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保住》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吳藩未叛時[1],嘗諭將士:有獨力能擒一虎者,優以廩祿[2],號「打 虎將」。將中一人,名保住,健捷如猱[3]。邸中建高樓[4],梁木初架。住 沿樓角而登,頃刻至顛;立脊檁上,疾趨而行,凡三四返;已,乃踴身躍下, 直立挺然。
王有愛姬,善琵琶。所御琵琶,以暖玉為牙柱[5],抱之一室生溫。姬寶 藏,非王手諭,不出示人。一夕宴集,客請一觀其異。王適惰,期以翼日。 時住在側,曰:「不奉王命,臣能取之。」王使人馳告府中,內外戒備,然 後遣之。
住逾十數重垣,始達姬院。見燈輝室中,而門啟錮,不得入。廊下有鸚 鵡宿架上。住乃作貓子叫;既而學鸚鵡鳴,疾呼:「貓來」。擺撲之聲且急。 聞姬云:「綠奴可急視,鸚鵡被撲殺矣!」住隱身暗處。俄一女子挑燈出, 身甫離門,住已塞入[6]。見姬守琵琶在几上,徑攜趨出。姬愕呼「寇至」, 防者盡起。見住抱琵琶走,逐之不及,攢矢如雨[7]。住躍登樹上。牆下故有 大槐三十餘章[8],住穿行樹杪[9],如鳥移枝;樹盡登屋,屋盡登樓;飛奔 殿閣,不啻翅翎[10],瞥然間不知所在[11]。客方飲,住抱琵琶飛落筵前, 門扃如故,雞犬無聲。
翻譯
[1]吳藩:吳三桂,字長白,遼東人。明崇禎時為總兵,鎮守山海關。後 勾結清兵入關,鎮壓農民起義,井執殺明桂王朱由榔。清初封平西王,就藩 雲南。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與靖南王耿精忠、平南 王尚之信相繼起兵反清,時稱三藩之亂。
[2]廩祿:猶言官俸。
[3]猱:獼猴。《爾雅·釋獸》:「猱暖善緣。」
[4]邸:王邸,指平西王府。
[5]暖玉:據說是一種常暖之玉,即冬溫夏涼的玉。唐蘇鶚《杜陽雜編》 下:唐大中初,日本國王子來朝,攜有冷暖玉棋子,雲出本國東三萬里之集 真島池中,「冬溫亘冷:故謂之冷暖玉棋子。」牙柱:樂器上的弦枕。
[6]塞入: 謂側身擠入。
[7]攢矢:密集的箭矢。
[8]章:棵。「大材曰章」,見《史記·貨殖列傳》索隱。
[9]樹抄(miǎo 秒):樹梢。杪,樹枝的細梢。
[10]不啻(chì斥)翅翎:不亞于飛鳥。啻,但,只。翅翎,鳥類代稱。
[11]瞥然間:一轉眼的功夫。
賞析
藩王吳三桂還沒有反叛的時候,曾經諭令將士:誰能獨自擒獲一隻老虎,可以享受優等俸祿,並贈送他「打虎將」的稱號。將士中有一個人,名叫保住,身體健捷得像猴子那樣靈巧。官邸中建高樓,梁木剛剛架起來,他能沿着樓角往上攀登,頃刻之間登到頂顛,站在脊檁上,快速行走,來回三四趟;走完就從上面跳下來,挺直站立。
藩王有個愛姬善彈琵琶,她彈的琵琶是用暖玉做的牙柱,抱着它,整個房子裡都會溫暖,愛姬當寶貝藏着它,沒有藩王的手諭,從不拿出來讓人看。一天晚上舉行宴會,客人提出想觀賞琵琶的奇異,藩王正好懶得走動,答應明天再看。這時候保住在旁邊,說:「若不奉大王命令,臣也能將琵琶取來。」藩王先讓人速告府中,內外戒備森嚴,然後才派保住去取。
保住越過十幾重院牆,才到達王姬住的院子裡。只見室內燈光明亮,而門卻緊閉着,無法進入。廊檐下有隻鸚鵡棲宿在架子上。保住於是學作貓叫,隨後再學作鸚鵡鳴,急呼「貓來了」,作出撲飛的聲音並且很急迫。聽見王姬說:「綠奴,快去看看,鸚鵡被貓撲殺了!」保住隱藏到暗處。一會兒一個女子挑燈出屋,她的身子剛剛離開門,保住已側身進入屋內。見琵琶放在桌上,王姬在旁守護着,便直往桌前提起來快步出屋。王姬驚呼:「賊來了!」警衛們聽到呼喊聲全都衝出來,看見保住抱着琵琶走了,追他已經趕不上了,向他射去的箭像雨點那樣密集。保住一躍登到樹上。牆下原有大槐樹三十多棵,他穿行於樹梢上,像鳥飛移於樹枝間那樣輕巧,樹盡登屋,屋盡登樓,飛一樣奔向殿閣,不亞於鳥類,轉眼間就不知去向了。
客人們正在飲酒。保住抱着琵琶飛落在筵席前,門還像原先那樣緊閉着,並未驚動雞犬鳴叫。[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