协会. [2020-05-09]. 
  2. 房协成立70载 历尽沧海桑田 20幅图片走入时空隧道见证历史时刻. 香港01.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