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合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合乡为一地名,在我国浙江省甘肃省青海省以及四川省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乡镇概况

浙江三合乡地处德清县东南部。东隔苕溪河与城关镇、余杭獐山镇相对,南与余杭安溪镇相连,西、北与武康镇相邻。距县城10公里,离杭州45公里。东苕溪、康德公路贯穿全境,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三合乡位于莫干山东麓境内,是防风古国所在地,濒临东苕溪,位于杭州市北郊。东临嘉兴、桐乡,南连杭州,北通太湖、湖州,西枕天目灵峰。水路:沿东苕溪入京杭运河,沟通江沪;陆路:康德公路、杭宁公路贯彻南北,杭宁高速公路穿越全境,距秋山出口处3公里,南距杭州市中心35公里,北接09省道、104国道,距莫干山风景区30公里,湖州55公里,上海210公里。水路交通十分便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三合乡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辉的江南乡村,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远古时代的防风神话闻名遐迩。并于1991年和1993年分别成功举办了二届全国防风神话学术研讨会,日本学者专门到实地作了考证。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名山之胜、竹荣之地"的美称。全乡总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021亩,水面4129亩,辖13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000余人。[1]

行政区划

三合乡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优质石料称誉上海;效益农业央视传媒"吴越风情"再现风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蕴涵投资商机无限。

沿河村宝塔山村二都村四都村唐家琪村和睦村塘泾村双桥村朱介村

历史沿革

三合乡明清时为崇仁乡,解放前夕为禺山乡。1950年建置为杨坟、松合、新桥乡,1956年合并称三合乡。1958年10月8日与秋山、二都乡合并成立二都公社。1961年8月从二都划出,建立三合公社。1984年1月5日改公社为乡。1992年7月与二都乡合并为三合乡至今。

2016年1月,根据《关于要求调整德清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请示》(湖政〔2015〕63号),撤销三合乡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德清县政府直辖。

改革大事

1985年3月18日,康介石料厂由乡接管;

1987年10月,建成35千伏9450KVA三合变电所。

1990年,二都乡被评为浙江省体育先进乡镇。

1991年,开通程控电话。

1993年,部分公路实现砂改油,翌年,五村公路建成通车。

1994年,三合卫生院门诊大楼建成。

1995年,三合中学教学楼破土动工,翌年建成。

1997年,占地2000平方米的三合乡农贸市场竣工交付使用;同年,防风祠顺利修复

新村新貌

新兴村共178户,667人,原先是一个年收入30多万元的小村。1995年,该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史元根、村主任莫志潮的带领下,投入240万元,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到1998年底,全村拥有固定资产880万元,年产值18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20万元。该村于1997年被评为德清县文明村、五好村。村党支部书记史元根被评为湖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支部书记、五好村党支部书记,并光荣地当选为湖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名胜古迹

白石洞天

古禺山的云龙风虎,计筹山的韬光隐迹,使追求世外桃源的文人墨客羡慕不已。南宋初叶,出生于江西省饶州府鄱阳县的词人姜夔,便来到武康计筹山下,结庐隐居。

姜夔字尧章,生于南宋绍兴廿五年(1155)。隆兴元年(1163),童年的姜夔便跟随做官的效益来到湖北汉阳,在长江侧畔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代。

姜夔的聪明好学,得到了名士萧德藻的常识。萧不但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还在淳熙十三年(1186)将他带到湖州,广交名士。如淳熙十四年两人同游杭州,萧德藻便为他介绍了当时的诗坛名宿中播下了影响。

绍熙元年(1190),姜夔因爱计筹山的溪光山色,在山麓南坡开辟白石洞天,并在洞旁边结舍寓居。后来,他在《鹧鸪天》词序中追记道:"明年平甫初度,欲治舟往封禺松竹间……"姜夔这一住便是经年,他曾在《庆宫春》词序中写道:"绍熙辛亥(1191)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记叙了他在白石洞天期间的生活岁月。

姜夔小隐之后,自号白石道人,他的文场好友、永嘉潘柽得知这一信息后,特地为他寄来了一首《题赠姜尧章》的七言诗:"世间官职似樗蒲,采到枯松亦大夫,白石道人新拜号,断无缴驳任称呼。"对他的不恋红尘表示由衷的敬佩。

姜夔寓居白石洞天期间,与武康葛天民等人交往甚密,又周游附近名胜古迹,留下了《过德清》、《除夜自石湖归苕溪》等优美诗章。姜夔物化之后,白石洞天成了后人景仰追慕的景点。元朝来复和尚在游览了姜夔故居后,便写下《白石洞天》诗一首:"琪花如雪傍岩开,淙瀑泠泠涧道回,天上攀龙仙已去,洞口骑鹤客还来。晓看瑶圃云千顷,夜酌金盘露一杯,但使清心遗物累,何须涉足问蓬莱。"[2]

寿昌桥

寿昌桥又名上渚桥,在德清县二都瓦窑自然村。南宋咸淳间(1265-1

274)县人姚智建。寿昌桥,横跨上渚河,为单孔石拱桥。长35.2米,宽2.8米,拱跨17.2米;上设须弥座式石栏板,间置莲瓣花纹望柱;两侧铺有跺垂带;墩用长方块石垒砌金刚墙。建筑古朴雄健,是德清县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桥梁,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岫寺

在二都境内,宋淳熙八年(1181)建,元至正五年(1345)僧文粹重修,明嘉靖间毁。万历间,宗伯顾瑞屏捐资重建,"佛像辉煌",寺庙改观。明骆文盛诗:"云岫藏云云不飞,老僧长日伴云栖。参天竹树阴阳合,覆槛藤萝袅袅低。过雨流泉穿石下,啄花幽鸟向人啼。我来正值朱炎候,却喜凉生白苎衣。"清乾隆初遭战火,寺院再度衰颓。光绪十三年(1887)复兴,住持广严禅师奉旨进京,赐大藏经12部,銮驾1副,慈禧亲书"藏经阁",光绪帝泐"清净圆通",薛亲王题"大雄宝殿"匾。时僧徒七八十人,殿宇九十九间半。后几经战火,香火渐衰。1955年政府拨款小修,1982年6月列为德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国文物局拨款,由省考古研究所古建筑维修中心设计,按宋代风格复修,朱门粉墙,飞檐斗拱,翼角凌空,庄重古朴。分上中下三进:第一进山门、金刚殿,第二进大雄宝殿,第三进观音阁、藏经楼,左右为配殿、斋房、戒堂等。院内置铁铸香炉一口,重约五千余斤,有宋梅和四季古桂。1989年12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视频

金塔2016社火汇演 三合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