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王春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雪》是中国当代作家王春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雪
看到雪,不知怎的就想起了火。是c,旺旺的一团,生在火盆里,红艳艳的,煞是好看。火盆是铁制的,与其称之为盆,倒不如称之为锅,是边缘平平整整的锅,其实火盆更像一只特大号的钹。火盆放在三四寸高的木架子上,宽宽的木架边沿正好可以踏脚。火盆放在新修房子的堂屋里,堂屋大门两边各有一个宽敞的玻璃窗户。围着火盆坐的是上十岁的姐姐、七八岁的我、四五岁的弟弟和二三岁的妹妹。母亲说屋外正下着雪,生着火盆暖和些。
透过明净的窗户,屋外如柳絮般的雪花自苍茫天空不紧不慢地飞舞而下,苍翠的樟树和竹子都披上了轻柔的白纱;地上已是有薄薄一层积雪,要进鸡笼的鸡们在雪地上印出一串串“个”字脚印。屋内红彤彤的木炭火把我们的脸映得绯红,热烘烘的暖气熏得人直打哈欠。不时地有红色的火星倏地从火堆中蹦出,飘飘忽忽、闪闪烁烁直冲天花板,当你抬头望去,它已消失,再也找不着。堂屋后面的倒座是灶屋,母亲正在灶屋在给我们准备晚饭,是芝麻馅的糯米汤圆。朦胧氤氲的热气漫了一灶屋,母亲在热气里忙上忙下。那时的母亲真年轻,梳着辫子,蛮漂亮。
想想这差不多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可那旺旺的火堆、闪烁的火星一直在我心中跳跃。如今我们姊妹四个都已为人父母,我们的孩子一如当年的我们健康快乐、无忧无虑地成长!
在江南丘陵地域,小雪年年有,大雪却难得一见,我和姐姐刚进初中那年就下了一场大雪。
学校离家三四里,清晨上学去,中午在学校蒸饭吃,傍晚放学回家。上学时通常只有我和姐姐,放学时却是有一帮同路的同学。那时候,放学走在路上的时光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我们边走边高声地谈论着头天晚上看的电视节目或当天班上发生的趣事,这样就不知不觉到了一片小树林。这片小树林是我们的乐园,我们放学常常在这里逗留——打扑克牌、跳皮筋、掏鸟窝、放火烧野草......玩尽兴了再背着书包各自回家。
那年冬天特别冷,快要放寒假了,但依然是天未亮就得上学。那天一大早就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的大雪飘了一天,同学们也激动兴奋了一天。放学了,在银装素裹的天地间,我们一边海阔天空一边印着各式各样的脚印,须臾之间又到了小树林。此时初雪后的林子竟是美极了:黛绿的柏树、杉树、松树、樟树上托满了蓬蓬松松的雪花,仿佛是一棵棵形态各异的硕大的怒放着蓬松花朵的棉花;落叶的杨柳、乌桕、梧桐、刺槐则擎着根根银条、串串珠玉;地上一个脚印也没有,像是刚铺了厚厚的洁白的羊绒地毯。看着这童话般粉妆玉砌的林子,我们这群少年再也按捺不住,扔下书包小鸟似的飞进林子。我们在林子里追逐着、滚着雪球、打着雪仗、摇着树枝,于是头上冒着热气、身子旋起春风,摇下满园飞花,摇响满天笑语!
这也是多年前的事了,我的那些一起放学的伙伴早已各奔东西,有的把生命之船摇到遥远的异乡,有的像我一样在距家乡不远的城市生活,有的则留在家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近况我虽不得而知,但我却老记得当年那一张张纯真无邪的笑脸,那满园飞花、满天笑语总在脑际萦绕。
又过了六七年,高考成绩不甚理想的我无奈地就读于这离家颇近的江南小城中的师范学校。青涩年华因了不如意而颇为孤僻,因了孤僻而每到周末必回家。有一学期临近期末的周末下了大雪,大地白茫茫一片,我依然背着包出了校园。很快有消息:通往城外回家的那路公交车停开。但是,我要回家,焦急中竟有了独自步行回家的念头,我明白那是要在这寒风凛冽的冰天雪地中步行四五个小时才能到家的。
校门前,在我背着行囊踌躇间,有一个人向我走来。那人我认得,是高中隔壁班的同学,曾在高考进考场前和我打过招呼。那人走近了,嘴角含着腼腆的笑,一把取过我肩上的行囊背在自己的肩头,然后从胸前棉袄的荷包中掏出一个用塑料袋装着的烤红薯递给我。我接过烤红薯,热乎乎的;打开塑料袋,一股醇香扑鼻而来;剥开红薯皮,热气袅袅腾腾,香味更加浓郁甘甜。那人开口了:“快吃,吃完我送你回家。”没等我吃完,我们就沿着公路,踩着凌琼碎玉,听着脚下滋滋的声响,往我家的方向出发了。
那人后来就成了我孩子的爸爸。
此时此刻,凝望窗外纷飞的洁白的轻盈的绒绒雪花,想着那旺旺的火、那满天的嬉笑声、还有那香喷喷的烤红薯,我的心里暖暖的![1]
作者简介
王春娟,1974年出生于湖北大冶县,1996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