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春望[ 唐 ] 杜甫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釋 (1)國:國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2)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3)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4)濺淚:流淚。
(5)恨別:悵恨離別。
(6)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裡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7)抵:值,相當。
(8)白頭:這裡指白頭髮。
(9)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10)渾:簡直。
(11)欲:想,要,就要。
(12)勝:受不住,不能。
(13)簪:一種束髮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後束髮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1]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