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般系统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般系统论》,全名《一般系统论——基础、应用、发展》,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路·冯·贝塔朗菲著。1968年美国乔治·布雷齐勒出版公司出版,1973年出版修订版,后多次重印。被译为意大利文、瑞典文、日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书中不少章节曾被译成中文刊载于学术刊物。本书中译本有2种,其一198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译者秋同、袁嘉新;其二198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者林康义、魏宏森等。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除前言和1篇附录之外,正文分10章。在修订版中,作者加了1篇修订版前言和1篇附录。中译本约23万字。作者在本书中对他本人几十年来一直倡导和研究的一般系统论作了总结。并力图科学地定义系统概念。阐明一般系统的基本性质,系统阐述机体系统理论、开放系统理论和动态系统理论,并且注意把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用于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以及哲学。初版前言说明了本书的写作方式,明确指出本书收集了作者在大约30年间的研究成果。修订版前言阐述了作者当时的一些新观点。认为,系统研究涉及3个方面,其一是系统科学,包括各种科学中的具体系统理论和一般系统论,其二是系统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其三是系统哲学,包括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和系统价值观。第1章叙述了系统理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强调等级秩序原理的重要性。第2章从批判传统科学理论的局限性着手,阐述了一般系统论的必要性、主要目的、研究范围、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第3章在用一组微分方程意义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此方程组的定性讨论,从数学上解释了系统、增长、整体性、加和性、机械化、集中化、终极性、等终极性、同型性等概念,并说明一般系统论在实现科学的统一方面的意义。第4章简述了系统科学的各个领域和一般系统论的进展;还讨论了一般系统的研究方法,强调了经验的、直观的、演绎的方法的相互结合。第5—7章讨论了机体系统概念、机体系统研究中的开放系统模型以及机体系统的基本原理。第8章讨论了人类科学中的系统概念,包括新的人的模型、新的社会系统模型、新的历史过程模型等。第9章讨论了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的系统概念,强调一般系统论在这些学科中的重要性。第10章从范畴的相对性出发进一步说明了一般系统论的合理性,提倡透视论观点。附录Ⅰ阐述了数学系统理论中的若干基本问题。附录Ⅱ评论了作者1947年在维也纳大学的一次讲演。

本书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成为现代系统运动的纲领性文献。虽然本书有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但它提供的丰富的精神遗产,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新的科学世界观的发展以及人本身的全面发展都有重大的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路·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2),理论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的主要创始人。生于奥地利,后移居加拿大、美国。曾任奥地利、加拿大和美国多所大学教授。1928年提出机体生物学,又称机体系统理论,批判地考察生物学领域的机械论和生机论,为揭示生命的本质,将生物学从实验科学推向理论科学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式。1937年首次提出“一般系统论”概念,1945年撰写《关于一般系统论》一文,创立一般系统论,之后对一般系统作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他与肯·保尔丁等学者一起于1954年创办一般系统研究会,从1956年起与阿·拉波波特一起主编该研究会年鉴《一般系统》共16卷。主要论著还有《理论生物学》、《生命问题》、《机器人、人与脑》等,共发表约280篇论文。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1]。《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一般系统论 相关视频

4分钟看完物理学发展简史
生物学简史——帮你快速梳理生物学知识的脉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