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預算支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般預算支出是一個專用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一般預算支出通常是指原政府預算收支科目規定的特定的預算科目種類。這一特定科目的設立,是1996年隨着養路費等基金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為有別於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而確定的支出科目。從2007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實施了政府收支科目分類改革。現行政府收支分類中按功能分類的一般預算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公共管理與服務、外交、國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與就業、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採掘電子信息等事務、糧油物資儲備及金融監管等事務、國債事務、其他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等。
政府預算是指經法定程序由國家權力機關批准的政府年度財政收支計劃。按照公共財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以政府權力、政府信譽、國有資源、國有資產或者提供特定公共服務取得的政府性收入,都應納入政府預算體系進行管理,並按照各自功能和定位,科學設置政府預算的組成內容。
參考文獻
- ↑ 中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搜狐,2021-12-30
- ↑ 中國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麼?漢文化的誕生和傳承是關鍵,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