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唐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新唐书》)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唐書》,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新唐書》共225卷,分本紀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1]

修史過程

五代時期就曾有《唐書》(即後來《舊唐書》)編成,但《舊唐書》於宣宗朝以後,本紀錯誤甚多,列傳記事亦有所諱飾。宋仁宗就認為《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慶曆四年(1044年)下詔重修。至和元年(1054年)七月,仁宗催促「速上所修《唐書》」。前後參預其事的有宋敏求、范鎮、歐陽脩、宋祁、呂夏卿、梅堯臣,《新唐書》所依據的唐人文獻及唐史著作均審慎選擇,刪除當中的讖緯怪誕內容,裁減舊史本紀十分之七。《新唐書》對〈〉十分重視,新增《儀衛志》、《選舉志》和《兵志》,《兵志》附以馬政,原有的《天文志》和《歷志》篇幅超過《舊唐書》三倍,新志載有文武百官的俸祿制度,為舊志所無。又有屯田、邊鎮、和糴等,皆舊志所無。《新唐書》也恢復立〈表〉,立了《宰相表》、《方鎮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志和表分別由范鎮、呂夏卿負責編寫。歷代官修正史〈表〉多缺略,清代學者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說:「新書最佳者志、表,列傳次之,本紀最下」,這是允評。列傳部分由宋祁負責編寫。王鳴盛還指出《新唐書》史表的設置有一些不足,「竊謂史之無表者,固宜補矣,有有表而尤不可以不補者……禁軍以宦官掌之,不但朝政盡為所撓,並廢立皆出其手,則左右神策中尉亦當表」。

《新唐書》一共修了十七年[2]。慶曆四年起,工部尚書宋祁主持修纂〈列傳〉;至和元年(1054年),由歐陽脩接續編修〈本紀〉、〈志〉、〈表〉。嘉祐五年(1060年)六月,全書告成。兩人在七年內竟沒見過面。草稿初成,呈宋仁宗審閱。仁宗看後,發現這部史書出於二人之手,體例與文采均不盡相同,於是令歐陽脩刪改修飾為一體。歐陽脩此時卻拒不修改,他說:「宋公於我為前輩,且人所見不同,豈可悉如已意?」最後僅校閱過一遍,一無所易。

評論

後人多批評歐陽脩撰《新唐書》「着意文字而忽略考證」(近代學者王欣夫語),作者正統思想尤為強烈。《新唐書》共計轉錄韓愈文16篇,在《藩鎮·吳元濟傳》中全文載錄韓愈的《平淮西碑》,《新唐書·韓愈傳》「贊曰」,宋祁還說:「其道蓋自比孟軻」,「可謂篤道君子」,肯定其功業與孟子「齊而力倍之」,「仰之如泰山、北斗」,這樣的過譽,顯得肉麻兮兮。

《新唐書》對隋末竇建德等農民軍十分反感,動輒以「蝟毛而奮」、「磨牙搖毒」、「孽氣腥焰」等詞加以貶抑。故《新唐書》不可取代《舊唐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多用《舊唐書》,朱熹的《通鑑綱目》重「春秋書法」,多用《新唐書》。由於《新唐書》存在不少問題,在頒行不久,吳縝寫了《新唐書糾謬》,共舉出該書四百六十條錯誤。在找出《新唐書》差錯的同時,亦認為撰修者是「不知刊修之要而各徇私好」。

視頻

新唐書 相關視頻

新唐書唐朝歷史為什麼有新舊之分
為何在已有《舊唐書》的情況下又出現了一部《新唐書》呢?兩本書有啥區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