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五一”悟理(阴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一”悟理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五一”悟理》中国当代作家阴一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五一”悟理

由于疫情那此起彼伏的连续不断,像这夏交替的柳絮一般缠缠绵绵、回旋辗转,不敢轻易向前。今年的“五一”假期,只盼着“无疫”而已,比起去年此时的“青海游湖”,可谓是安生多了。

这样也好,倒是有时间可以沉下心来读书学习了。重新翻开高尔基的《在人间》,不由得生出同感:“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老头子,在这世上(船上)已经干了好多年,明年会有什么事儿?一星期后会发生什么?到秋天、到明年会发生什么,好像统统都知道了似的。”作者主人公阿廖沙,小小的年纪好像有未老先衰的心理,而我也未必不是。虽说也才年过半百,但已失去了凡心。

再看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时,又觉悟出三毛的性格为什么不适合在现实中生活了。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那么艰难苛刻的情况下,竟然能乐观地生活,却在物质富裕的现实中,让自己命悬于黄梁之下。

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毫无例外地不被生活所困,便会被精神所奴。横竖人活着就是一场苦难,一场历经酸甜苦辣的修行。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呢?还有什么非必要知道不可的呢?昨天是什么?是事实;今天是什么?是现实;明天是什么?是真实!前后左右逃脱不了一个实惠的“实”字。而我读三毛的书,感觉到三毛活得有点不真实,所以便没有明天了,而她最后选择自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由此悟到,为什么许多读书人都因为书读多了,反而变得不实际起来。

别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以前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现在知道:所有的人都有“百无一用”的时候。

我想着,为什么每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到最后的结果都是选择脱俗,或出家、或谢世,成功的方可成长为贤士或圣人。可见,人间凡事还是邪恶的多,而读书可以避恶就善、或答疑解惑。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成功者,无非是适应并认可了这种复杂的人间而已。适者生存!生存,则不得不俗。所以,现实之中,“脱俗”二字是极不真实的。

我原来喜欢的写作,现在越来越不喜欢了。一是因为知道了诸多写作者悲惨的结果;二是因为我看到了更多写作者目前羞于启齿的做作;三是因为我清清楚楚地明白着自己的窘迫。当写作与名利站在了一起时,写作便失去了意义。以前写作只是为了自己:自娱自乐,自我减压,自我解嘲。如今,一旦披上了作家的名号,便成了身戴镣铐之人,却似时髦地说,因为责任而成了被关注的对象。而我不喜欢被人关注,不喜欢被人指手画脚,更不喜欢被人揪住小辫子,拿政治给我扣帽子,就像我不喜欢毫无意义,被人空洞地夸奖一样。

谁都知道明天会来,却很少有人知道明天来了该做什么。生活的不确定性使人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有明天的话,那我只好选择被人遗忘的结果,以便我做什么都不会遭遇太多的指责与太大的约束。

“五一”假期转眼已逝,而我感觉呆在家里更有意义,大概是因为有了暂时的自由天地而己。安静时读点书:感慨一会儿,忧愁一会儿,激动一会儿;热闹时和小孙女在一起:兴奋一会儿,着急一会儿,伴着童趣再无忧无虑一会儿;吃饭时随意地喝个小酒,谈会儿天、说会儿地……这些都是自己喜欢做的自己的事儿,大概无需受人限制。“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当初二十万美国芝加哥的工人们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用鲜血换来的,而今才有了我们这享受自由、自己把握的八小时以外的自我生活。

由此悟来,既不脱离世俗,又不放弃自我;既把八小时以内的工作做好,又致力于追求思想上的自由,不忘享受生活,才不负前人所栽之树、所留之果。[1]

作者简介

阴一,本名张霞,女,系河南省汤阴县教师进修学校讲师、兼教务科长,汤阴县作协副主席,汤阴县诗词学会副会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