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良伴(闲敲棋子落灯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一生良伴》是中国当代作闲敲棋子落灯花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生良伴
小长假回老家看婆婆。我们的旅程路线是回字形,一次次返回,又一次次重新出发。乡村土路难行,小河清浅,树木还没有被季节完全唤醒,土地或黄或黑,露出一副焦渴的表情。空中飞过的小喜鹊衔着一截儿大大的树枝飞得有些摇晃,不知它要去哪里筑巢?
沿途,新楼林立。表面上看乡镇在不断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街道变宽了,土房、砖房纷纷被推倒,在这上面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农民的土地被以各种名义征用,他们被说服从一个个独门独院的村舍旧宅,搬进只是感觉新鲜却并不习惯和实用的楼房内。
从此没有了眼亮的前庭后院,没有了亲切的街坊四邻,没有了自家养的芦花鸡、大白鹅、老黄狗和小黑鸭,连放杂物、农具的地方也没有了。煮饭时虽然不用再去当院拖柴草了,却再也听不到柴草在炉膛里燃烧时发出的毕毕剥剥动听的声音,再也闻不到烧玉米秸和豆柞子的好闻味道了。
生活中一下少了很多祖祖辈辈早已习惯的东西,他们心里该生中多少空落感?城乡一体化,让城市和乡村生活形态的差距似乎大大缩小,但不同人群的心灵差距又如何来缩小呢?
上午9点半的汽车,到家时是下午1点半多。此时,哥嫂和婆婆早已将饭菜准备好:红烧鲫鱼、清炖草根、酱焖山胖头、清炒河虾、家常凉菜、排骨炖豆角,还有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二米饭。每到这个季节,从县上的水库里打出来的鱼都特别鲜美,就算是简单的烹制,做出的鱼也一样好吃。
婆婆看上去面色略略有些苍老,前段时间身体不大好,如今刚刚恢复了一些。一次又一次别离,让我们与亲人相聚的时光愈显珍贵。天空阴晴不定,阳光探头探脑,雨的日程安排的很紧,一场接一场,让这个假期溢满潮湿的气息。
夜里,那弯月一直在天边看着我。进入梦中拼命地在骑一辆单车,一路狂奔,为赴你之约。想对你诉说我的心结,也仿佛是为完成一种宿命。
当我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呼吸着父亲曾呼吸着的空气,走过父亲多年前走过的地方,内心总会涌起一种特别的思念。恍然间我和爸爸妈妈、弟弟还像从前一样在这里简单快乐地生活着。
婆婆所住的小区里停着一台破旧的老爷车,孩子们将它当成游戏的欢乐城堡,跑上跑下,钻进钻出,玩的劲头十足。婆婆隔壁赵叔家养了一只特别会唱歌的桂皮色玉鸟,它发出的声音就像一连串的小铜铃碰撞在一起,有着悦耳的悠扬。
每到下午阳光好的时候,就能看见年近8旬的王大爷搀着小他2岁的老伴儿谭姨在小区里遛弯儿。谭姨退休不到1年眼睛就看不清东西了。王大爷带着患了眼疾的谭姨北京天津上海的医院可没少跑,但都没能医好谭姨的眼睛。在谭姨的眼睛完全失明后,王大爷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她。从那以后,小区里总能看到他们相依相伴的身影。从前熟悉他们的老邻居都说没想到,王大爷能做的这么好。
年轻那会儿,王大爷是一名评剧演员,舞台扮相英俊,是剧团里的台柱子、当红小生,在小县城颇有几分名气,很受痴迷评剧的大姑娘和小媳妇的追捧。后来,受父母之命王大爷娶了在县公社医院当护士的谭姨,谭姨年轻时长得就不太好看,但为人厚道,勤快能干,懂得孝敬老人,这也是为王大爷的父母所看重的。王大爷的老爹没少教育儿子:好看能顶饭吃,还是能顶钱花,能过日子才是根本!
年轻时他们夫妻感情并不好,因为团里新来的小旦喜欢上了王大爷,两人经常演对手戏,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花为媒》、《牛郎织女》、《人面桃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戏假情真地好上了。这事曾闹得满城风雨,唯独谭姨还蒙在鼓里。也许谭姨早就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意将这层窗户纸捅破。
那时,他们已经有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周围的人以为他们会离婚,但那个小旦后来调走了,去了外县的剧团。王大爷和谭姨的日子也一直不温不火地过着。
不想年老后他们的感情竟比年轻时好许多。特别是在谭姨眼睛失明后,王大爷不但承担起一日三餐和全部家务,还要照顾谭姨的日常起居,为谭姨洗洗涮涮、搓背擦身,忙得不亦乐乎。四个儿女都在外地,王大爷也很少去打扰他们,一个人扛起了照顾谭姨的全部担子,忙完家里的活儿,闲了王大爷就会牵着谭姨的手在小区里一圈圈儿溜达,陪谭姨说笑,跟老邻居话家常。
有一次唠嗑,谭姨跟婆婆说,自己也没成想王大爷会有这样的耐心一直陪着她。婆婆对谭姨说,不是都说少时夫妻老来伴嘛,可不就是按这话儿来的。
想起了冯唐的那本书,活着活着就老了。活着活着才明白我们终会离开,去往一个未知的世界。庆幸的是在这场去而无返的旅程中,我们可以紧紧抓住彼此的手,做一生的良伴,走完这段苦旅,而后一起跨越忧伤之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